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谈谈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桑新华

谈谈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桑新华

(河南省扶沟县练寺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461300)

【摘要】仔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溶血性埃杀氏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近年来,该病对养猪生产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据调查,该病多发生于出生6-15周龄(断奶1-2周)的仔和一窝中膘情较好的仔猪,特别是腹泻治愈的仔猪。该病发病率高达5%-8%,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死亡率仍达50%-60%,晚期治疗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因此对本病的控制不容忽视。本文谈谈仔猪水肿病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仔猪;水肿病;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S1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40-01

1.流行特点

1.1本病多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到3月龄左右的中猪,百斤以上肥猪即使发病,死亡率较低。

1.2同窝仔猪中,体质较健壮的、较大的、易发病、先发病,死亡率较高,且死亡较急,急性症一般病程为半天到两天。

1.3病程后期的,已见有神经症状的猪,很难治愈,有的常出现不注射药物,尚可维持,一旦抓猪,打药,由于心肌功能衰弱,且死亡更快。

1.4本病具有传染性,一旦有发病猪,会陆续出现,逐渐扩展。

1.5本病多发生于转群,长途运输,突然断奶,突然换料,或饲料变换频繁,春秋气候变化,温差过大,卫生条件差,饲料单一等。

2.临床症状

其症状表现为:发病初期兴奋、转圈、痉等,行走时摇摆不定,步态不稳,后期卧地不骚动不安,最后嗜睡或昏迷。病猪叫声嘶哑吸急促,四肢下部及两耳发紫。后期常张口吸,最后因衰竭而死亡。水样腹泻,粪便呈黄体温多数正常。

病理变化为:上下眼睑、颜面、下颌部、头部皮下呈灰白色凉粉样水肿;病猪胃的大弯门部及胃的粘膜层和肌肉层之间呈胶冻样肿;结肠间膜及淋巴结水肿,整个肠间膜呈凉粉样水肿,切开有许多液体流出,粘膜红肿,甚至出血。

水肿病暴发的第一个表现通常是在敏感猪群中一头或几头猪死亡,平常往往观察不到临床症状,被感染的猪大多数很健壮。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发病初期有些猪食欲不振,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皮肤发红,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感觉过敏,触之惊叫。感染猪的体温在出现临床症状前通常在正常范围内,但有个别病例在疾病早期会发热,体温升高到41℃左右,持续时间一般只有2-4小时,以后降至常温,因此临床上很难见到体温升高的现象。发病仔猪初期便秘,水肿症状出现前2天腹泻,后期肌肉运动失调,导致蹒跚样步态,可迅速发展到颤抖、痉挛跑动、麻痹和侧卧后作划水运动。出现神经症状后在几分钟或在几天内死亡,大多数猪在24小时内死亡。

3.病理变化

剖检变化最特征性病变是水肿,水肿严重的部位为胃粘膜贲门区,比正常增厚2-3倍;从水肿切面可以看到水肿液呈血清样胶冻状,偶尔在粘膜附近是血样的;如果严重,水肿可以延伸到基底粘膜下层。结肠系膜水肿比较常见,偶尔也见胆囊水肿、喉水肿、肺水肿、胸腔含有过量的浆液、肠粘膜充血、皮肤有不规则的充血和发绀。多数仔猪胃内充满食物,小肠、结肠内容物较少。有的猪心包腔中有过量的含纤维蛋白的浆液,心脏内、外膜有一些淤血点。

4.控制措施

猪群中一旦有的发病,应以控制全群为主,病猪隔离,单独治疗,圈舍消毒,大群药物预防。普遍注射,疗效更佳,但要坚持更换针头。绝不可发现发病的只治疗病猪,那样会出现,发现病猪即打针治疗,未发病的不采取措施,最后是发病的因病程治愈率低,未发病的陆续发病,结果,几乎全群都发病,都打了针,药钱花了不少,猪也死亡不少。

4.1加强日常管理。对仔猪逐步进行断奶。断奶后要逐渐改变饲料,喂量逐渐增加,防止喂饲料单一或蛋白质过多的饲料,增加青绿饲料及麦麸等富含无机盐和维生素饲料,适当补充添加富含硒、维生素%的饲料。对常发病的猪圈需定期进行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复方新诺明、土霉素、氯霉素、氟哌酸等药物。

4.2治疗方法。综合防治按照防重于治的原则,根据水肿病的流行特点,要采取“消、防、补、治”等一系列措施,即:彻底消毒、预防发病、早期补料、病源治疗与对症治疗相结合,适当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应激因素,增加维生素供给,对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较好的作用。

(1)彻底消毒,尽量减少母、仔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每批仔猪转入前、转出后,应把猪舍门窗、墙壁、地面等先用水冲干净,再用2.5%的火碱喷洒消毒,以喷湿为宜;母猪转入产仔舍前3天,用0.5%的高锰酸钾喷洒消毒,也可用1∶600百毒杀喷洒消毒,以尽可能地杀灭母、仔猪周围环境的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母猪产仔后,应每天清理一次粪尿,保持产仔舍的干燥与清洁,每2天用0.5%的高锰酸钾消毒一次,以防止周围环境病原微生物的滋生与繁殖。

(2)给母猪注射疫苗,给仔猪补铁、补硒,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在母猪临产前40天和15天,分别肌肉注射仔猪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每次每头2毫升,以增加母猪血清和初乳中抗大肠杆菌的抗体。同时应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使之能够均匀地分泌性状优良、数量充足的乳汁,以利于仔猪的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在仔猪3-4日龄,肌肉注射富铁力1毫升(每毫升含络合铁150毫克,含硒化合物1毫克),可有效增强仔猪体质,提高仔猪抗病能力。也可在仔猪3日龄内注射牲血素1毫升、01%亚硒酸钠2毫升来预防铁、硒的不足;在仔猪3-5日龄补水时,可在水中加入适量人工盐,供仔猪自由饮用;7日龄起给仔猪补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饲料,以促进器官发育。仔猪断奶一周内只喂七八成饱即可,以后逐渐增加饲料供应,此时饲料中蛋白含量以17%-18%为宜,因为有试验表明,过量的蛋白质有利于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不利于预防该病。

(3)对发生仔猪水肿病例可采用下列药物进行治疗:①氯霉素首次量按每公斤10。毫克深部肌肉注射,同时配合亚硒酸钠1-2毫升,VB巧-10毫升进行肌肉注射。②肌肉注射速尿,一次用量2毫升做利尿排毒。③隔8-10小时再深部肌肉注射氯霉素按每公斤30-50毫升作巩固治疗,一般2-3次即可治愈。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较高,带来损失惨重。因此一旦出现本病,应早论断、早治疗、早预防,以防扩展,尽力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