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吕江云

吕江云(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人民医院云南勐海666000)

【中图分类号】R5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7月因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而到我院进行治疗治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此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50例患者予以法莫替丁予以治疗,观察组予以奥美拉唑予以治疗,最终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有效率以及空腹胃液pH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奥美拉唑;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临床中常见的病症之一,此病症具有发病急,病症发展快,若不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很可能引起出血性休克,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1]。在目前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都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来对患者的胃酸分泌进行有效抑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至此,文章将选择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7月因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而到我院进行治疗治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求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方式进行探讨。现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诊治的应激性消化道溃疡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此10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

年龄在48~83岁不等,平均年龄(58.5±2.5)岁。患者在经内镜诊断后,有胃溃疡患者2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0例,幽门管溃疡15例,出血性胃炎18例,其它12例,排除消化道肿瘤、门脉高压以及多发复合型溃疡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社会家庭因素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1.2.1观察组本次研究中,我院对观察组的奥美拉唑治疗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病人入院后,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mg加生理盐水100ml,12h/次,2次/d,持续4d~5d。第二阶段:改为2次/d,第一次上午8:00,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mg加生理盐水100ml,第二次晚间8:00,无进食功能障碍者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mg,有进严重食功能障碍或者昏迷患者,护理人员将20mg奥美拉唑胶囊去外衣、加温水鼻饲患者,第二阶段连续3d~4d[2]。第三阶段:2次/d,20mg/次,12h/次,指导患者口服或帮助患者鼻饲奥美拉唑胶囊,连续7d后停药。1.2.2对照组本次研究中,我院对对照组的法莫替丁治疗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患者入院后,静脉滴注法莫替丁40mg加生理盐水100ml,12h/次,2次/d,持续4d~5d。第二阶段:改为2次/d;第一次上午8:00,静脉滴注法莫替丁40mg加生理盐水100ml,第二次晚间8:00,患者口服,或护理人员将20mg法莫替丁胶囊去外衣、加温水鼻饲患者,连续3d~4d。第三阶段:2次/d,20mg/次,12h/次,指导患者口服或帮助患者鼻饲法莫替丁胶囊,连续7d后停药。1.3疗效判定显效:患者在治疗3d后,呕血、黑便等症状消失,内镜检查后证实出血停止,各项生命体征均平稳;有效:患者在治疗4-5d后,内镜检查出血停止,临床症状均得到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无效:患者在治疗5d后,各项临床症状未得到缓解,内镜检查上消化道依然持续出血[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例数×100%。1.4统计学分析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连续性变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应用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管溃疡、出血性胃炎等是上消化道疾病出血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数据表明,出血性胃炎病因在本次调查中所占的比率是最高的,主要是因为患者经常酗酒而造成的,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胃黏膜糜烂、出血等症状[4]。其中主要是因为胃粘膜收到酒精或者药物的刺激,并且患者自身调节功能下降,从而使得胃粘膜血管收缩减少了血流量,进一步造成胃粘膜缺少氧气出现糜烂的现象。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每年住院的患者大约有0.1%是因为上消化道疾病引起的,而且上消化道疾病引发的死亡率也特别高。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而且还会随着患者的年龄不同而变化,患者的年龄以及患者的心肾功能都会直接对临床表现造成影响[5]。

在临床上奥美拉唑可以保持胃内的pH值维持在6以上,以降低胃酸对于胃黏膜的侵蚀作用,降低胃黏膜所受到的损坏。文章通过研究表明奥美拉唑在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1]龚秋蓉,林志,张军.奥美拉唑治疗溃疡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2(7):262-264.[2]丁光顺.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1,17(12):141-143.[3]肖清平.胃镜介入治疗联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10,8(17):258-260.[4]马驰骋.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预防应激性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疗效比较[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23):380.[5]张海秋.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比较[J].华夏医学.2012,(15):1162.

来源期刊

医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