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护理

罗颖君

罗颖君

(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衡阳421002)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护理对康复的影响,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我院脊柱结核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B组术后加强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发现,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的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术后并发症,对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护理;康复进程

脊柱结核是由于结核杆菌侵犯脊柱的一种继发性病变,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以上,其中以椎体结核最多见,易导致脊柱畸形甚至截瘫。药物治疗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因此临床上一般在抗结核药物化疗和全身支持治疗下,采用手术清除病灶。术后护理工作的质量对减轻患者痛苦、确保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等具有重要的影响[1]。我院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干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我院脊柱结核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有均表现为腰背不适、疼痛、贫血症状,部分患者并发截瘫、后凸畸形,经X线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病变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存在死骨和死腔。同时排除未成年人、精神病史、智力低下、意识障碍、严重听力和语言障碍、文盲及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术后护理工作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患者39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38.42±4.35)岁;体重48~73kg,平均体重(60.35±5.82)kg;病程5~16个月,平均病程(11.47±2.65)个月;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例、大专5例、高中14例、初中12例、小学6例。B组患者39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8.14±4.54)岁;体重46~75kg,平均体重(60.52±5.74)kg;病程6~18个月,平均病程(11.72±2.83)个月;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4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例、大专6例、高中15例、初中12例、小学5例。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病程、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A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嘱患者保持卧床休息,脊柱制动。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定时检查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定期更换切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发生扭曲、受压、堵塞,保持引流管通畅。遵医嘱按时给药[2]。

B组患者术后加强综合护理。首先加强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手术非常成功,术后后续治疗和护理操作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强调术后科学规范化疗的必要性,指导患者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眩晕、口周麻木、耳鸣、胃肠道不适、肝功能损害等情况,及时汇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3]。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摄入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饮食尽量做到品种多样、营养均衡。针对化疗药物影响患者食欲,可指导家属在烹调时做到色、香、味俱全。同时也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营养支持对术后康复的积极意义,使其克服胃肠道不适,尽量多进饮食。对胃肠道不适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营养合剂、血浆、白蛋白等营养支持治疗[4]。

保持床单位整洁、平整,每2h帮助患者翻身1次,经常按摩受压处、骨突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指导家属每日帮助患者擦身、更换内衣,以防发生褥疮、压疮。每日更换尿袋,做好会阴部护理、口腔护理[5]。

术后第1d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直腿抬高运动,逐日增加抬腿幅度。术后第3d进行踢腿运动、四肢关节和肌肉功能锻炼,逐日延长活动时间。术后7d帮助患者坐起;术后14d协助患者下地行走。在活动过程中全程陪同患者,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疼痛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6]。

1.3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发现,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例数(%)]

注:与A组比较,*p<0.05

3.讨论

脊柱结核病情复杂、病程长、全身情况差、抗结核药物副作用大,患者常存在悲观焦虑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治疗和护理配合。结核病患者多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体质虚弱,对手术创伤和术后康复训练的耐受性较差。术后需较长时间卧床休息、限制活动,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身心痛苦。

我院在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术后加强综合护理干预,从基础护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各个方面入手,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强基础护理,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病情的变化,以利于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加强口腔、会阴、皮肤护理,有效避免或减少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疮等并发症风险。加强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危害产生足够重视,改善情绪状态,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工作。加强营养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使其耐受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并促进切口愈合。加强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结果表明:优质的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术后并发症,对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淑红,曾丽雯,李燕容.脊柱结核手术后病人应用躯干支具的护理及康复指导[J].全科护理,2010,8(4):1043.

[2]邓喻晓,黄巧玲.老年性脊柱结核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1):88~89,91.

[3]蓝柳红,麦慧英,黄春晖,等.脊柱结核围手术期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6):2107~2108.

[4]焦春莲,李艳晖,曹向黎.脊柱结核术后未愈及复发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1117~1119.

[5]杨碧惠,范秀兰,杨明嫦,等.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1,26(2):92~94.

[6]徐莉莉,杨品.18例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沈阳部队医药,2012,25(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