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1

浅谈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冀建春

冀建春

(大名县龙王庙镇小学河北大名056900)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不断走向文明。文明人除了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外,还要有高尚的情操、优秀的品格。语文学习,是陶冶情操、形成品格的过程。语文课本里的许多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去接受文学作品中丰富情感的熏陶,从而使学生的情感逐渐变得丰富、高雅、纯洁,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关键词】德育教育;优化;转变

Howtooptimizetheprimaryschoollanguageteaching

ZhangDong-mei

【Abstract】Theaimofeducationistomakethemovetowardscivilization.Civilizedweneedtohaveacorrectworldoutlook,outlookonlifeandvalues??,butalsoanoblesentiment,excellentcharacter.Languagelearning,cultivatecharacter,theprocessoftheformationofcharacter.Languagetextbooksinmanyliteraryworks,containsawealthofemotion,inthetimetolearntheselessons,teachersshouldguidestudentstopayattentiontotheemotionalexperienceofliteraryworks,literaryworkstoaccepttheinfluenceoftherichemotions,feelingssothatstudentsgraduallybecomerich,elegant,pure,sothatstudentsspiritualpurificationandsublimation.

【Keywords】Moraleducation;Optimization;Transition

新课改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发展的学生,优化教学就要以此为目标。教学是教师知识传授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教学优化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笔者现将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阐述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1.渗透德育教育

以往的教育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德育,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违教育的意义,没有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从小让学生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是深远的。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根基。小学语文课程虽然在教师看来比较简单,然而却蕴含着大道理,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教师要做德育的有心人,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把空洞的说教变为渗透教育,这样才能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富实效。

1.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新课改下的教材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但是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的积累相对贫乏,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例如,《美丽的小路》一文,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要保护环境,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一年级的学生大都没有意识到垃圾来自哪里。于是,我就让学生们思考:“我们来学校走的路美丽吗?为什么会有垃圾存在?人们应该怎样保持环境卫生?”学生们经过思考踊跃发言,尤其是针对不自觉地乱丢垃圾的行为,表达了很多不满。有的认为应该多设几个垃圾箱;有的认为写标语揭示;也有的认为进行罚款等等。通过让学生自己发表对环境卫生的看法,学生们会自觉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他人、社会都不利,加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1.2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如《有礼貌》《请到我家来》《打电话》《买文具》等内容教育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礼貌待人;《小鸭子得救了》《应该帮助他们》等内容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德。上好口语交际课,也能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2.转变应试教育教学观

以往的应试教育以分数来考评学生的优劣、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的办学水平,这种功利主义的教育模式,直接导致教师教学的片面性。对教材机械地讲解,用统一的标准答案、一致的教学评价、作文的公式化、考题的标准化等等对学生进行模式化的教育。学生犹如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课堂教学程序化的产品,压制了学生的自我学习需求,扼杀了个性的存在,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而新的课程改革着眼于人才培养的高度,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了育人功能。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要突破传统观念的影响,从条条框框中走出来,树立全新现代教育理念。即“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品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我们的语文教学绝不能抛开学生的体悟而分解内容。一切字词的解释、语句的揣摩、段落的讲读,都以把握文意为目标,从整体感知到细部体会,再从细部体会回到领悟文意,使学生在一篇课文学习过后,留下的不是简单机械的语言符号,而是鲜活的、灵动的、有机的篇章,不是丧失美感的知识点范例,而是美的、带有无穷意味、充满睿语哲思的精华。我们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发现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由发挥,只有满足了个性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投入,进行创新学习。可以说,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全面发展,我们便不能实现我们教育的目标。我们的教学要给予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己去建构知识的过程,用思考来内化知识,而不是吃“现成”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要教给学生如何思维,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学会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这样学生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