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体育科学技术与中国体育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3

体育理论、体育科学技术与中国体育发展

李翔

摘要:2008年,中国跻身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三甲,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实现了中国体育的大突破、大发展。探讨和寻找中国体育理论(体育科学)发展的新途径是摆在当代中国体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需要一个包容、开放的体育理论研究文化氛围,需要建立一定的鼓励创新的机制,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在中国体育拥有了发展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之后,体育科学技术对中国体育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体育理论;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

Abstract:In2008,ChinaRanksamongtheworld'stopthreesportspowers,Successfulbidtohostthe2008OlympicGames,Chinaachievedamajorbreakthroughinthesport,greatdevelopment.ToexploreandsearchforthetheoryofChina'ssports(physicaleducation)isanewwaytoputsportsincontemporaryChineseworkersinfrontoftheurgencyofthetask,Weneedatolerantandopenatmosphereinsportstheoriesofculturalresearch,Needtoestablishsomemechanismtoencourageinnovation,withadvancedtheoreticalknowledgetoguideourworkinpractice.SportsinChinahaveabasisforthedevelopmentandthepossibilityofthedevelopment,sportsscienceandtechnologytoChina'ssportsdevelopment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willhavegreatsignificance.科学技术本身是社会的产物,但是科学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的客观规律理论和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劳动技能和所创造的工艺设备。科学主要解决认识世界的问题,而技术主要解决改造世界的问题。科学和技术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科学通过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而技术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理论的指导。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转化为技术发明并广泛应用到生产中去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和技术也日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现在,人们已把科学和技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看待,科学和技术这两个名词也经常被放在一起使用。

这里所讲的体育理论的是指科学的概念,体育科学技术是指技术的概念。

1体育理论与中国体育的发展

(1)传统的理论体系与其发展

中国体育理论的创立主要借鉴学习前苏联的体育理论,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学习、融合了很多的国外先进的体育理论。这些体育理论对于中国体育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有中国特点的各种类型的体育理论,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体育理论体系。这种体育理论体系融合了多种国家体育理论发展的特点,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点。这就形成了中国传统的(主流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的建立基本上采用的是学习—引进—消化—改造—吸收的过程,只要适合或较为适合中国体育的发展,就保存于中国体育理论体系之中。这是建立中国体育理论体系的一条途径。这种途径无疑是成功的途径,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体育的发展走入高速发展轨道。中国体育发展的各种起点越来越高,中国体育发展处于落后或者相当落后的水平。中国体育发展的基础产生了质的飞跃,中国竞技体育的很多领域已经开始领跑世界。“学习—引进—消化—改造—吸收”的发展途径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窄。国外理论不见得先进,不见得适应中国体育发展的国情,中国足球发展改革的实践充分说明这一点。不再盲目崇拜国外的“先进的理论和先进的理念”,基本成为中国体育科学新兴力量的思维方式。寻找新的发展中国体育理论(体育科学)的途径突显重要。

中国体育必然要发展,探讨和寻找中国体育理论(体育科学)发展的新途径是摆在当代中国体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中国经典的体育理论主要是舶来品。中国体育理论体系,虽然本土化了几十年,但是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需要有更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就是更为紧密的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更为紧密的联系中国的具体国情、更为紧密的符合中国人的具体体征、更为紧密的适合中国文化历史的发展。

中国体育理论发展的途径,需要也必须迈向以自我创新为主,学习外国理论为辅的发展道路。自我创新就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国情,从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文明程度、教育发展状况、科学发展状况、人口生理特征、民族的特性、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等等,十分实际的、具体的中国状况出发,重新审视中国体育理论发展的各个层面。用先进的、创新的体育理论解决中国体育发展的具体问题,彻底摆脱中国体育理论发展的依赖性。

但是,这种摆脱需要一个过程。中国体育理论传统经典理论曾经创造过辉煌;因此,经典理论的势力很强大。中国体育理论的发展需要一个包容、宽容、宽松、开放的体育理论研究文化氛围,需要建立一定的鼓励创新的机制。以文化氛围吸引人,以创新的机制激励人。推动中国体育理论发展去开拓新的发展途径,寻求更新的、更快的、更高层次的发展。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是必须选择创新的中国体育理论发展道路。

(2)建立中国的体育理论研究体系

中国体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国情。以中国具体国情为出发点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全新的中国体育理论体系,为中国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理论保障。立足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兼收并蓄人类所有文明的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以中国社会现实为主的体育理论研究。中国的体育研究需要中国的特色。

依据体育发展目的、目标的不同体育可以分为:竞技体育和基础体育两个部分;经济体育根据不同的参赛目标分为:奥林匹克竞技体育和非奥林匹克竞技体育;基础体育再根据人群特征、组织特征、文化特征分为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城市社区体育、农村社区体育。

奥林匹克竞技体育主要以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为目的的竞技体育。非奥林匹克体育是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外的竞技体育。学校体育是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以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和身体发展为目的,由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为组织、领导核心的基础体育。职工体育是以企事业单位职工为主体,以促进本企事业单位职工身心健康、增加企事业单位凝聚力、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由企事业单位为组织领导核心的基础体育。城市社区体育是以城市社区居民为主体,以促进本社区居民身心健康、增强社区向心力、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由社区或居民为组织领导核心的基础体育。农村社区体育是以农村自然村落社区的居民为主体,以促进农村社区居民身心健康、增强自然村落的向心力、丰富自然村落社区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由村委会或村民为领导核心的基础体育。

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统称为社区。但是,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城市社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拥有较多的经济资源,居民关系比较松散,有相对较高的文化素质。没有社区文化体育传统,有比较现代的生活方式,生活意识、行为方式、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差异,缺乏自然关系纽带等。农村社区居民是历史发展形成的以自然村落为主体的自然人群,拥有较少的紧急资源,居民关系紧密,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基本拥有社区文化体育传统,生活方式比较传统,生活意识、行为方式、生存环境基本趋同,拥有复杂的自然关系纽带。因此,在社区体育发展的理论、方式、方法、手段上存在巨大的差异。虽然统称为社区体育,但是拥有迥异的特质,因此属于不同的体育发展类型。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两种不同类型的社区体育会逐步趋同化。

依据目的、目标的分类方式对于中国体育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这种分类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分类方法。更加细化的分类方式,比较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对于研究和掌握中国体育发展的状态和形式有积极的意义。对于中国体育发展的职业分类、就业状况、基础状况、行政管理、发展战略的制订、发展战略的实施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中国的体育理论研究应该依据中国体育的目的、目标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科研究。高等教育进行相应的教育改革,也应该建立相应的专业,展开对六个领域的专项理论研究,为中国体育发展的六个领域提供专业的人才供给和人才的支撑。事实上我国高校培养的体育专业人才,为中国的基础体育即“职工体育、城市社区体育、农村社区体育”提供的都是统一体育教师,体育理论研究和高等教育集中在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范畴。职工体育、城市社区体育、农村社区体育随着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体育发展政治要求的提高(纳入精神文明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对体育发展要求的提高(体育的发展促进人口质量的提高),基础体育对专业的体育人才(非体育教师的体育人才)的需求将出现大幅度增长。

建立以竞技体育(奥林匹克竞技体育和非奥林匹克竞技体育)、基础体育(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城市社区体育、农村社区体育)为基础框架的中国体育理论研究体系,直接研究中国体育发展进程中的普遍性问题,针对具体情况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矛盾、具体问题,为中国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理论依据。新的理论、新的理论途径将为中国体育的发展提供新的体育发展机遇。

2体育科学技术与中国体育发展

(1)体育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认为劳动生产率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以自然科学理论的革命为先导、以生产工具的改革为标志的。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科学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没有高水平的科学技术的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中国体育科学的发展对中国体育的发展有相似的作用。

中国体育的发展依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教育环境。这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中国体育不存在发展的可能。但是,拥有了发展基础和发展可能并不意味着中国体育就一定能够长足发展。在中国体育拥有了发展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之后,中国体育的科学技术发展对中国体育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动力。

中国体育在发展维护好中国社会发展的大局的同时,也是为中国体育维护好自己发展的基础和发展的可能。中国体育的发展仅仅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只是第一步,大力促进中国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中国体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体育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体育发展最为原始的动力。在体育自然科学动力的驱动下,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社会成员,发掘潜在的体育人口,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促进体育的发展。体育教育科学的发展能够使得体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得到有效的推广和普及,他们共同成为推动体育发展的科学动力。

(2)知识与人才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差距,而科学技术的差距,归根到底是教育上的差距。一个国家平均文化程度越高,教育越普及,科学进步就越快。从上面的问卷调查和数学分析中也可以看出,教育(包含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中国体育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有其它影响因素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地位。

联合国研究机构与经济合作组织首先提出“知识经济”的提法。在现代经济中,知识正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的财富。现代社会的知识和文化主要是通过教育来集成和传播的,教育发展的程度决定社会文化和知识积累程度。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在于传递社会准则、思想、观念和社会理想,促进人的社会化,同时,教育的发展又有利于知识的创新和人的全面发展。

为了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教育事业进行大量投资,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还有一些国家的教育仍然比较落后,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经济能力的限制,社会、政治、文化条件的限制,教育环境的限制等。

从中国体育发展的知识与人才状况来看,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社会现实和实际的经济能力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负担得起像发达国家那样巨额的投资。中国发展中的现象,官僚主义、急功近利、封建残余思维等等,许多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不愿意在见效慢的教育事业上多投资,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教育的发展。同时,发展教育的时候盲目崇拜西方现代化国家,在教育系统中的多个方面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那一套,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一定能够符合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基层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因私舞弊、追求功利的风气盛行,体育基础经费经常被挪用,基础体育设施破烂不堪,基本的体育教学无法保障。体育教育经费在中国教育经费都紧张的情况下,其所占的经费比重过多给学校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实施体育教育专款制度比较有利于学校体育的发展。

中国体育经费的紧张和学校教育体育经费的紧张,不利于中国体育人才的培养,不利于体育人才能力的发挥,留住人才很成问题。当前国际上对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发达国家千方百计吸引人才,而发展中国家花费高昂的代价培养的体育人才却大量外流,遭受了巨额的损失。尽管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总体上滞后于中国体育的高速发展,落后于现代化国家的体育投入。客观上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流失和人才资源的浪费,对中国体育的发展是一大损失。这也是一种发展现象。因此,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中国体育发展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成为人才发展战略重中之重,在现实的中国体育发展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中国特色的政治思想工作应该也必须在这个方面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义祥.发展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46.

作者简介;李翔(1982.2.27~),男,汉族,河南人。目前任教于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助教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