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企业政工干部正视和走出“职业枯竭”的困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如何帮助企业政工干部正视和走出“职业枯竭”的困扰

李元香

李元香(中石化中原油田供电管理处河南濮阳457001)

中图分类号:F272.9文献标识码:A

近日浏览网页,见某媒体调查显示,在从事教师、新闻、政工等工作的人群中,相当一部分存在着“职业枯竭”的现象。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价值取向多元,矛盾突显,“职业枯竭”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一、职业枯竭的概念

心理学家认为,所谓职业枯竭(JobBurnout),是人们对自己长期从事的职业产生一种疲倦感。用来特指职业工作者的一种持续情感付出、身心耗竭的状态。1974年,一位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将它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

二、职业枯竭的危害

职业枯竭可引起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问题,诸如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人性化淡漠、攻击性行为等。“职业枯竭”的概念最早见于美国作家格林尼的小说《一个枯竭的案例》,书中的主人翁是一名事业有成的建筑师,在功成名就之后,突然发现工作带给他的不再是一开始的热情和满足,而是变成了日复一日不堪忍受的精神压力。在历经了痛苦和折磨之后,他终于放弃了自己的工作,逃往非洲原始丛林,开始了另一种生活。

三、职业枯竭在企业政工干部中的表现

“职业枯竭”在石油化工企业这样工作要求高、节奏快、管理严、纪律性强的干部职工队伍中尤为普遍。由于石油化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企业政工干部也不能幸免于“难”,正在一天天向“枯竭”的无奈境地迈进。主要表现是企业政工干部常常会抱怨干不完的枯燥单调的工作加不完的班;会抱怨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会抱怨现在的思想工作难做;会抱怨思想工作对“80后”职工难起作用;会抱怨需报材料一大堆却没时间到基层调研;会抱怨面对熟悉的课题却一个字写不出来;会抱怨工作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志升迁、立功受奖,自己却有做不完的“嫁衣"等等。生理的耗竭、才智的枯竭、情绪的衰竭……不知不觉中,“职业枯竭”的“病毒”正在侵蚀着石化企业政工干部的身心健康。

四、帮助石化企业政工干部正视和走出“职业枯竭”的困扰的对策

(一)认识自我,体现价值,正视枯竭

运用心理学原理帮助企业政工干部认识自我,应对不请自来的“职业枯竭”。一是角色互换训练法。调整政工干部以机关干部自居的心态,校正心理天平,把自己角色定位在“服务”上,这是一个必备的心理要求。为此,要在政工干部和基层职工之间开展换位体验生活活动,使政工干部体察到广大基层职工的疾苦,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使基层职工体味到政工干部的艰辛,增进对石化企业政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强化意识法。训练政工干部对自我定位的重视和认知,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工作给广大基层职工带来的便利,是企业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自己是石化企业政治工作者中不可替代的一员。三是自我价值体现法。心理学的回馈原则告诉我们,要想拉近心理距离,就要真心喜欢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真心爱事业干事情,真心喜欢所服务的对象。只有真正热忱为基层职工服务,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才能体现自我价值。把事业当作工作干的人,容易被工作所拖累,身心疲惫;把工作当作事业干的人,容易被事业所激励,走向成功。政工干部要把爱岗敬业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全过程和日常行为之中,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内容,讲究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想基层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帮基层之所需,以真情换理解。四是环境隔离法。家中不放置与工作有关的书籍、文件,将必需用的参考、工具书统统搬到办公室。尽可能地将工作在办公场所完成,不要随意将工作带回家中进行,即使加班到通宵也要在办公室;办公室也不要留有家里的物品,包括家人照片、洗漱用具、生活用品等等。这样可使公、私有效地分离,不至于工作、生活浑然不分,造成错觉。

(二)组织关怀,交流岗位,规避枯竭

按照石化企业干部交流任职的要求,适时对基层政工干部进行岗位交流,规避“职业枯竭”对政治工作产生的负效应。

正确认识岗位交流对规避“职业枯竭”的意义。基层政工干部是石化企业职工队伍政治建设的基础。目前他们的文化水平,知识素养虽然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他们长期处于相对封闭式的管理之中,许多干部职工仍然习惯于稳固的工作岗位,熟悉的工作对象,习惯于跟熟悉的人和事打交道,认为熟人熟路好工作,思想上存在着几种误区:一是不少同志总觉得只有基层往机关,偏远地区向繁华地区、城镇交流才是有出息、有作为,否则就是低人一等,认为待遇低了,受冷落了;二是少数同志由于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弱,担心工作中出现问题,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少了熟悉的领导撑腰,没了知心朋友帮忙,一种失去依靠的失落感;三是一些人认为“犯错调离,出乱下台”,对干部交流总有一种处罚感;四是一些常在家附近工作的同志习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往往因担心交流后家属就业子女入学一时难解决,或离家远给生活造成新的困难而有消极抵触的心理。由于长期处于相对封闭之中,而对“职业枯竭”的却毫无觉察。对企业政工干部进行交流任职,可有效避开“职业枯竭”给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对政工干部心理调适有着积极的意义。领导重视,保障交流干部无后顾之忧。第一,各级企业党组织和领导要积极主动地支持被交流政工干部的工作,努力帮助他们摆脱“职业枯竭”的困扰,领导应具体做到“三帮一带”即帮他们熟悉工作环境,把单位的特点、条件、任务交待清楚,帮他们打开工作局面,使他们尽快完成岗位转换过程;帮他们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间断地为他们的成长进步提供动力,带动他们成为石化企业职工队伍建设的合格人才。第二,各级领导干部,政治部门和干部部门要在干部的考核任用、立功受奖、福利待遇上,公平对待交流干部,使他们在切身利益上不至于吃亏。当前主要应做到“三平等”即平等评价,平等任用,平等奖惩,为政工干部交流创造一个公正的环境,促使基层干部的交流正常进行。第三,要采取多种保障措施,切实解决好被交流干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不为家事分心,不为生活发愁,能集中精力抓工作,一门心思干事业。各级企业和政工部门应科学选择交流对象,妥善制订解决的办法,做到交流计划与保障措施配套,交流与保障同时落实。为政工干部战胜“职业枯竭”提供组织支持。

(三)充实自己,培养自信,战胜枯竭

长期以来,面对熟悉而又需持续付出精力的工作,许多人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研究表明,适量的阅读与学习,对于每个职业工作者都是必需的。很多人从毕业参加工作后,几乎就没好好看过一本书了。工作,不断掏空着自己的知识,如果没有及时的“充电”,显然无法应对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实践。而知识匮乏的感觉,同生理上的体力不支一样,让人难受之余,也会给人带来压力。

特别是对于石化企业的政工干部来说,要不断充实自己,培养多方面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可以增进人际吸引,增强自信。增强企业政工干部的吸引力,必须提高他们的能力。干部能力包括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特殊能力。基本能力主要指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控制能力;核心能力主要指经过训练后所能达到的、适合企业工作的能力,如管理能力、指挥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特殊能力主要指特殊工种应具备的快速反应能力、机动车驾驶能力、各种专业能力等。企业政工干部要达到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下基层能指导工作,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成为多面手,增进人际吸引,才能战胜“职业枯竭”。

(四)培养爱好,丰富自己,跨越枯竭

应对“职业枯竭”的危机,一是搞好自我调适。政工干部要调适好自己的生活,工作和生活应是并行不悖的关系,工作绝不是生活的全部。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培养适合自己的爱好。诗、书、画、印不在全,吹、拉、弹、唱也不在精,“醉翁之意不在酒”,主要在培养心性,调整心态。实在没有什么高雅的爱好,看看书,爬爬山、晒晒太阳,打打球、和朋友聊聊天,或者抓住空闲的时候和家人、朋友来一次短途旅行,喝喝闲酒,尽情地放逐自己的心灵。生活是美好的,需要细细地品味,也需要精心地设计。丰富美好的生活也会让人有足够的热情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去。二是繁荣企业文化。作为职工的“家”,各级企业应建立一种激励、关怀性的组织文化,对于政工干部摆脱“职业枯竭”的困扰也至关重要。结合企业工作实际,政工干部不仅要积极组织,还要带头参加书画展、文艺晚会、歌舞比赛、棋类、球类和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即使没有自己的节目,身置其中,看别人演出,为别人鼓掌、喝彩,也是一种放松。这样做既能增强政工干部的职业认同感,同时燃烧参与的热情,也能促进企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用一位网友文章的结束语作结:生命的精彩既不可复制也不可再从头来过。透支着我们生命的“职业枯竭”,需要我们拿出勇气和务实的态度去直面,去战胜,去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