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住宅建筑节能检测技术的几点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对住宅建筑节能检测技术的几点探讨

李博

河源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站

【摘要】在现代住宅建筑建设中,由于资源能源逐渐匮乏,需要在建筑设计中重视节能设计,减少对资源的浪费。本文主要针对住宅建筑节能检测技术做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节能检测技术

随着我国一些资源能源的匮乏,以及建筑行业的持续性建设,需要重视建筑结构的节能设计。以确保在资源有效利用的前提下,确保住宅建筑的宜居性。我国逐渐重视住宅建设的节能环保设计,例如,墙体保温、窗户隔热保温、屋顶保温等,保障冬季室内温度,避免夏季外界温度传递到室内,为节能环保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1我国住宅建筑节能措施

1.1屋面(屋顶)保温节能技术

在建筑屋顶的保温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憎水膨胀珍珠岩保温

在进行建筑屋顶保温施工时,首选需要对屋顶进行找平,采用1:3水泥砂浆铺设20mm厚,刷一层冷底子油,清扫粘贴层的尘土,然后铺设膨胀珍珠岩保温层,其厚控制在180mm,并铺设防水卷材,其层厚控制在8~10mm。

(2)聚苯复合隔热保温

聚苯复合隔热保温技术是利用废旧聚苯材料进行粉碎颗粒,其直径控制在2~4mm,然后在其中加入水泥、漂珠和胶结材料。且保温材料采用现场配制、现场铺设,保温层铺设厚度控制在150mm~200mm内。

(3)硬质发泡聚氨脂防水保温

建筑屋顶结构采用硬质发泡聚氨脂防水保温,其保温效果明显,保温材料气孔致密、自结膜厚实光滑。其施工工艺是在找平层上喷涂硬质发泡聚氨脂,从而形成没有拼接裂缝的保温层,其耐水性、柔韧性、抗渗性较好。同时,其保温隔热效果明显,并将防水和保温功能结合在一起,减少施工工艺,加快施工进度。

1.2墙体节能措施

研究发现,建筑墙体装饰的节能环保主要是增强墙体隔热保温效果,主要是对建筑墙体装饰过程中的外墙结构的内保温、外墙结构的外保温进行设计。

(1)内保温技术及其特点

针对建筑结构外墙内保温进行设计施工,其主要是在外墙结构的内部设置保温层,以减少室内热量向外扩散,维持室内的温度。根据笔者多年施工经验可知,在内保温施工中具有速度快、施工操作简便可行,并有效地确保了保温施工速度。建筑内保温技术较为城成熟,且具有完善的施工技术及检验标准。目前,在建筑外墙内保温中广泛应用的保温技术主要有:内墙贴聚苯板抹粉刷石膏、聚合物砂浆复合聚苯保温板、增强石膏复合聚苯保温板、增强水泥复合聚苯保温板及抹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加抗裂砂浆压入网格布的做法。可是,采用外墙内保温措施会占用建筑使用面积,并会产生难解决的热桥现象,甚至引起保温层开裂,增加用户的二次装修成本。同时,在墙体内侧悬挂重物也会对保温层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

(2)外保温技术及其特点

现阶段,建筑结构外保温是广泛应有的建筑保温技术,外保温与内保温相比,其保温技术更为合理,且不占用建筑使用面积。同时,研究表明,采用相同尺寸、相同材质的保温材料,其外保温比内保温效果较明显。建筑外保温的适用范围比内保温广,其不仅适用于新建的建筑结构中,还适用于旧建筑进行保温性能改造,施工可能性高。此外,外保温位于建筑结构的外侧,可以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有效地保护,从而延长建筑结构的适用寿命,并可以避免内保温中保温材料发生热桥现象,且可以避免保温材料出现冷凝,提高了民用建筑的舒适度。

1.3门窗节能环保技术

为了实现建筑装饰节能环保目标,需要在门窗装饰中注意以下事项:

1)在门窗中设置密闭条,以增强室内的气密性和隔声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生产条件的局限性和生产材料限制,密闭条无法达到最佳效果,表现为在窗扇两端部位出现较明显的缝隙。因此,为了提高钢窗型材的气密性,需要生产质地柔软、耐火性强的密闭条。

2)保温措施,提高门窗的保温性能需要改善窗框、拨料材质、窗扇型材等。例如,可以采用双层玻璃增强建筑室内的保温效果,并在中空玻璃种设置一定量的干燥剂,有效地避免了玻璃表面的结露,提高门窗的洁净和透明度,同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门窗玻璃的保温效果。

2住宅建筑节能检测技术

2.1直接能耗计量法

在住宅建筑能耗计量检测时,需要在检测单位内提供热源,待热源稳定后,检测建筑室内外的温度,并计量热源的总供应量。同时,根据建筑室内面积、室内外温度差,计算出建筑物的单位面积能耗总量。

该检测方法较为直接,可以有效地检测到建筑室内的总体能耗,可以有效地评估建筑墙体、屋面、地面、门窗等结构的热传递系数,可以有效地检测室内供暖的节能损耗。但是,该检测方式过于笼统,仅可以总体概括建筑结构的节能损耗状况,无法准确的判断建筑结构各部门对建筑结构节能的功效。同时,该检测技术具有局限性,仅适用于采暖时期,且对资源能源的消耗量较大。

2.2局部能耗计量法

局部能耗计量技术为热箱法,它可以人为创造一个热传递通路,节能检测部位的内测,应用热箱模拟建筑室内的热环境,且和建筑室内的采暖空气温度保持一致。而被检测部位的外侧为室外环境,或采用外挂冷箱,以形成内外温度差。然后通过检测一定时间内热箱内热量损耗,以确定被检测部位的热阻。该检测原理类似于防护热箱检测法,但是需要在室外对应区域悬挂冷箱,以形成一维热传递条件,以确保节能检测的准确性。

2.3建筑外门窗检测

针对建筑门窗的检测,主要包括门窗的保温性检测和气密性检测。研究发现,建筑门窗对住宅建筑室内能耗占总能耗的一半以上,因此对门窗节能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1)密闭系数的确定和应用。研究表明,冷空气渗透量主要是受到门窗两侧的热压差和风压差而定,其影响因素较多。而根据工程施工经验表明,热压差和风压差主要与门窗所处的位置、建筑物结构形式、朝向和室内外温差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对建筑门窗节能检测的标准,对门窗气密性进行检测得到的数据,不可以直接应用在建筑门窗的渗透量计算中,可以利用某一相同材质的门窗采取密闭性措施和未采取密闭性措施的两种气密性检测数据相差得到密闭系数。

(2)门窗的保温性能,主要是以热传递系数作为门窗保温的评定指标,其检测方式可以采用热箱法。门窗一侧为热箱,以代表建筑室内的环境,另一侧为冷箱,模拟室外的环境,热箱和冷箱形成热传递通路。同时,在检测时,需要对热箱与试件接触部门进行密封,避免热量通过缝隙传递到外界。且需要确保试件两侧的空气温度、热辐射条件、气流速度等相一致,并以热箱中总热量,减去从热箱外壁损耗的热量,再除以试件测试面积,即为试件的热传递系数。

3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住宅建筑中,为了减少对资源能源的损耗,需要重视建筑节能技术。并采取有效地节能检测技术,确保建筑外墙、屋面、门窗的节能状况满足设计要求,从而减少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推动建筑节能环保建设。

参考文献:

[1]徐爽.建筑节能75%水平下墙体材料的发展[J].建材发展导向.2014(12).

[2]胡宪文.乌鲁木齐加紧制定建筑节能75%标准[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3(11).

[3]沈雪,杨秋伟,李小琪.建筑节能及太阳能建筑应用研究综述[J].门窗.2012(05).

[4]朱玉梅,朱岩,刘加平.西安地区居住建筑节能65%构造体系研究[J].建筑技术.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