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中医精神病学思想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1

张景岳中医精神病学思想初探

张艺

(昆明市精神病院;云南昆明650000)

关键词张景岳,中医精神病学

明代张景岳在中国医学史上是位卓有成就的医学大家,他对中医临床各科的发展也多有建树。本文仅对其在中医精神病学方面的认识作一初步探讨。

1对癫证病因病机的发挥

中医所言癫证,是指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特征的一种病证。癫证的名称,始见于《五十二病方》,《内经》等书亦作了详细的记载。当时医家重点强调阴阳失调,外邪为患的发病机理。明代张景岳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论述了癫证痰气郁结为患的发病机理,在《景岳全书·癫狂篇》中指出:“癫病多由痰气。凡气有所逆,痰有所滞,皆能壅闭经络,格塞心窍”。除此之外,景岳还强调气、风、火、痰等因素的综合致病作用,认为癫证之发,皆由情志过激,郁化火邪,火甚生风,风感痰动,致使三邪杂至而为害。针对此种情况,他在治疗上主张,“治此者当察痰察气,因其甚者而先之,至若火之有无,又当审其脉证,而为之治也”。景岳的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中医精神病的痰病学说。

2对狂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狂证是中医精神病临床的一个重要病种,金元以前,人们主要从人体阴阳失调,岁火相乘,外邪为患等方面阐述其发病原因。金元时期,医家们开始从“内伤”方面探讨其发病机理,如张子和从情志因素入手,认为若思虑过多,脾阳失职,或心亦不能主思,而使火炽,心血日涸,脾液不行,则可导致狂病的发生。景岳发展了张子和的理论,强调“凡狂病,多因于火,此或以谋为失志,或以思虑郁结,屈无所伸,怒无所泄,以致肝胆气逆”,从而形成狂热实证。另外,在狂证的治疗上,将其分为虚实二途,尤其提出对于因水不制火而兼心肾阴虚者,采用滋阴降火的治疗原则,方用二阴煎,对后人有重要启示,直至今日,中医治疗狂证仍设“阴虚火旺”一型。

3对中医一些特殊精神病证病因的认识

古代中医对某些无明显诱导因素,而出现精神异常的症状,或表现其它奇异怪证病变特点的一类病证,常给以特殊的命名,如尸厥、卒忤、卒魇、与鬼交通等。如《诸病源候论》“尸厥候”:“尸厥者,阴气逆也,此由阳脉卒下坠,阴脉卒上升。阴阳离居,荣卫不通”。又有“病苦恍惚。尸厥,不知人,妄有所见”。“妇人杂病诸候”有“然妇人与鬼交通者,脏腑虚神守弱,故鬼气得病之也”。由于受历史条件局限,古人对此类病证的一些解释,难免带有一定程度的迷信色彩,而明代医家张景岳却能避其迷信而以病论理,客观地分析该类病证产生的原因。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梦与鬼交》中指出:“病因有内外,则症亦有不同。病因内生者,外无形迹,不过于梦寐间常有所遇,以至遗失及恍惚带浊等症,亦如男子之梦遗,……至若外有邪犯者,其证则异,或言笑不常,如有对晤,或喜幽寂不欲见人。

4有关痫证的认识

有关痫证的记载,最早亦见于《五十二病方》。《内经》中有“巅疾”、“痫厥”等名称,并认为“痫证多属实热”。金元以后,在刘完素“火热致病”的学术思想影响下,医家们已习惯于把痫证列入“实热”的论治范畴。到了明代,中医温补学派逐渐形成,景岳根据自已的临床经验,对该病的治疗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指出“癫痫证无火者多,若无火邪,不得妄用凉药,恐伤脾气,以致变生他证。”接着又强调,“且复有阴盛阳衰及气血暴脱而绝无痰火气逆等病者,凡四君、四物、八珍、十全大补等汤或干姜桂附之类皆所必用,不得谓癫痫尽属实邪而概禁补剂也”。就中医精神病辨证分型而言,临床上虚痫者并不少见,表现为发作频数,日数十次,抽搐无力。面色无华。手足清冷。平素可见少气懒言,神乏体倦,形体羸瘦,小儿多伴见五迟五软等证,患者多因先天不足,或久病失治失养所致。景岳的认识丰富了中医对痫证的治疗,使中医精神病的辨证论治体系日趋完善。

5对郁证的认识

郁证是中医精神病临床的一个特殊病种,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闷心悸,胁腹胀满,焦虑紧张,悲伤欲哭,咽中如物梗塞等。《内经》中已有“五郁”的记载,元代医家朱丹溪设立郁证专候,以别于其它疾病,并将其分为六个类型,即气郁、湿郁、热郁、痰郁、血郁和食郁。明代以前,医家阐述郁证多从邪实入手随着明代温补学派的形成,医家探索郁证有了更广阔的思路,《景岳全书》认为五脏气郁之证,每多因病而致郁,如肺病则痰郁,心病则火郁,脾病则食滞,肝病则气结,肾病则水停。中医郁证是一种以精神抑郁为临床表现特征的疾病,对于情郁为病者,景岳则强调怒郁、思郁和忧郁为其主要因素。关于郁证的治疗,景岳指出:“第自古言郁者,但知解郁顺气,通作实邪论治,不无失矣”。认为“如怒郁者胀,所当平也,及其怒后而逆气已去,惟中气受伤矣,既无胀满疼痛等证,而或为倦怠,或为少食,此以木郁克土,损在脾矣,是可不知培养而仍加消伐,则所伐者其谁乎。此怒郁之有先后,亦有虚实,所当辨治者如此。”景岳此论对于拓宽医者的临床思路,完善郁证的治疗大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景岳在中医精神病学领域有许多独到见解,他丰富和发展了精神病学理论,充实和完善了其治疗原则和方法,他的不少学术观点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