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理论下的手术室区域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5S”理论下的手术室区域管理

蔡晓慧古文珍林丽婷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东广州510055)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区域管理新方法。方法:运用“5S”理论对现有手术室进行规范、科学化管理,设立专人管理、定点放置、标识明确统一、定期检查评估、定期成果汇报,人人参与,互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结果:“5S”管理与区域管理结合运用改善了手术室的环境,实现了每个区域物品的安全有效性及摆放位置的规范标准化,保证手术进程中准确、快速取用,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护士的在岗率。结论:将“5S”理论应用于手术室区域管理,加强了手术室有限空间的合理运用,并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进一步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关键词】“5S”理论;区域管理;手术室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2-0377-02

Operationroomregionalmanagementin“5S”theory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anewmethodofregionalmanagementinoperationroom.MethodsUsing“5S”theorytomanagetheoperationroomregularlyandscientifically.Setupspecialmanagement,designatedplacement,Identifiableuniform,regularinspectionassessment,periodicreportingresults.Everyoneinvolvesandsuperviseseachothertofoundtheproblemandimproveintime.ResultIt’ssuccessfullytorealizeseachregionitemsofsafetyeffectivenessandpositionofstandardizingtheoperationprocess,ensureaccurateandfastaccessedduringoperation,reduceunnecessarywasteoftimeandimprovenurses'jobratesbycombing“5S”managementwithregionalmanagementtoimprovetheenvironmentofoperationroom.ConclusionIt’sbenefittousetheoperationroomrationally,improvetheefficiencyandqualityofthenursingandassurethemedicalcarebytheapplicationof“5S”theoryinthemanagementofoperationroom.

【Keywords】“5S”theory;Regionalmanagement;Operationroom

源起于日本企业文化的“5S”理论是应用于企业现场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5个“S”(管理活动)[1]。现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使用,是一种独特有效的管理技术。手术室作为诊治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具有设备复杂、物品繁多、使用频率高、使用人员多、突发状况多等特点,有效的区域及物品的管理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高效应对急诊的关键[2-3]。因此我院手术室自2015年10月开始将“5S”理论运用到手术室的区域管理中,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院为三级专科医院,手术室有3个综合手术间,平均每年承担2000台以上的各种大中小型手术,护理人员15人(包括手术护士11人和麻醉护士4人)。我们将现有手术室的空间划分为14个管理区域,如3个室间、无菌物品房、办公室等,每人分管一个区域,定期轮换,实施以区域分管人为主、其余人员协助为辅的管理模式。

2.方法

2.1准备

通过晨会、业务学习、微信平台等渠道确保全科人员系统学习“5S”管理的内容,明确“5S”管理的目的、内容、意义及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以护士长为区域管理组长,其余护士均为区域管理小组组员,互相监督,做到人人参与“5S”管理。

2.2具体实施“5S”管理方法

我们根据每个区域的特点及功能,因地制宜将“5S”管理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步骤应用到各区域管理当中。

2.2.1手术间管理为了提高手术间护士在岗率及减少进出手术间频率,手术室间放有大量的手术用品。首先整理出需要和不需要的物品,将每天要用的物品和必要的物品保留,不需要物品进行合理的处置,无菌物品及非无菌物品区别放置。手术间设有无菌物品柜,柜中分层分盒子,根据无菌物品的类别、大小形状、使用频率设立固定摆放位置,采用统一、规范、醒目的标识,并且3个手术间无菌柜内的规划及物品摆放一致,方便护士在不同手术间都可以准确快速的取用物品;非无菌物品如设备仪器、器械车、台架等物品设立集中摆放区域,方便使用及归位,避免占用有效工作空间。区域负责人每个月初对手术间内所有物品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全面的检查,及时清理过期物品;每天上下班前对负责的手术间进行物品的补充,保证物品齐全、数量充足。每台手术结束后对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对物品进行归位;每月一次对无菌物品柜进行全面清洁。

2.2.2无菌物品房管理除器械包以外,无菌物品房内还存放大量灭菌封口的手术器械,种类繁多,划分较细,但每种物品基数较少,因此物品摆放需要的空间较多,我们整理出近2年内没有使用过的器械送回备用物间存放。细小器械放入小型抽屉柜,较大器械放置在器械筐入大柜;各类器械按照类别、使用频率的高低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确立固定位置,标识统一,方便大家根据手术需要取用物品。区域负责人每个月初对所有封口器械进行有效期的清查工作,挑拣出下月过期的物品,予以红色标签标注,提示大家优先使用,月底清理马上过期的物品;预见性对物品进行补充,确保手术中所需的各项物品安全有效、数量充足。定期对无菌物品房的环境进行清洁,重点注意角落、隐蔽地方的清理。

2.2.3其他区域管理遵循“5S”理论的总体方向再根据每个划分区域的功能、特点、大小个性化将该管理方法运用到区域管理当中,制定特异性的管理办法。组长定期区域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各成员在工作中随时监督检查环境及物品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告知该区域负责人进行调整与改善。运用信息交流平台辅助质控工作,建立工作微信群,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及时在微信上反馈,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如何解决、如何改善。

定期进“5S”管理的业务学习,深化“5S”管理的实施方法及重要性,要求人人按规定做事,按制度执行,养成自律的习惯,逐渐将“5S”管理从形式化向习惯化推进,最终成为标准,自觉自愿遵循。我们定期进行“5S”管理的成果汇报,同时进行区域岗位轮换制,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手术室各方各面各个角落的管理当中,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5S”管理的学习和应用。

3.效果

自2015年10月将“5S”理论运用到手术室区域管理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4.讨论

4.1将“5S”理论运用在区域管理效果分析

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实施“5S”管理法与未实施前相比效果显著,表现在以下方面,实施后:(1)手术室合理的区域划分后,有限的空间使用最大化;(2)物品定点放置,标识明确方便使用及归位,整齐有序;(3)手术室各个区域物品的安全有效、数量充足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护士来回走动取物耗费的时间;(4)特殊标记即将过期的物品提示优先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5)整理环境及查过期物品耗时明显缩短,过期物品重消毒数量减少,降低资源浪费;(6)定期轮换负责区域,全员参与手术室的管理,更加了解手术室,更好的开展每一项工作;(7)定期的质控检查,互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改善的方法,充分调动的护士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4.2体会

将“5S”理论应用在手术室的区域管理中,改善了工作环境,使得有限的空间得到了充分合理的运用,工作场所中的各种物品专人管理、定位、定量、标识明确、有效安全,方便每个人的工作顺利进行,并且节省了人力、时间,减轻了工作负担,大大提升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S”管理提倡以“人”为中心,从“物”入手[2],人人参与,互相监督,提升了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我们将“5S”管理结合手术室实际情况应用,拓展了每个护士管理的思维,提升了管理的能力,在不断学习中完善管理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进一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宏强.5S管理的概念、特点和实施[J].科技与管理,2011,03:101-104.

[2]吴枚禅,刘艳玲,陆少会,邓丽珍.5S管理法应用于手术室室间物品管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02:217-218.

[3]黄浦鸿.论医院洁净区域管理与学习型团队构建安全系统创新[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1,07: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