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读背写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1

强化读背写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王鹏

王鹏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第一中学(718000)

【摘要】“读背写”的语文课堂教学,其方法灵活多样,其理念符合新课改要求,有效地增强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加强了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读背写;

主体意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人文性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再一次明确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体现了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教学的崭新要求,也是语文教育教学的一种新的理念。

既然是培养个性,当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而语文教学统一的内容实在太多:统一的教科书,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解题方式,统一的练习,统一的试题,统一的答案,甚至有的学校就连教学思路、教案都是统一的。这诸多的统一,既压抑了那些思维敏捷、见多识广、基础厚实的学生,又对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只能是拔苗助长了。统一的教学又如何能培养出有个性差异的人呢?作为语文教师,如何能够突破现有的思想框框,在注重共性的同时,也注重个性的发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通过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注重体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原则的落实,就是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弘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发展和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的教育。

1更新教育观念

要充分开发语文教学资源,改变对教材把握的误区,遵循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的基本规律,大胆科学地处理教材,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可以说,几乎每篇课文都具有“全息性”,即包含着“语修逻文、字词句篇”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信息。如课每节课、每篇文章都想面面俱到,全盘授予,“讲深讲透”,那么,再多的课时也是不够用的。其次,肯定“读背写”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主要目的,而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绝不是听老师讲就能“听”出来的。而最基本的是靠学生的亲身感知,“读读、背背、写写”形成的。

“读背写”的课堂教学,其要点是:宏观入手,整体感悟;理清思路,把握重点;突出精要,强化读背;字词落实,学用结合。其目标是: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明确主旨,把握脉络;熟读背诵,抓住重点;培养语感,积累材料;掌握字词,仿写运用。其具体操作过程是:

①初读课文,划出中心句、标志词,筛选并抄写重点词语;

②记诵名言警句,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句式,复述课文等;

③依据词语,联想想象,创设情境,联词组段。

2课堂注重体现素质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读背写”的语文课堂教学,既是传统教学精华的继承,也有着现实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依据。它符合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也符合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年内要重点“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就明确提出,要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结合语文课的教材教学改革加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训练和考核,切实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人教社对初中语文课文的编写说明中就提出这样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最精彩之处,通过动口动手来应用课文中学到的东西。”“字斟句酌,细心研读;局部把握,整体领悟;揣摩语言,深入探究;发挥想象,潜心感悟;读读背背,了解大意。”应该说这些要求也为课堂教学的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里提出了几个方面务必遵循的重要原则:

①在教材处理上切勿胡子眉毛一把抓,一般只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整体领悟”,然后把宝贵的时间精力放在“学习课文最精彩之处”上,进行“字斟句酌,细心研读”,“揣摩语言,深入探究”,“发挥想象,潜心感悟”等等操作。对于有些比较浅近的文章,则只要“读读背背”(不言而喻,背诵其最精彩语段)“了解大意”即可。这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第一关。

②对于筛选确定的重点语段又要舍得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认真切实地精雕细刻,尤其是“通过动口动手来应用课文中学到的东西”。如用重点词语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语段仿写,借助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等。语文课堂没有了熟读背诵和字词抄写,就如同水上浮萍;没有仿写的语文教学,就如同江湖上的“光说不练假把式”。

“读背写”的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是死板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知识接受器。它的主线是明确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在“读背写”中,视学生为能动的主体,重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循序渐进的继承性的学习,更是开拓性、创新性的学习。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是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要有过硬的驾驭课堂的本领,必须扎实备课,吃透教材,设计课堂结构,要能顺畅地引导学生“读背写”,随时准确地、恰当生动有趣地、富有启发性地回答学生在“读背写”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将“读背写”的课堂教学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地凸显语文课堂教学新课改的要求,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