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防渗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7
/ 2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防渗漏控制

梁昊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00

摘要:近几年来,人们日常出行需求在不断的增加。如今,在我国各大城市不断进行大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建造。地下车站绝大多数都是埋在地下,其深度大约在10到20米之间,地下车站使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使得交通更加便利。而在进行地下车站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充分地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渗漏现象,但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可控因素,导致在已经竣工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经常出现结构渗漏水的现象。而本文则主要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防渗漏的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防渗漏控制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建设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随着已建成地下车站经常出现的裂缝结构,以及随之出现的渗漏现象,能够看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人们的日常出行及安全。因此检查人员在发现结构出现渗漏水现象之后,一定要采取有效的堵漏措施及时防止渗漏,并且要根据渗漏现象追根究底,以彻底地解决车站结构渗漏水的现象。除此之外,还应当从多方面对车站结构进一步改进,以保证地下车站满足人们日常出行需求。通过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以及方法,达到地下车站结构防渗漏的目的。

1对地下车站渗漏水的成因进行分析

地下车站出现渗漏水现象,对其原因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其中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从产生时间进行分析,可能是在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设计过程中产生,也可能是在施工过程某个环节没有做到位而产生,也可能是因为周边环境的影响。但是对渗漏水现象成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主要原因绝大多数同施工过程以及施工中工作人员操作步骤有关。从成因分析能够明白,如果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方案及图纸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并且在施工每个步骤都尽善尽美,在发现问题之后及时上报并进行处理。同时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方法就能够有效的减少,甚至杜绝结构渗漏水现象的产生。

1.1由结构裂缝而引发的渗漏水现象

地下车站出现渗漏水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出现了结构裂缝。而出现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引起。地铁车站结构出现了裂缝可能是因为巨大的温差而引起的,因为地下车站其底板结构厚度以及内衬墙外部结构在使用之后,长期处于较低温度之下。而在其底板面以及内衬墙的里侧却与外部大气直接接触,从而产生了明显的热胀冷缩现象。而形成明显对比的温度使得底板以及裂缝内衬墙出现变形现象,这就会使内衬墙出现横向或者竖向的裂缝,虽说裂缝并不明显,但是其对于车站的结构具有比较大的危害。因此在早期过程中就应当着重地关注内衬墙的强度。同时在地下车站的施工过程当中,还要注重混凝土的质量,如果混凝土具有较大间距,并且具有较大厚度时,就很容易在搅拌之时形成斜坡带,使得混凝土的厚度分布并不均匀。而正因为这种不均匀的分布,使得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之下,薄弱部位较易出现裂缝,而当这些裂缝没有及时解决时,会使得裂缝加大,甚至是贯穿,这就很容易产生渗漏水现象。

1.2施工缝处产生渗漏水

在一般情况之下,进行地下车站的设计及施工过程当中,在施工缝处均有完备的防水装置防止渗水。因此,一般情况之下,施工缝处不容易产生渗漏水现象,而在施工缝当中出现渗漏水,通常是因为施工过程中出现错误操作而产生的。这种错误操作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是在施工方施工结束之后,没有及时的清理施工缝处的建筑垃圾,比如说施工缝当中出现积水、夹沙或者是夹泥现象;二是起到防水效果的止水钢板,或者是止水带被认为的损害,导致施工缝的防水及止水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三是在施工缝出的混凝土漏浆厚度不厚,在进行混凝土浇捣之时厚度过厚或者是对其密实程度没有及时的处理,就可能会在施工缝当中形成渗水,而处理程度不够,就可能出现漏水现象。

2地下车站结构出现渗漏水现象的预防措施

2.1针对结构裂缝而采取的预防渗漏水现象的措施

针对于结构裂缝采取相应的预防以及解决渗漏水现象的措施,就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考虑,首先从设计方面考虑,就应当保证在进行设计时,使得内衬墙的保护层拥有三厘米的厚度,该厚度应固定在三厘米,不应再加大。而在水平下,对构造筋来说应将其放置于主筋外部,从而达成防止出现裂筋现象的结果,还应当保证水平方向构造筋具有较小间距,并且选择钢筋时,也应当选择较小规格的钢筋,在进行结构建设之时,应当考虑到车站的整体性以及稳定性,应当保证沉降缝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多设置施工缝。

其次,从施工方面考虑防止渗漏的措施,就应当考虑到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于车站结构具有的主要作用。因此为了防止因施工问题而导致结构裂缝,出现渗漏现象。就应当首先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应有的标准,从多个方面保证其质量。这样就应当严格的控制混凝土的颗粒大小以及水灰之间的配比大小,保证颗粒大小既不过小,水灰配比不过大。从而使水泥的用量大大的减少,也减少高标号混凝土的使用率。在进行混凝土浇捣之时,应当派遣专门的人员对其分区域并且分工进行操作,防止出现漏振现象,对于混凝土布料也应当采取以上措施,防止出现欠振现象,在浇捣全过程当中避免出现集中现象。而防止以上三种现象的发生,防止混凝土结构厚度分布不均匀,导致部分区域过于薄弱,从而产生裂缝,就应当采取先进的教导技术,进一步的加强混凝土的强度,使裂缝的产生率大大降低。就应当在对混凝土浇筑操作之后,在选择一定的时间进行真的,从而使混凝土的密实性增加,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就应当准确的把握好时间间隔,否则就可能既无法实现预期效果,反而对于混凝土整体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2.2防止因施工缝而出现渗漏水现象的措施

为了施工缝出了操作不规范而导致渗漏水现象的发生,就应当在处理界面之时,选择经验较为丰富的工作人员,从而彻底的清除掉一些密实程度不够、过于松散的混凝土,同时还应当在施工结束之后及时地清理掉建筑垃圾,保证施工缝处界面能够全部的清除掉附于其上的砂浆。并且还应当有专门的检查人员在雨季以及雪季节及时做好检查工作,保证水平的施工缝处不存在积水现象。在进行防水设备及材料的安装使用过程当中,应当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施工,在全过程当中严格遵守有关规则,确保施工方材料质量以及保护措施以及放置位置等等都按照规定进行。比如说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一定要实现除锈,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做好保护措施。在安装时保证水平的止水钢板或者是止水带两头具有一定的弧度,从而使得混凝土具备有一定的密实程度。

3结束语

从当前地下车站施工状况,再结合今天的施工技术,想要保证地下车站结构不出现渗漏水现象具有很大的挑战。为了进一步的减轻渗漏水现象出现几率,我们就应当在施工过程当中做好预防工作。从设计以及施工量方面考虑,也考虑到各种人为以及不可控因素而造成的影响,同时还应当正确的分析已经出现的结构裂缝产生成因,采取解决措施防止渗漏水现象的产生。在发现裂缝出现后及时进行封堵等。使得地下车站结构能够达到防渗漏的目的,保证人们的出行需求,也使地下车站建造也能够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尧浩.城际铁路隧道二衬局部渗漏水处理方法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No.378(20):114-115.

[2]朱先发,叶铁民,刘德顺,etal.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主体结构混凝土裂缝控制试验研究[J].江苏建筑,2017.

[3]胡导云,朱剑,刘德顺,etal.常州轨道交通某车站主体结构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与控制[C].工业建筑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

[4]金磊.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附属结构深基坑围护渗漏风险监理控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