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配合针灸治疗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推拿配合针灸治疗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刘红

刘红

(公安县中医医院推拿科;湖北荆州434300)

【摘要】目的:探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变化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相较于对照组的77.78%高,P<0.05。结论: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时,选择推拿配合针灸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推拿;针灸;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1-0100-01

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属于颈椎病的一种,患者大都表现为头痛和眩晕、颈项部疼痛且活动受限的问题,病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为了提高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本次研究将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患者95例纳为对象,将其分组后予以不同方法(单纯针灸、针灸+推拿)治疗,旨在探讨两种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用随机数字表法在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中纳入95例为对象,纳入患者病情均符合参考文献[1]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描述,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心肝肾功能异常、体循环疾病和恶性肿瘤以及先天性疾病患者。用单盲法分组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是28:17,年龄在21-62岁之间、均值是(38.17±5.14)岁;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是29:21,年龄在20-64岁之间、均值是(38.09±5.31)岁。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和年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内容通过院方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

针灸:主穴位选择风池、颈夹脊、风府以及百会和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这8个穴位,配穴位选择天柱和大椎、印堂、太阳、合谷这5个穴位;艾灸时以30#1-2寸针灸针,行平补平泻法,每次行针30s、留针30min,隔10min行针1次,每天针灸治疗1次,持续2周为1个疗程,共计治疗2个疗程,注意1个疗程完成后隔3d再进行下个疗程治疗。

推拿:让患者以坐位接受推拿治疗,医者用自己的拇指指腹点按住风池和风府、肩井、太阳和天宗、肩外俞、阿是这7个穴位,每个穴位按住时间要≥1min;再用双手提拿患者颈后和肩部,促使此处的肌肉得以放松,通常要反复15次;要从头开始到胸锁乳突肌、项韧带、斜方肌、竖脊肌依次进行分筋15次;用拇指按住患者风池穴,再用双手将患者的下颌部往上托提,随后往前、后、左、右各方向进行旋转和牵拉,此动作反复做5次;双手托住患者的头部做牵引,且同时进行旋转和摇转,反复做5次;每天进行1次推拿、每次约30min即可,疗程与治疗时间等同于对照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变化,基于此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参照参考文献[2]中的疗效判断标准评价,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痊愈见患者头痛和眩晕基本消失,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有效见患者头痛与眩晕显著改善、充分缓解状,病情并不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无效见患者临床症状未见变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获各项临床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卡方检验;统计学软件分析得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症状积分

治疗后见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与对照组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中医论证将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归为痹症、眩晕、颈肩痛的范畴,认为该症患者均见工作劳累和起居不良而造成风寒邪侵袭机体的情况,从而出现痹阻经络且发病,治疗时强调改善患者颈椎局部血流、椎-基底动脉血供的不良状态,促使患者的颈肩部血管痉挛状态得以减轻[3]。

针灸是祖国医学中最为经典的一种治疗手段,通常是针刺疾病的对应穴位,以达到改善和调节机体状态的效果,且对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作用。针灸疗法可以起到止痛镇静、抗炎消肿以及调理肌肉韧带异常状态的作用,这对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变组织改善有着积极作用,能够对其颈部神经根与椎动脉进行压迫和刺激,使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本次研究中患者均接受针灸治疗,但单纯针灸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78%,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并不显著,而殷海利[4]的研究中指出,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以推拿配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故而观察组患者也接受推拿治疗,推拿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颈部疼痛感,且可以更好的缓解患者上肢和手指麻、痛的情况,经过不同的手法推拿,可促使患者的颈肩部肌群痉挛与紧张得以改善,可在短时间内剥离和松解条索、粘连组织,这对患者病变处血液循环改善有着积极作用,也能够起到消除水肿与炎症的效果;拔伸颈部关节后可以缓解患者颈部交感神经对椎动脉管壁造成的刺激,从而使得病灶处血管痉挛充分改善;左右旋转手法可以将紊乱或者错位的关节有效纠正,且能够改善颈椎矢状面的移位与不稳定状态,经此将患者的颈椎生理弧度与曲度有效恢复,此时病变的颈椎周围存在的应力便得以重新分布,对颈椎间盘突出起到抑制的作用[5]。

综上所述,推拿配合针灸治疗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华岳,黄明华.针灸配合推拿治疗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01):184-186.

[2]李世森.针刺联合推拿治疗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02):140-142.

[3]高新,吕亚南.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6,9(04):362-365.

[4]殷海利.推拿配合针灸治疗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7):17097.

[5]刘智勇,郝阳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0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