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性惊厥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小儿热性惊厥的护理

权娟薛莹莹(通讯作者)陈静李思静

权娟薛莹莹(通讯作者)陈静李思静

(郑州市儿童医院急诊科450053)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发作时的有效护理的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经验。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42例热性惊厥小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热性惊厥小儿经及时降温、快速止惊、呼吸道管理、吸氧、生命体征监护等综合护理,均于8日内痊愈出院。结论对热性惊厥患儿及时进行抢救,系统、全面的综合性护理,可降低热性惊厥的发病率,减少遗症,促进患儿痊愈。

【关键词】热性惊厥小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1-0198-02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发作均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1],以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发热多见。热性惊厥多见于四岁以下小儿,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神经系统常见急症,系由于小儿大脑发育不成熟,在发热时体温升高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2]。大多数学者公认热性惊厥与感染、高热、年龄、遗传因素有关,且年龄是首要因素,但感染等所致高热是惊厥的条件。小儿热性惊厥起病急,症状重,发作时如能得到及时的救护,症状可迅速缓解,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控制则可危及生命,反复惊厥发作所致脑缺氧还可致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3]。给小儿的成长与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小儿热性惊厥发作时的急救护理和对患儿家长的出院指导,对及时控制惊厥和有效预防再次发作尤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42例热性惊厥患儿,男20例,女22例,年龄3个月~3.5岁。由上呼吸道感染所致者33例,占78.6%,支气管肺炎6例,急性腹泻3例。发作后5分钟时体温38.5~39℃28例,39~40℃12例,40℃以上2例。

1.2方法对42例患儿采取迅速降温、镇静、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基础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

2结果

42例患儿均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

3护理

3.1控制惊厥减轻或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停止惊厥是急救的关键,以防发生不可逆性脑部损害。反复的惊厥会导致脑细胞的损伤。立即使患儿侧卧,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解开衣领,上托下颌,保持环境安静,勿搂抱和摇动患儿。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及时准确应用镇静剂、20%甘露醇、抗生素、速尿和地塞米松等药物。注意观察惊厥是否停止。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及咽喉部内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3.2安全防护惊厥发作患儿多伴意识丧失,要注意防止跌倒、坠床及碰伤。在上下牙齿之间放置牙垫或压舌板,防止舌及口唇咬伤[1]。保持病室应安静,减少声光线刺激。室温以24℃~26℃,湿度65%为宜。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尽量减少对患儿的搬动。惊厥发作时禁饮食,以防误入气管导致窒息。意识恢复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3有效降温高热引起惊厥,惊厥所致脑缺氧可加重体温调节中枢损害,使体温更高,进步加重惊厥,形成恶性循环[4]。应遵医嘱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对营养不良和体弱小儿,不宜服退烧药物,可予冷水毛巾或冰袋额部冷敷,5~10min换1次。亦可用25%~35%酒精擦浴。使用冰袋时,应注意更换冰敷部位,防止皮肤冻伤。物理降温无效者遵医嘱应用降温药物,控制体温于36.5℃~38℃。对体温上升期伴寒战的患儿,应增加保暖措施,以防剧烈寒战致产热增加。依据患儿情况,每30min~1h测量体温1次,做好记录。体温下降后及时更换内衣,防止受凉。鼓励患儿多饮水或者静脉补液,以免量出汗引起虚脱并促进机体散热。体温降至正常后应注意保暖。

3.4氧气吸入惊厥患儿因呼吸不畅,加之耗氧增加,导致多脏器组织缺氧,尤其是脑组织缺氧,可致不可逆损害。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通常予鼻导管吸氧0.5~1.5L/min[5],面罩法2~3L/min。惊厥时间长,脑组织缺氧致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大量炎症因子释放,均可引起脑组织水肿,加重惊厥发作[5]。如患儿惊厥持续不缓解,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双侧瞳孔是否等大,有无喷射性呕吐等,判断有无中枢性呼吸衰竭及脑疝。必要时可给予机械通气。

3.5用药观察及时应用镇静药物可迅速终止惊厥发作,避免或减轻脑组织损伤。地西泮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稀释后缓慢推注,速度为1mg/min,注意其抑制呼吸、心跳和降低血压的副作用。可用10%水合氯醛0.5ml/kg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并尽量保留1h以上,以便达到药物吸收,4小时以后可重复应用。必要时可给予鲁米那,1天总量不能超过200mg。勿在短时间内频繁使用多种镇静药物,或连续多次应用同一种镇静药物。准确掌握药物剂量、浓度、泵速、时间、方法及副作用,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3.6基础护理保持衣、被、床单清洁、平整、柔软干燥,翻身时避免拖、拉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昏迷、大小便失禁的年长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便后用温水擦洗臀部皮肤,并涂鞣酸软膏,及时更换衣裤,要经常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皮肤感染及褥疮的发生。注意翻身、更换体位,防止坠积性肺炎。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口腔护理2次。每次喂完奶或进食后喂适量的温水以冲洗口腔。对长期热性惊厥患儿,应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口唇干燥时,应涂滑润油,对不能口服患儿给予留置胃管。注意留置针部位皮肤护理,避免发生液体外渗。

3.7心理护理小儿惊厥发作时,其家长往往十分焦虑,惊恐不安。医护人员应迅速到位,全力、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并守护于患儿身旁。抢救流程和护理操作熟练准确,取得家长的信任,消除其恐惧心理。患儿惊厥控制后,及时向家长说明热性惊厥多发生在疾病早期体温骤升时,1次疾病过程中只发作一次,预后大多良好,以稳定家长情绪,避免心理恐慌。同时,以通俗的语言告知家长预防热性惊厥的方法和警觉发作时可采取的处理措施等,使其具备一定的应对能力。

3.8健康指导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率为30%~40%[6],而惊厥反复或持续发作可以造成永久性脑损伤,所以应加强对热性惊厥患儿家长的健康指导,教会其避免发作的病因和诱因,使其掌握惊厥发作时的家庭急救要点,以把握最佳救治时间,减轻惊厥所致继发性损害。小儿感染性疾病是最常见的惊厥原因,故加强营养、体育锻炼、预防接种、减少感染防止出现惊厥的根本措施。体温>38.5℃时采用温水或酒精擦浴,或给予口服退热剂,将体温控制在警戒值以下,起到预防作用。

4小结

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病率很高[4]。如能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有效的救治和护理,一般预后良好,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惊厥发作时应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终止发作。惊厥控制后,要查找病因,有针对性地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使其掌握预防复发的相关知识,教会其发作时家庭急救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01.

[2]张丽华.循证护理在小儿热性惊厥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19(4B):709.

[3]陈暖金.惊厥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J].当代护士,2007,8(2):98.

[4]单淑艳.72例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104-105.

[5]张洪莹,郭丽,赵秀芹,等.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护理及出院指导[J].中国实用医药,2009,2(26):110-111.

[6]秦广芳.小儿热性惊厥的护理体会[J].中外妇儿康复,2010,8(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