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

田国刚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610041

摘要:综述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火针疗法是用火将针尖烧红,迅速剌入机体穴位或一定病变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火针疗法有机结合了针刺与艾灸疗法,具有见效快,适应症广的特点,疗效卓著。本文从火针源流、作用机制、分类、具体操作、临床应用、禁忌症,前景及展位等方面概述了古今对火针的认识,以及火针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火针针灸临床应用

1.火针的源流

《内经》中称火针为燔针、焠刺,《灵枢·官针》云:“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九曰焠刺”,《灵枢·筋经》也云:“治在燔针劫刺也”;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称其为“烧针”,用火针治疗伤寒表证。而经过历代医家的论述,认为“火针者,即古之燔针也。凡周身淫邪,或风或水,溢于机体,留而不能过关节,壅滞为病者以此刺之”。

2.火针的作用机制

火针疗法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既有针的刺激又有温热刺激。病邪通过经络由表入里,则出现脏腑病变,气血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基础,气血不和则出现脏腑病变。脏腑病变反映在相应的经络上就表现为经络中的气血运行不利。《素问·调经论》中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3.火针的分类

火针在现代临床应用[1]上已有几十种针具,可分为如下几类:按针具粗细分类,有粗火针、中粗火针、细火针和毫火针(纤细火针)。贺普仁[2]老先生倡导的五针,粗火针的主要针刺病灶部位,如窦道、囊肿等;中粗火针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除面部穴位及肌肉菲薄的部位外,均可用中粗火针施术;细火针适用于肢体肌肉较薄的部位、老人、儿童及体质虚弱的患者;近几年,还有毫针替代临床常规火针作为火针点刺针具[3]。

4.火针的操作

火针的针刺方法[2]可分为4种,点刺法、散刺法、密刺法和围刺法。从进针快慢角度分类,又分为快针和慢针法[4],火针疗法以快针法为主,进针后迅捷出针,整个过程仅需要0.1s时间。慢针法是火针刺入后,逗留一段时间然后再出针,留针时间多在1~5min之间。针刺深浅与疗效也很有关系,《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

5.火针的临床应用

当代火针疗法在多种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骨科方面:谭立明[5]采用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5例,总有效率为91.1%;胡美心[6]用火针治疗肩周炎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普通针刺,结果有效;谷新远[7]采用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总有效率93.2%。外科方面:李明[8]等采用火针排脓治疗体表脓肿139例,结果117例创面愈合,22例创面仍有少量渗液;袁训林[9]采用火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4例,结果:24例中,治愈9例,好转14例,无效1例。皮肤科应用:任建兰[10]采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113例,治疗结果患者全部治愈,治疗时间最短1个疗程,最长为两个疗程;神经科:李群[11]等采用火针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一般初发者1~2次即可痊愈,久病者以6次为一疗程,一般1个疗程即可见效;徐泽君[12]采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4例,火针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69.8%,提示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较毫针更有显著的疗效。妇科方面:赵秀敏[13]等采用火针治疗外阴白斑;徐德厚[14]采用火针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乳腺增生65例,总有效率100%。

6.针灸的禁忌症

历代医家在论述火针应用的同时也从不同方面提到了火针的禁忌,而程海英[15]认为,火针的临床应用与它的作用机理是分不开的,只要临证中把握病机,禁忌是可以突破的。比如:热证用火针,临床治疗缠腰火丹(即带状疱疹)已经广泛应用;火针以热引热,消肿解毒对乳痈各个阶段均适用,尤其是后期可使患者免受手术引流之苦。

7.火针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针疗法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既有针的刺激又有温热刺激。气血喜温而恶寒,寒则凝,温则通。使用火针通过温热作用振奋人体的阳气,驱除阴寒之气,寒去凝散,血脉经络畅达,气血调和,诸疾自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医生精通火针的运用,所以很少有针灸医生选择火针疗法来治疗疾病。像火针这种传统的针灸疗法都被医生们给忽视了,从而导致当今针灸的适应病种变得越来越局限的这一现象。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必须掌握火针疗法的运用及其适应症。针对火针的适应症,针灸医生就应该果断的采取火针疗法,如此方能扩大针灸的适应病种,提高临床疗效。

另外,火针的临床应用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临床研究方面尚显不足,主要表现在:①资料报道以临床观察居多,科研设计不严谨,②对于一些慢性病的远期疗效观察不够,③各种疾病的火针治疗操作不规范,缺乏量化标准,④对于火针疗法的效应机制研究较少。所以火针的研究工作应着重于以下几方面:①加强火针操作标准的研究,②加强科研设计的严谨性,③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深入研究火针的效应机制。

火针疗法还需要广大从事针灸研究的学者和临床医者的再次重视起来,使这种有独特优势的针灸治疗方法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庆茹,胡秋生,任永红.火针针具的发展和应用方法的改良[J].中国针灸杂志,2011,31(5):459-461.

[2]贺普仁.火针的机理及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2004,10(2):20-24.

[3]黄石玺,毛湄,等.毫针替代火针的烧针试验[J].中国针灸杂志,2009,29(12):1021-1022.

[4]耿志国.火针疗法初探[J].中国医疗前沿杂志,2010,5(4):9.

[5]谭立明.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5例[J].中医药导报,2010,16(4):68.

[6]胡美心.火针治疗肩周炎4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46.

[7]谷新远.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3):47.

[8]李明,胡承晓.火针排脓治疗体表脓肿139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9,29(4):315.

[9]袁训林.火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4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药杂志,2010,31(3):40.

[10]任建兰.火针治疗缠腰火丹113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1):46.

[11]李群,张丽玲,常虹.火针为主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4):266.

[12]徐泽君.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4例分析[J].中医中药杂志,2011,18(14):96.

[13]赵秀敏,孙彩卿.火针围刺治疗外阴白色病变[J].中医实用医药杂志,2007,2(19):98.

[14]徐德厚.火针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乳腺增生65例[J].中国民间疗法杂志,2009,17(1):21.

[15]程海英.火针禁忌之我见[J].中医杂志,2007,48(4):30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