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麻醉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剖宫产手术麻醉体会

曾奇志

维山卫生院湖南新化41760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的手术麻醉方法及效果,总结麻醉体会。方法抽选64例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以下两组:对照组32例,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32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更短,麻醉药总量、麻醉苏醒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镇痛效果明显更优,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剖宫产;手术;连续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近年来其临床应用率明显上升。在剖宫产手术开始之前,需先实施麻醉[1]。不同的麻醉方式其麻醉效果不一,如果麻醉方式不当,则可造成诸多不良影响,比如产妇术中躁动,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等等。为探讨最佳的麻醉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4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持续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4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产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麻醉禁忌症,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高血压患者,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患者,胎儿宫内窘迫患者,胎盘早剥患者。根据术中麻醉方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27.88±2.42)岁;孕周37-41周,平均(39.55±0.26)周;ASA评分Ⅰ级-Ⅱ级。对照组: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7.90±2.37)岁;孕周37-42周,平均(39.30±0.41)周;ASA评分Ⅰ级-Ⅱ级。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①监测产妇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②常规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滴注乳酸林格氏液500mL,以每分钟3-4L的速度维持低流量吸氧。③常规消毒铺巾,以L2-L3间隙为穿刺点做穿刺,穿刺针抵达硬膜外腔,之后将导管置入4cm,回抽,若没有脑脊液、血液流出则将导管固定。④协助产妇取仰卧位,注入2%利多卡因3mL,等待5分钟,若5分钟后没有腰麻症状则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7-10mL,调整麻醉平面至T4-T6。如果术中产妇的收缩压降低30%以上,则静脉滴注麻黄素5-10mg;如果心率低于50次/min,则静脉滴注阿托品0.2-0.5mg[2]。

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①前置操作与对照组产妇的一致。②将腰麻穿刺针从硬膜外穿入直至硬膜外腔,之后继续进针抵达蛛网膜下腔,在看到脑脊液流出之后停止进针。③缓慢注入0.5%罗哌卡因2mL。如果弥散效果不理想,则经硬膜外追加0.75%罗哌卡因。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总量、麻醉苏醒后不良反应,并进行对比。评估麻醉镇痛效果,评价标准如下:术中没有发生疼痛,腹肌松弛,不需要使用其他药物为优;术中发生疼痛但能耐受,腹肌松弛,不需要使用其他药物为良;术中疼痛强烈不能忍受,腹肌较紧张,需使用其他药物镇痛为差。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总量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更短,麻醉药总量明显更低,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总量比较情况(±s)

3.讨论

剖宫产的麻醉问题一直以来广受关注,它不仅关系到剖宫产手术能否成功,而且还关系到母婴生命安全[3]。若要确保手术安全性以及母婴健康,则需实施最佳的麻醉方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产科临床中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为持续硬膜外麻醉,这种麻醉方式的医疗成本低、对血压的影响较小、操作简便,因此在基层医院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事实上这种麻醉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完全阻滞平面大多在T8-S1之间,盆腔神经丛无法完全阻滞,局麻药作用有限,起效时间较长,盆腔仍有部分牵拉反应,骶神经阻滞不完全,整体麻醉效果不理想;此外,孕妇在妊娠期还会出现硬膜外静脉丛扩张、硬膜外间隙变窄等生理变化,这些因素增加了麻醉的不确定性,使得麻醉剂量难以把握,部分孕产妇局部麻醉药用量过大[4]。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麻醉方式,其方法为直接将麻醉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这种麻醉方式起效快,短时间内可达到完全阻滞的效果,并且阻滞完善,不会出现部分组织牵拉反应,肌松及镇痛效果良好。另外,腰硬联合麻醉可提供术后镇痛,满足了部分术后疼痛强烈的产妇的需求,解除了产妇的痛苦[5]。此外,因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效果及镇痛效果好,所以术中使用的麻醉药药量较小,术后不良反应较少。需要注意的是,腰硬联合麻醉虽有较多的优点,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术中容易出现低血压。为预防这一情况的出现,麻醉医师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预防性补充晶体溶液,控制好局麻药量和注药速度,调控好麻醉平面[6]。本研究对比了持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的产妇相比,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产妇其麻醉起效时间明显更短,麻醉药总量、麻醉苏醒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镇痛效果明显更优。

综上,在剖宫产手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可取得比较理想的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娟华.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对比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6):48+57.

[2]罗太云.对比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7):6-8.

[3]张芳.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0):74-75.

[4]丁志刚.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4):177-178.

[5]靳凯.剖腹产采用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比较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7):121-122.

[6]陆振华.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6):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