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叶凤仙张碧芳

叶凤仙张碧芳

(大理州人民医院干疗二科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使用心理干预后,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5年01月期间被诊断为抑郁症并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使用特殊方法进行护理的干预组50例、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的对照组50例。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6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量情况评分为(10.23±0.41)分。对照组患者治疗6周后评分为(17.29±2.46)分。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6周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测评情况评分为6(18.53±0.57)分。对照组患者治疗6周后评分为(13.24±2.26)分。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使用心理干预方法进行治疗,其护理效果显著且满意度高,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抑郁症使用;老年患者;心理干预;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269-02

抑郁症是目前临床上一种在老年性患者中较为高发的疾病,对于一般的家庭而言,治疗该疾病的经济负担较大。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表现人们自身的认知情况及行为,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对于一项工作的自信心情况[1]。由于抑郁症患者的自信心缺乏,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处于较低的水平,特别是老年患者而言,这一情况更加严重。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5年01月期间被诊断为抑郁症并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5年01月期间被诊断为抑郁症并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使用特殊方法进行护理的干预组50例、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的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有男患27例,女患23例,年龄在59至73岁之间,平均(64±2)岁;对照组有男患26例,女患24例,年龄在58至71岁之间,平均(65±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程度方面的自然情况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因此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常规沟通,检测一般情况等。干预组使用特殊方法进行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护理人员同患者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对于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进行细致的护理,消除患者的焦虑与不安。第二,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鼓励,让患者说出内心真实的看法,耐心解答患者的顾虑,针对抑郁症的相关情况对患者进行解答,强调规律用药的重要性[2]。多对患者提出表扬,从而增加患者的自信心。第三,由于每个患者的生活情况不同,导致个体的受教育程度存在差异性,个人与社会的有关人际方面的关系等存在不同之处,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积极引导患者,让其尽量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与面对的挑战。鼓励患者重建自我行为模式以及自我认知模式。合理地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尽量帮助患者学会在生活中,学会自我控制,引导患者排解心理压力,消除患者的压抑情绪,降低患者对于生活中各项目标的期望值,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第四,鼓励患者多同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因为互动与沟通能够增加患者自身的成就感,从而使患者能够更加自信的面对生活等。

1.3疗效评定标准

在第2周和第6周的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量方法:根据抑郁症的情况,针对24项相关内容进行测评,五级评分法,具体评定七项内容:焦虑/躯体化、患者体重、认知障碍情况、日夜变化情况、迟缓程度、睡眠障碍情况、绝望程度等。分数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重。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测评情况:根据单维量表,针对10项相关内容进行测评,五级评分法。分数越低,表明抑郁程度越重。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使用率(%)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使用χ2对组间进行检验,P<0.05代表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量情况

干预组患者治疗2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量情况评分为(17.64±1.42)分,治疗6周后评分为(10.23±0.41)分。对照组患者治疗2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量情况评分为(22.71±3.49)分,治疗6周后评分为(17.29±2.46)分。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2.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测评情况

干预组患者治疗2周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测评情况评分为(11.45±1.44)分,治疗6周后评分为(18.53±0.57)分。对照组患者治疗2周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测评情况评分为(9.71±3.41)分,治疗6周后评分为(13.24±2.26)分。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3.讨论

心理干预,也就是利用心理、家庭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帮助患者提升认知能力。个性化的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本次研究也证实了以上观点。干预组患者治疗6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量情况评分为(10.23±0.41)分。对照组患者治疗6周后评分为(17.29±2.46)分。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6周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测评情况评分为6(18.53±0.57)分。对照组患者治疗6周后评分为(13.24±2.26)分。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使用心理干预方法进行治疗,其护理效果显著且满意度高,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振玲,乔霞.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08):1227-1229.

[2]李善玲,徐玉林,杨新丽等.早期系统心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29(15):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