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oTrac康复仪在脑血管病偏瘫早期的临床应用

/ 2

MyoTrac康复仪在脑血管病偏瘫早期的临床应用

黄海宋淑琴王江琴

黄海宋淑琴王江琴(江西新余新钢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江西新余338001)

脑血管病是我国目前致残率最高的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和生存质量,故降低脑血管病患者和致残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2007年12月~2008年11月,我科应用MyoTrac康复治疗仪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病人20人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2月~2008年11月,我院收治脑卒中急性期伴有肢体活动障碍的病例,随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经头颅MRI和CT证实有脑出血或脑梗死,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Il1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初次发病,排除颅内感染、肿瘤、变性等疾病,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无认知功能障碍,可配合检查和治疗。治疗组: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8±15.1,发病1-5天,脑出血12例,脑梗死8例。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59±13.7发病1-5天,治疗组:男15例,女5例;年龄48~90岁;脑梗塞16例,脑出血4例,给予MyoTrac肌电生物反馈康复治疗仪治疗。

1.2仪器与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只给常规康复指导。采用由加拿大ThoughtTechnolgy公司出品的MyoTrac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其两个作用电极分别放置在所要剌激肌肉两端的肌腱上,强度为患者能够接受的极限值,治疗时间为30min/次,1次/d。

1.3统计学分析

将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肌力改善值行Wlicoxon符号秩检验,再将两组平均肌力改善值进行X2检验。

1.4结果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瘫痪上下肢肌力有效改善,瘫痪肢体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表1两组入院、出院时瘫痪肢体肌力情况比较(例)

两组出院时肌力改善对比经X2检验P<0.01。

2讨论

随着功能恢复神经学的发展,应用电生理疗法再建神经功能,以治疗神经疾病现已在临床相继开展。传统的物理康复疗法,主要是在医生及治疗师的指导下通过病人自己和家属帮助进行锻炼,治疗前治疗后对照肢体的运动、平衡及协调功能。或由治疗师直接对病人进行训练,使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但这种恢复是缓慢的,不能使病人独立生活能力得到最大限度提高。脑血管病继发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是促使偏瘫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方便患者及其家属,促使偏瘫肢体的早日康复,我院于2007年底购进出了一台MyoTrac肌电生物反馈康复治疗仪,操作简单,携带自如,既方便了患者及其家属,也为神经科提供了一个有效治疗手段,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联合MyoTrac康复治疗仪,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MyoTrac康复仪采用生物刺激反馈技术是治疗脑卒中病人的有效手段,其治疗机制是将病人的肌电信号反馈回仪器,控制电刺激输出,具有生物反馈、认知再学习及促进本体感觉恢复的作用。该仪器能自动检测瘫痪肌肉的肌电信号,动态设定阈值,重建大脑和瘫痪肌肉的功能联系,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治疗过程中,病人要想得到仪器发出的电刺激,就必须自己先用力收缩,使肌电信号超过阈值,病人自身的力量增强后,阈值会逐渐提高,这样就能使病人达到越来越高的目标。重建仪可收集偏瘫病人活动时微弱的肌电信号,当病人活动时的肌电信号超过该仪器设定阈值(诱发电刺激的值)时,仪器就会放出电流给病人一次电刺激,从而引起一次有功能活动的肌肉收缩。这种有意识的主动训练对偏瘫治疗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促进病人脑部功能的重新组织,还可以激活一些原来被封闭的神经通路,使他们能够替代已受损的神经功能,从而使新的神经网络得以建立,肢体功能得以恢复。并且在有意识训练的同时给予电刺激以帮助病人完成关节活动,不仅可以防止肌肉失用性萎缩,而且可以把正确的关节运动感觉和肌肉收缩信号冲动传到大脑,这样大脑就能得到正确反馈,同样可以促进脑功能的重组以及激活被封闭的神经通路I21。研究表明,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代偿功能重组能力,即大脑具有可塑性。当高级中枢或通路受损时,神经轴突可通过侧支发芽,树突增多,与邻近完好神经元功能重组或通过低级中枢部分代偿作用,形成新的神经通路。脑细胞轴突的再生,树突的“发芽”,以及突触阈值的改变是脑可塑性的生理、生化和形态学改变的基础。因发芽可恢复已失去的功能并建立新的连接,增加脑的可塑性,才使神经网络重建成为可能。由于大脑和脊髓的可塑性,及区域性功能重组特性,当患肢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时,其相应支配的脑功能区的血流有明显的增加,这是药物治疗所不能够达到的。病人通过主动的学习和锻炼,可以随意控制自身器官的活动,从而改变其病理状态,逐步恢复正常的功能[3]。

有研究表明[4],在发病早期,大脑的受损部位残存的神经细胞仍有神经冲动,但该冲动不足以引起相应肌肉的运动。发病4—6周后,由于患侧肢体不运动,没有相应的神经冲动传人大脑,导致受损部位残存的大脑细胞凋亡。因此,在偏瘫治疗中,应强调早期进行辅助运动,发病的头3个月效果最为显著[5]。

本组研究表明,运用神经康复重建仪治疗的病人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该治疗方法无任何副作用,病人无痛苦,大多数病人能接受康复仪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电剌激可促进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早期建立人工神经肌电生物反馈剌激后,患者肌力恢复启动明显提前,对于挽救受损神经元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发现,肌电生物反馈剌激的疗效与患者接受治疗的次数和患者主动配合有关,治疗次数越多,配合越积极,疗效越显著。该疗法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倪朝民,主编.脑血管病的临床康复[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l998.127.

[2]周士枋.脑卒中后大脑可塑性研究及康复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437—439.

[3]付文彦.早期康复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J].齐鲁医学杂志,2000,15(3):187188.

[4]WeissT,HansenE,RostR.Mentaipracticeofmotorskillsusedinpoststrokerehabilitationhasowneffectsoncentralnervousactivation[J].1ntJNeurosci.1994-,78:157.

[5]王新德,郭玉璞,谭铭勋,等.脑血管疾病[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