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建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探析

吕金平

吕金平LVJin-ping

(辽宁水利职业学院,沈阳110036)

(LiaoningWaterConservancyVocationalCollege,Shenyang110036,China)

摘要:针对高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建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框架进行探究,主要是从四个层次,分别是确定的控制目标;制定监管和评价标准;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制定控制制度。然后对如何能够确保建立起来的框架体系顺利运转,提出了保障措施。

Abstract:Aimedatthepresen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ofinternalcontrolincolleges,howtoestablishtheframeofinternalcontrolsystemisdiscussed,whichismainlyfromthefourlevels,namelyidentifyingcontrolobjectives,developingmonitoringandevaluationstandards,implementingmeasuresandprocedures,developingcontrolsystems.Andthesafeguardsofensuringthedevelopedsystemrunningsmoothlyareproposed.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校;体系;建立

Keywords:internalcontrol;colleges;system;establish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4-0171-02

0引言

目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推进,高校已逐渐成为经济环境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高校自身在内部管理上尤其在内部控制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高校尽快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文中简称《规范》),正式启动了包括高校在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的系统工程,对规范高校财务行为和加强高校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1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1.1内部控制环境弱化

按照COSO内部控制框架,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五部分构成。内部控制环境非常重要,目前很多高校内部管理者认识不够,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内部监督,从管理层到普通教职工对内部控制理解不够,现有的内部控制框架不清晰,没有内部控制搭建的平台,内部控制环境弱化。

1.2内部会计控制薄弱

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来说,它更是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无论是控制范围还是控制内容都不全面规范。例如:很多高校注重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的内部控制,而弱化对科研经费和银行贷款的内部控制;对各项收支款项没有制定明确的控制措施等。

1.3尚未专门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由于过去我国高校一直是国家财政拨款、国家统一安排招生和教育经费,高校基本没有风险防范措施。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办学方式的多元化,财政资金已不是唯一来源,高校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各个方面都开始大规模扩张,但是却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

1.4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部分高校虽然从意识形态上开始重视内部控制,但是仍然未落实到行动,高校旧的管理制度规定已经跟不上高校发展的需要,原来合理的内控制度部分或全部失去了合理性,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即使建立了新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执行情况较差,缺乏相应的制约监督措施。

2建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探究

一套完整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框架至少应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确定的控制目标;制定监管和评价标准;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制定控制制度。下面分别进行分析研究。

2.1确定控制目标是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基础控制目标的确立主要建立在分析控制活动的基础上,分析高校控制活动时关注的核心控制点如表1所示,根据高校控制活动的类型对控制活动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将风险点查找出来就是对内部控制体系的一次评估,根据风险点分布情况确立关键控制指标(KPI),有了KPI就是对部分控制目标进行了量化,为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打好了评价基础。

2.2制定监管和评价标准是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灵魂

确立KPI后,就要对KPI对应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监管和评价标准,这个标准是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核心,关键控制项目及指标评价标准的确立是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建立的标志。具体可按表2模式来确立。评价标准的确立是在对风险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是个系统工程,程序行较强,需要有序开展。

2.2.1确定关键控制项目和指标的风险类别

风险按照级次分类,可分为一级风险、二级风险、三级风险,以及类推,级次越高,风险越高,可根据学校教学管理及业务开展进行详细分类,此处分类越详细,越有利于接续工作的开展,越能提高评价标准的科学性。

2.2.2详细描述风险事件

风险分类后就要对风险事件进行详细描述,对风险事件的描述有利于厘清思路,更准确地对风险事件进行评价,对风险事件的描述要抓住几个重要方面:风险事件涉及的教学管理的业务节点、风险事件涉及的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风险事件发生后导致的结果(包括影响范围等的描述)等等。

2.2.3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经过对风险事件的详细分析与描述,最后对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进行评估,此处的评估需要一定的专业判断能力,对不容易掌控的事件,可采用抽取样本等形式开展,对专业的判断起到辅助作用。

2.2.4评价标准的出具

对风险评估与风险类别界定是对风险分析的两个维度,通过这两个维度才能将风险事件充分定性。在对关键控制指标涉及到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出具评价标准,这个标准才能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另外,评价标准要根据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的变化适度调整,无论怎么调整最终都取决于对风险评估的考量。

2.3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是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关键

好的评价标准要有好的评价效果,需要一套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这是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关键。

2.3.1全员参与是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有效开展的必备条件

在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建设的初期就需要对所有高校业务内容进行拉网式的风险点查找,重要项目及KPI指标的确立几乎涉及到高校内部所有单位和部门,执行程序的有效实施需要高校内部各个部门、各个业务节点的有效配合,因此必须全员参与。

2.3.2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的制定要结合高校实际情况要保证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的有效性,必须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否则在执行过程就会遇到不必要的阻力,克服这些不必要的阻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能够在实际业务操作中不断查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4制定控制制度是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根本按照评价标准执行有效的评价程序,只是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个过程,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对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不断的完善,使已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得以夯实巩固。这个过程就是制度建设的过程,也是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建设的根本。

3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3.1提高对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视程度

建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学校内部一两个管理部门人员的努力,很难有效开展相关工作,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一把手”重视了,才能从意识层面有彻底变化,才能从本质上使相关人员高度重视,只有从意识形态层面重视了,才能使这项工作在高校内部广泛拓展开。

3.2建立对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评价机制

从意识形态层面重视了,不一定就能使相关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有效建立,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监督评价机制。包括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高校外部监督虽然会对内部控制产生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但是已超出了内部控制的范围,因此,这里主要探讨内部监督。高校在进行内部监督时,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淤由高校的一把手(校长)直接领导内部控制管理部门,以保证高校内部控制部门的独立性。于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必须在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方面合格,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盂在部门及个人绩效考核中融入内部控制管理的内容。榆对内部控制体系执行情况的结果进行公布,以接受公众的监督。

3.3加大人才培养与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内部控制需要人来执行,对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进行培养,并适时进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求高校中每个管理人员都要对内部控制有一定的责任感,必须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每个内部控制的关键风险点都要有人去关注,每个管理人员及员工都要明确自身在内部控制管理的中角色和作用,这样整个学校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高效推进,有效运转。

4结束语内部控制是当今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高校内部控制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准绳,上述分析也是围绕该规范展开的,对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

总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风险防范机制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同时逐步完善内部监督控制,注重内控管理资源的整合以及管理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在高校中将逐渐被建立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秋生,杨瑞平.内部控制评价整合研究[J].会计研究,2011.

[2]宋海红,关于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3.

[3]杨雄胜.内部控制范畴定义探索[J].会计研究,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EB/OL].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