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诱导层间基质角膜炎(PISK)1例

/ 1

压力诱导层间基质角膜炎(PISK)1例

白小良曾涛谢淑英胡波

白小良曾涛谢淑英胡波(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眼科四川绵阳62100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0岁,因LASIK术后8天,双眼视力下降1天,于2011年3月9日来我院就诊,检查双眼:视力0.8,结膜不充血,弥漫性角膜层间灰色颗粒浸润,前房正常,眼底无异常。诊断为:双眼弥漫性层间角膜炎(DLK)。给予病员局部加强抗炎治疗,把碘必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每日4次,改为每日5次,加用消炎药物普拉洛芬滴眼液每日4次,两天后病人视力进一步下降,感双眼轻度疼痛。检查双目视力0.5,轻度结膜睫状充血,角膜上皮轻度水肿,弥漫性角膜层间灰色颗粒浸润加重,前房正常,测眼压右目48mmHg,左目47mmHg。修正诊断:双眼压力诱导层间基质角膜炎(PISK),立即停用碘必殊滴眼液,双目点0.5%噻吗洛尔滴眼液每日2次,静脉输20%甘露醇250ml每日一次,口服乙酰唑胺(125mg每日2次,首次剂量加倍,降眼压,双眼继续点普拉洛芬滴眼液每日4次。处理后第二天,病员双目视力1.0,角膜上皮水肿消退,眼压右目21mmHg,左目22mmHg。继续口服降眼压药乙酰唑胺共5天,逐渐减量后停药,0.5%噻吗洛尔滴眼液每日2次,滴眼20天后停用。完全停用降眼压药后5天,双目视力1.2,眼压:右目13mmHg,左目12mmHg,双眼视野检查正常。

2、讨论

鉴别压力诱导层间基质角膜炎(PISK)和弥漫性层间角膜炎(DLK)非常重要,因为治疗不同。PISK是LASIK术后激素诱导的高眼压,是一种DLK样角膜层间弥漫性灰白色或白色颗粒浸润。PISK如果持续高眼压会引起视神经损伤。DLK属于角膜板层屈光手术后非感染性,弥漫性层间炎症,可能与过敏性或毒性炎症反应有关。DLK可以进展到角膜基质坏死和角膜瓣溶解。PISK一旦发生降眼压是关键治疗措施,而DLK一旦发生给予激素消炎治疗是首选。这个病例告诉我们LASIK术后出现角膜弥漫性层间炎症反应的病例,一定要测眼压,否则PISK就可能被误诊为D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