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初探

魏振明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初探

魏振明

(定兴县贤寓第二中学河北定兴072650)

1.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物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式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多媒体技术正在深入课堂,现代技术的应用必然促使素质教育的发展。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能动态反映概念和规律的形成,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多媒体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组织《电流的磁场》一课的教学时,就是以“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根据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合理恰当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来设计课堂教学。教学环节是演示奥斯特实验和小磁针在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中的物理现象。该内容的教学通常是用小磁针来做演示实验,但由于小磁针太小了,可见度差,坐在教室后半部的多数学生难以看清实验时的情形,影响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智能培养。为此,我在实际教学中改用投影仪演示,把通电导线、小磁针和螺线管等实验装置通过投影仪投影到大屏幕上,以增强实验可见度,加强实验效果,从而能够较好的发展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让学生经过观察、讨论后进行总结,由于实验现象明显,顺其自然得到了重要结论。

2.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教学大纲要求的演示实验有119个,学生实验有18个。从我国物理课程教改与世界发展总趋向来看,演示实验要精练、要典型化,它在所占的庞大比例上要逐渐让位于学生实验。因为学生实验比演示实验能更好地为学生手脑并用创造必要条件,它使学生在充分动手、动眼、动脑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知识、获得知识和提高创造能力。例如“平面镜成像”、“测量浮力的大”、“研究电流强度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等实验。教学中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检验猜想、生活经验是否正确,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实验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在实验过程中,我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认真设计实验步骤,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要求学生认认真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感受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3.实施小实验、小制作的教学手段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重视初中教材中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发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通过小实验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小制作活动,如自制针孔照相机、平行光源、潜望镜、简易望远镜、水三棱镜、量筒、电铃、楼道电灯开关电路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又如“纸盒烧开水”、“小风轮”等小实验的实施和操作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达到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复习和提高的作用。因此,小制作、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还可教育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精神,实施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4.自制仪器模型增强演示效果,增大演示可见度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因此,演示实验有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为增加演示效果,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演示照明电路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演示板,将电度表、闸刀开关、保险盒、电线、开关、灯座及灯泡科学地排布在其上,把它放在讲台上,醒目大方,全班同学都能看清,线路连接也一目了然,老师演示起来也得心应手。又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课程资源。任何时候都应该十分重视实验的创新。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在于教师。要让学生具有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实施以创造性教育。依靠具有创新的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而教师对实验创新又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