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关于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库晶

深圳市大鹏新区审计中心广东省深圳市518000

摘要:在国家发展进程中,政府绩效审计不仅能确保政府管理工作的严格性,还对社会发展、经济繁荣有着推动作用,是审计工作发展中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范围主要从预算支出项目与机构两方面考虑,本研究先对审计范围简要阐明,随后结合我国政府管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就我国绩效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阻碍——审计项目确立难、评价标准不规范、审计队伍素养不足等,深入探究其本质原因,最后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思考

前言:政府绩效审计是审计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良好的绩效审计工作对国家管理和经济的发展都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在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上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由于自身经验不足,理论研究落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仍存在较大的阻碍,因此,加大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的力度对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范围

1.1预算支出项目的审计范围

预算支出项目的审计范围包括项目的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与项目的管理有效性。项目的预期目标包括法律文件规定的法定目标、项目建议书和政府间合同、可行性研究设计的目标、专家推荐的目标、决策文件规定的目标等,其效果审计需关注已发生的理想结果是否可以归功于项目。在项目的管理有效性审计上,以工程建设为主的项目注重前期决策管理、工程建设管理、资金财务管理、后期营运管理等四大管理活动,以非工程建设为主的项目注重审查管理部门对项目实施单位的管理。

1.2对机构的审计范围

对机构的审计范围包括机构的管理目标实现、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益以及机构的管理控制有效性。机构的管理目标实现情况可以定性或者定量描述,如非法销售海鱼(吨)/全部海鱼销售(吨)*100%;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审计例如完成海鱼销售量(吨)/渔场占有土地面积(亩);机构的管理控制有效性的审计针对与目标有关的内部控制。

2.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难以科学确定审计项目

审计项目的确定具有复杂性。在绩效审计过程中,环境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相符,对审计各方造成负面影响。被审方不同的价值取向会使得审计项目的确立存在一定困难,各方在法定目标的确定上存在不同的预期,要取得各方都认可的结果,前提是对审计目标有充分的认识,在确立审计程序时严格排除主观因素影响,以使评价结果更容易被被审机构认同。而在实际审计工作中,要做到审计结果无可争议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对被审机构或项目有深入的了解,进而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审计程序,采取恰当的评价方法。确定科学的审计项目,是我国政府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中尽量避免发生争议的重要前提。

2.2缺乏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的难以规范使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始终不完善,阻挠了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通常,绩效审计是对被审方的经济、效率、效果性进行综合性评价。经济性评价即在质量有保证的同时,资源的获取和使用是否损耗最小;效率性评价即能否在单位成本最小的同时保证生产率最大,或在投入的数量、质量、及时性、成本一定时能否得到最大的产出;效果性评价即成果对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包括计划、预期、责任目标、历史水平、行业平均水平、行业技术规范、法律标准等,无法仅靠单一的标准实现,细化分解之后非常复杂,制定困难,且目前我国尚没有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导致审计工作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严重制约了我国绩效评价工作的推进。

2.3缺乏专业性强的审计人员

现阶段,我国政府的绩效审计理念有所转变,但由于起步较晚,审计工作的开展仍受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限制。审计队伍中缺少涉及多领域的专业性人才,采用的审计方法停留在固有阶段,没有创新,审计结论分析的准确性不足,综合性欠缺,拖慢了绩效审计工作高效开展的步伐。许多年来,我国的审计工作集中于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在单一的财务方面有较高的水平,但审计队伍中通晓工程技术、计算机、宏观经济等其他专业的人才数量有限,致使整体审计队伍结构不成熟,且审计人员知识面单一,审计方法陈旧,不熟悉现代的针对政府绩效的审计方法,对政府政策理解不足,理论基础薄弱,并普遍缺少综合分析能力,专业素养达不到政府绩效审计的需求,阻碍了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解决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的对策

3.1合理选择审计程序方法

合理的审计程序方法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有着重要作用。首先,政府要对被审单位或事项有详细的了解,可以通过审阅、询问与调查法、现场观察法、座谈会、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取证,确定审计程序和评价标准时要坚持规范性,充分了解审计目标后,一方面根据其审计范围,遵循基本的绩效审计原则和指标体系,以保证达到各方都认同的审计评价基础;另一方面,在确立具体的审计程序与评价准则时,审计方与被审对象需要时刻进行沟通和协商,谨慎确定工作程序,确保各方对作为审计依据的项目有一致的理解,明确界定被审项目,避免日后审计实行过程中因评价方式或审计流程设计不当造成审计风险。绩效评价方法可以根据指标的不同采取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网络计划法、价值工程法、经济增加值评估法、平衡积分卡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有针对性地循序展开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以使各方对审计程序没有争议,确保审计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3.2建立有效的绩效审计体系

一套完整、有效的绩效审计体系是确定被审项目有可操作性、审计工作能够行之有效的关键。首先,政府要健全我国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审计工作开展中能找到法律依据,更具有权威性,在发生争议时有所依照;其次,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充分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考虑,设定绩效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标准时,可以将项目管理程序分解成不同阶段,分别选取各阶段的标准;或是深入分析政策文件后将其规定作为标准;或是通过对过去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一般情况下的数据作为参考标准;或利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将公众的期望作为确定标准的参考;也可以通过审计方与被审机构全面沟通,将彼此都认可的结果作为标准。我国的发展环境具有特殊性,审计工作开展环境复杂,充分考虑当前我国国情,尽快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适应我国发展情况的绩效审计体系,对我国政府管理与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3.3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政府绩效审计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传统审计,一支良好的审计队伍能够保证审计工作顺利、高质量的开展和完成。审计对象的多样性要求审计人员需要有多领域的知识储备,不仅要有较丰富的宏观经济知识,还要熟悉国家政策,掌握现代先进的审计技术,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只有这样一支业务水平足够高的审计队伍,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要建立起这样一支人才队伍,一方面要优化审计人员的结构,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使原有的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得到提高,不仅精通财务审计,还对其他专业方面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要大力通过招聘等方式吸收相关人才;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英美等国家已有的先进绩效审计理论成果,加强对审计队伍观念的转变与树立,增强工作人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审计工作;此外,可以采用审核制度评价审计人员的工作,促进其工作热情;仅靠我国现有基础,想快速建立起成熟的审计队伍是困难的,还可以介入外部专家,对现有工作进行补充和完善。

4.结语

目前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虽已发展了一段时间,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基础不足,理论研究也不够充分,实际审计工作中仍困难重重。广泛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是我国在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然环节,因此我国需要早日突破当前审计工作的桎梏,吸收优秀的理念与技术,并落实到实践中,弥补审计工作中的不足。只要不断在学习和探索中前进,积累经验,使我国的绩效审计体系能逐步建设得适应我国国情,绩效审计工作就必定会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郝玉贵.审计与政府绩效评估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秦荣生.对我国国家审计发展战略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