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神经科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心理护理在神经科的临床应用

韩燕霞

韩燕霞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矿区总医院神经内科??0302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251-02

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是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及技术,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帮助被服务者消除或缓解由于疾病或其他方面的问题作引起的心理压力及心理问题,使他们心情愉快的接受治疗及护理,以保证被服务者全面的身心健康。

良好的语言沟通是心理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语言对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影响都很大。如果在护理过程中,我们注意语言双向作用及掌握运用语言技巧,就可以帮助病人消除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渡过心理危机,使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护理,正确对待疾病,正确面对疾病,以良好的心态投入社会,融入社会。现将我们在护理工作中总结的语言技巧归纳如下:

不利于病人的语言有以下几类

直接伤害性的语言有怒斥、指责、讥讽、威胁等。如一位重症肌无力病人,因呼吸困难用氧过程中,自己调节了氧流量,受到陪护者的严厉指责,互相顶撞了两句,病人由于愤懑而加重呼吸肌无力,呼吸肌麻痹,后经抢救不到12小时即死亡。

消极暗示性语言。如有病人害怕手术,提心吊胆地问护士:“我的脑子开刀切掉肿瘤有危险吗?”假如护士冷冰冰地说:“谁也不敢给你保证万无一失!”这样病人定会吓得拒绝手术而延误治疗。如果换一种方式,护士满腔热情地介绍某病人和你同样的手术,现在不是恢复的很好吗,病人一定会放松的接受手术治疗。

窃窃私语。住院病人,尤其是渴望知道自己病情的病人,就像海绵吸水一样注意医护人员及周围人的言谈,而且总是与自己联系起来,护士间,医护间,在病人面前窃窃私语或一言半语让病人听到,结果有的是真的,有的纯属误听,却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严重后果。如一视神经脊髓炎病人,某护士与医生低语“他诊断是多发性硬化”,结果被病人听去,随即情绪低落,夜不能眠,食欲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当责任护士发现他的情绪变化,关心地询问“经过治疗,这两天你的病情开始好转,你还有什么心事呀?”病人诚恳地告诉责任护士:“前天查房时某护士与医生讲我多处硬化,我还有治好的希望吗?”责任护士了解到他误会了他们的谈话,便及时的给予适当的解释消除了顾虑,患者饮食睡眠好转,心情放松,不久治愈出院了。

反之,良言可治病。美好的语言,暖人肺腑的话语,不仅使人听了心情愉快,感到温暖亲切,而且可以治病。

对不同的病人,要寻找不同的安慰性语言,对牵挂家庭的女病人,可安慰她:“要安心养病,他们会照顾好自己的”。对事业心强的中年人和青年人,可对他们讲:“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对病程较长的病人,可对他们讲:“既来之则安之,吃好,睡好,心宽病才会慢慢的好起来”。对较长时间无人来看望的病人,一方面通知家人来看望,一方面对病人进行宽慰,使病人宽心。

神经科的病人由于脑部受损,使有的病人失语,这类病人往往意识清楚,他能听懂别人的讲话,就是自己无法用语言表达,丧失了语言沟通能力。护士与病人之间如何掌握非语言性信息传递和交流技巧,是很有意义的学问,通过病人的表情手势,体态等方面,判断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对护士的要求。例如,一患者,男,50岁,顶枕叶脑出血,我们发现他失语。见他晨间刷牙挤牙膏时,拿起一支牙膏利索的从牙膏中间一挤,一看他的动作就知道病人的性子急,他住六人一间的病室,每次输液,肌肉注射总是他第一个准备好,等着护士的到来,我们为满足他的心理需求,总是先于病室其他五人,开饭时也注意到在别的病人无意见的情况下,先替他送菜打饭,脑出血的病人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一段时间,但病人性子急,不愿在床上大小便,我们了解到他是一位退休工程师,就建立了文字信息交流卡片,责任护士把脑出血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用文字写于卡片上给病人看,使他了解绝对卧床休息的必要性,从而能自觉地遵守。平时简单的对话就用手势,表情方式交谈,复杂的信息交流,如通知做特殊检查,交代注意事项等,通过文字卡片,使病人感到方便满意。最后,该病人治愈出院时,表扬我们周到细致的护理。

对四肢瘫痪,使用电动呼吸器辅助呼吸的患者,无法用语言及体态手势进行信息的交流传递,我们就通过观察病人的眼神,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如果病人用期待的目光,凝视走过来的护士,我们即知道病人求助于护士解决问题,那我们就立即设法查清病人哪里有不舒服,是否胸闷,立即检查机器是否故障,滴稀释液,吸痰等。把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在病情变化之前,确保病人的安全,使病人感到放心。如某患者,20岁,他在住院中,双眼盯着前来探视的父母,姐姐,他们不知道病人需要什么,使病人急得满脸通红,当值班护士来到病人面前,见病人嘴一张,舌头轻轻一伸即知道他口干,立即解决病人口渴的需要等等。护士的语言技巧要求与病情相适应,对急性痛苦病人语言要少,要深沉,给予同情;对长期卧床病人语言要具有鼓动性;对抑郁型病人用劝导性语言;对躁狂型病人顺从性语言为宜。

通过以上病例可见,责任护士要了解病人的心理,社会和文化背景,在熟悉病人心理活动特点的基础上,做好身心整体护理,才能使病人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愉快地接受检查和治疗,提高疗效,让文明语言传遍每个病房,温暖每个病人的心田,促进疾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