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护理在社区健康管理及中医“治未病”中的重要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2

浅谈中医护理在社区健康管理及中医“治未病”中的重要作用

何桂兰郭新燕

何桂兰郭新燕(郧西县人民医院中西结合科湖北郧西442600)

【摘要】“治未病”是中医独特的疾病预防理论,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文化及现代的疾病预防观念。21世纪我国的卫生事业关键在于预防保健,中医“治未病”将引领人类健康发展方向。开展“治未病”的中医护理,对促进人们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精髓在于“防重于治”。根据人体表现出来的征象及早调治,防患于未然,治病于初始。中医“治未病”理论对于建立疾病风险评估模型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指导作用,二是实践指导作用。通过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建立适当的疾病风险评估模型,对患病人群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是降低疾病发病率,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疾病负担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治未病中医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030-02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瑰宝,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以整体辨证观为核心的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它以极其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科学和哲学融合的医学体系。丰富的疾病预防及大量的养生保健理论和方法,被世界广泛关注。21世纪我国的卫生事业关键在于预防保健,中医“治未病”引领人类健康发展方向,中医护理健康教育是未病先防的基础,应充分发挥优势。

1.“治未病”理论与社区健康管理概述

《黄帝内经》中有句名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是古代医家对疾病提出的预防学术思想。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是指人体在未发生疾病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旨在提高抗病能力,防止病邪侵袭。《丹溪心法》曰:“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充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可见我们先人早已认识到疾病预防及防患于未然的战略思想。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学术思想的高度概括,长期以来对疾病预防起着重要作用,一直被国际上评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治未病”以健康文化为基础,为预防保健及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特色和优势。现代“治未病”理论需通过健康管理来实现。

社区健康管理:是基于管理理论和新健康理念对社区健康人群,及病人群得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维护和发展个人和家庭技能的全过程。

实施社区健康管理是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健康管理质的飞跃。社区,健康管理经健康管理的基地扎根社区,具有提高社会公平性,发扬社区能动性,最大力度解决民生问题的全方位优势。

2.通过适当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疾病进行健康管理的重要意义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与预防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的第一步是找出可能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健康风险评估是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预测个人在一定时间发生某种疾病或健康危险的可能性,也有人将其称为疾病预测。根据疾病危险性评价模型的分析计算,可以准确有效地评估出被评估者的健康状况,以及在将来几年内患疾病的危险程度、发展趋势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健康管理的基础和核心环节,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及其实用性,是进行合理的健康风险评估的关键,并且只有通过健康管理才能实现.中医护理在中医“治未病”中发挥重要角色。

3.整合“治未病”的中医护理特色

3.1中医护理情趣观未病先防情志宜调摄。《素问》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精神的损伤与致病的关系,异常情志刺激,正气内虚而易招外邪致病。“清静则内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说明思想恬静,既可防止内在致病的七情刺激,也可使肌腠肤表有抗御外邪的能力[1]。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心理问题,指导人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理健康放宽心,使正气存内对治未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3.2中医护理饮食观未病先防饮食宜调和。自古以来中医提倡以“五谷为养”、“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饮食护理原则。辨证施膳(食疗、食禁、食补)因人而异,以安后天脾胃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饮食调和适当则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中医的“药食同源”、四性五味、归经等理论,对防病、保健强体、保持健康活动、维持人的生命延续有着重要作用。给予人们饮食的治疗原则和食物与疾病、药物之间的关系的指导,合理膳食。使无病者防病,有病者速愈,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治未病之第一要义[2]。

3.3中医健体养生观未病先防健生宜调养。对“未病”状态,人体需保持阴阳平衡,才能免于疾病的侵扰。《素问》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并提出了著名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方法。人体应顺应季节变化,结合当时当地的环境而吃、穿、作、息。“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合理的饮食同样重要,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同步规律,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这也是治未病的一个方面[3]。”

3.4中医疾病预防观未病先防宜调气机。《黄帝内经》中所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常怀平和之心或平常之心,淡泊名利,不含欲妄想,知足常乐,顺其自然,可使真气和顺。五禽戏、太极拳、气功等锻炼可使血脉流通,关节流利,气机调畅。适当运动迈开腿,有效的锻炼不乏是调节气机运行的方式,简单易学而实效。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3.5中医卫生保健观未病先防宜讲卫生。除讲究个人卫生,我国还有“鸡初鸣、洒扫堂庭”,“常习不唾地”等良好习俗。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佩兰芷以避秽防疫的习惯,后世民间用苍术、雄黄、艾叶等熏烟防疫,端午节熏之以兰,戴药佩石菖蒲、佩兰,预防流感醋熏等均沿袭于今。目的在于利用一切可控因素防止疾病侵犯人体。

4.发挥“治未病”的中医护理在健康管理作用

4.1发挥中医护理队伍优势

4.1.1中医医院内的护士是开展治未病的护理健康管理的骨干90%以上人员均受过中医基础理论培训或中医理论提高班学习,均已掌握不同程度的中医护理健康管理技能。充分用好现有资源,发挥骨干优势,将会起到培训、指导及引领的作用。

4.1.2社区的护理人员是开展治未病的护理健康管理生力军使她们能更多地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适宜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

4.1.3中医药大学的护理学生是开展治未病的护理健康管理的后备力量在校期间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对治未病的认识和健康管理能力得到巩固和提升。

4.2不拘中医健康管理形式专题讲座或图片、实物巡展;资料、报刊或书籍;网络或视频;示教或碟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或社区健康管理等。

5.展望“治未病”中医护理前景

以预防为主要手段,保障健康为最终目的的“治未病”理论始终贯穿在中医体系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亚健康”状态越来越重视,迫切需要接受“治未病”的健康知识。充分运用中医理论对人们进行未病先防的健康管理,提高人们对“未病先防”的认识,变“被动医疗”为“主动预防”,把“未病先防”的理念,变成人人自觉的行动,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对提高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预防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而积极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中医护理在健康管理中将会有更大的领域和空间。

总之,“治未病”的思想精髓将在解决人类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问题上占主导地位。而使“未病先防”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医健康管理须先行。WHO指出:“21世纪对人类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尽管人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标准的健康生活方式[4],但只要我们不懈努力,中医健康管理终将会结出丰厚的硕果。

参考文献

[1]何任.“治未病”初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3):286-287.

[2]孔凡涵.管窥中医饮食营养对健康的影响思考[J].光明中医,2007,22(6):25-27.

[3]李爱民.浅谈“治未病”及临床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164.

[4]马利红.为了健康,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来自AHA的建议[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