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李文婷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4级哈尔滨150040

【摘要】根据反酸、烧心等主症,可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归属于中医的“反胃”、“吐酸”、“胃脘痛”、“噎隔”、“痞满”等范畴。该病多由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等因素引发,其病机主要为肝胆失于疏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上犯食管。中医治疗上,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外治疗法等,取得了良好疗效的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7-179-0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属于消化系统疾病,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食管而引起,其主要症状为烧心和反流。目前,西医在治疗上主要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inhibitor,PPI),PPI被认为是目前治疗GERD临床最有效、最常用药物[1]。然而,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rGERD)在治疗4-8周后,依然会频繁出现反流性症状[2]。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困扰。西医虽然可以有效的抑酸、促进胃肠动力,但在缓解患者生理、心理上的困扰方面,效果不尽如人意。鉴于此,本文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探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

一、病因病机

该病的病因有情志不遂,肝胆火旺,饮食不节、烟酒无度等。基本病机为肝胆失于疏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位在食管、胃,与肝胆脾肺关系密切[3]。朱凌云主任医师强调“气机失调”在rGERD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肺胃不降[4]。朱生樑教授认为rGERD的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同时兼夹痰、瘀等病理产物为患[5]。

二、临床症状

rGERD在临床上表现为:反酸、反食、烧心、胸痛、胃胀等。这些症状在中医古籍上早有记载。总的来说,该病主要受到情志、火热淫邪等因素的影响,继而导致胃气上逆、胸痛等症状。如《医林绳墨》曰:“吞酸者,胃口酸水攻激于上,以致咽噎之间不及吐出而咽下,酸味刺心,自若吞酸之状也。吐酸者,吐出酸苦之水”。

三、症型分类

2009年《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6]中将其分为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中虚气逆证、气郁痰阻证、瘀血阻络证。2010年《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将该病分为肝胃不和证、肝胃郁热证、中虚气逆证、痰湿内阻证、气虚血瘀证及寒热错杂证。

四、中医治疗现状

1、中药治疗

在GERD的辩证分型中,最常见的为肝胃不和型,以疏肝和胃法治疗为主。陈玲[7]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观察组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吗丁啉、奥美拉唑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骆新莹按照健脾和胃的原则,用党参、茯苓、半夏等调制成中药汤剂来治疗,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

2、外治疗法

针灸治疗及针药并用。张冀[8]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针灸法治疗,主要穴位有太冲穴、足三里、合谷穴、内关穴等。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奥美拉唑药物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石拓[9]将60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中药乌贝散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复发几率更低。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五、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

当前,通过中药、针灸及针药并用等方法治疗rGERD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国内外依然没有建立完善、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及标准。同时,临床上对于rGERD相关研究较少,其证型分布、辨证用药规律尚未形成,疗效评价缺少高级别证据[10]。其次,在中医治疗中,很多办法尚待开发,比如拔罐、刮痧、气功导引等。除此之外,在rGERD治疗时,也可以引入太极、八段锦等,达到强身健体,改善症状的目的。综上所述,只有尽早制定统一的临床分型和标准,才能提高rGERD的中医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嘉煖,巩兰波,蓝琳等.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患者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及阻抗-pH监测特点[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03):136-140.

[2]郭宇,苏晓兰,史海霞,杨俭勤,魏玮.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治疗现状与策略[J/OL].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5(09):105-106.

[3]张声生,李乾构,朱生等.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J].中医杂志,2010,51(09):844-847.

[4]杨芸峰,朱凌云,朱凌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5):828.

[5]王高峰,程艳梅,曹慧杰,等.朱生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12):19-21.

[6]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J].中医杂志,2010,51(9):844-847.

[7]陈玲.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38例[J].广西中医药,2007,30(1):52-55.

[8]张冀.针刺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30例[J],2013,33(12):1135-1136

[9]石拓,徐晓阳,杨家耀,等.乌贝散结合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

[10]赵迎盼,唐旭东.关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定义的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2012,91(47):3374-3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