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行体系下县级电网调控运行的风险防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大运行体系下县级电网调控运行的风险防范

代磊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宁国市供电公司2423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电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同时在基础建设与技术方面都带来了不小得改变,电网的工作量也有所增加,同时运行方式也变化多端,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因此电网运行调控运行风险防范越来越重要,我们从根本上解决易造成运行风险因素;人们用电量越来越大,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对电网调控运行风险防范越来越重要,从而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下面就大运行体系下县级电网调控运行的风险防范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运行;电网调控;安全风险

引言:电网安全运行不仅影响电网的整体配置,还对人们正常生活有影响,资大运行体系下,国家电网已经有了很大的调整与变化,低昂网运行特性变得复杂,电网的管理系数增大,同时遇到了电网安全调控方面的风险问题,影响大运行体系的因素包括很多,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立标准流程,加强流程的管理不断完善流程,对各个岗位进行规范;提高调控自动化程度,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调控自动化流程;完善智能化风险防范机制,对错误操作错误流程进行控制;对电网运行建立风险防范意识,面对突发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保证电网正常运行。

一、大运行体系中的安全风险管理基本思路

最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同时也加大了用电量,大运行体系将电网进行归纳,同时在电网运行中也带来了风险,影响电网风险的因素包括内部与外部因素,我们针对不同因素进行不同的风险防范,制定电网风险管理体系,在电网风险管理体系的运作下,提高了员工的风险意识,电网风险也得到了缓解,但在实际的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现有体制不能满足新条规要求、各部门对参与电网风险控制活动主动性不强、闭环管理监督手段落后、电网风险分析结果形影之后。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解决。

1.建立标准流程。在电网管理中智能化已经进入到全面推广的阶段,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引入,已经可以让电网调度实现模式化,调度控制操作都已经有标准化流程可以参考,因此,在强化管理中必须促进流程的完善与可行性,梳理调控运行核心业务流程,规范各个岗位、各专业的标准化流程,从而完善整套操作规范与流程,进而利用标准操作来降低电网调控安全风险。

2.提高调控自动化程度。在操作中人为失误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会影响其操作行为,会出现判断失误或者操作误差,因此,必须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调控自动化流程,对操作加以识别、判断、调控来保证操作过程的标准化实施,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

3.完善智能化风险防范机制。在各种操作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概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还应配合形成一套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这就需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强化风险排除和控制的技术措施,针对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案设计,增强各个部门的信息沟通与协调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增强对电网系统的检修与排查力度,将人工和系统结合起来,建立一整套风险和事故处理方案,针对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并指导解决。实践中利用模拟仿真的演练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人员的抢险水平,将发现风险、控制风险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降低风险的危害,提高管理水平,在安全风险管理中应最大限度的降低这些错误操作带来的严重后果,利用智能化的监控措施,可以对错误操作或者错误流程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智能监控的效果,降低调度过程中的风险概率。

4.健全安全监督机制。经常性开展安全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发生,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

5.强化人员培训考核机制。定期开展适用性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技能水平,以便提升员工正确指挥电网倒闸操作与快速处理事故的能力,减少因人员误调度、误操作发生电网事故。

二、基于大运行条件下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风险对策

从大运行体系管理范畴来看,它与大规划、大建设、大检修、大营销等四大体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就电网安全风险控制而言,重点是各个等级电网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大运行模式。而要在此基础上实现安全风险控制就必须实现集约化的管理,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这样才能形成一个风险控制的整体化模式。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电网风险管理的体系化是安全风险控制的重要措施。电网的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封闭式的框架,电网调控安全管理包括特征识别、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循环更新。这些步骤在管理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利用动态化的系统状态识别与监控,实现对风险的控制。

1.沟通协调全局化

大运行体系是一个宏观的管理模式,因此必须在整个系统中控制短板,强化全面建设与发展的思路。针对重点地区和环节进行全面的强化,抓紧对薄弱的环节进行完善,组织人力和财力、物力对薄弱环节进行勘察和数据采集等,然后汇总并进行统一设计与建设,提出针对局域电网的可行性发展规划和目标,从全局角度调整国家电网和地方电网的协调程度,让地方电网的建设与国家电网接轨,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统一管理与控制体系。同时在建设与施工、管理等方面应做好各个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从设计和建设、人员培训等角度实现全面的一致性,从而保证大运行模式下的统一协调。这样的全局化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级电网的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差异,方便在管理中执行统一的标准,以此保证系统安全风险控制也可统一到一个平台和水平上,从而保证大运行模式的安全性。

2.提高人员素质

在管理中应首先提高人员的基本素质,因为系统毕竟是在程序下完成工作,而设定整个程序的则是管理和控制人员,所以必须提高调控中心管理人员的基本技术素养。因为如果调控中心出现操作失误则会直接影响整个区域的电网调控的安全性。这就需要在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时针对性的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一方面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一方面制定定期的模拟演练,保证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和能力始终适应电网的发展和系统要求。同时,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制度,针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利用激励机制来促进管理人员自觉的提高技术水平。

3.完善计算机系统

从控制模式上看,计算机系统是管理的硬件基础,而系统的适应性则是保证电网控制安全的基本保障。计算机系统的稳定运行是支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因此,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必须将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纳入工作重点。在升级系统时应先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先进行,利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来完善电网控制系统,一方面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一方面保证系统的适应性。加大对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演练和数据库的更新工作,加大监控和问题控制力度。

结束语

在大运行体系下,县级电网风险防范工作关系到整个电网能否正常运行,在防范工作中,建立标准流程,完善整套操作与流程,从而保证电网风险防范标准化规范;提高调控自动化程度,达到智能监控的效果,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制开展安全巡视,在发现问题时,及时上报并解决;同时,要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定期进行培训,不断扩大培训队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调控中心出现失误会影响整个电网的调控,进一步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制度,操作人员要进行定期考核,激励管理人员自觉提高技术水平;保证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确保大运行体系下县级电网调控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熊建达,林显斌.县级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J].贵州电力技术.2013(04)

[2]冯斌.县级电网安全管理存在不足及改进[J].低碳世界.2015(31)

[3]程琳,李化彪,钱文.输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在县级电网中的应用研究——以安徽凤台县供电公司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