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0-20
/ 1

浅谈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郭小珍

郭小珍江西省万安县沙坪中学(343818)

数学是培养人思维能力的学科,“是人类悟性的自由产物。”数学教育是进行创新的一个重要阵地,它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在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1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需要。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呢?创设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就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游戏,紧张刺激的竞争、风趣幽默的谈话等,再观教材提供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谁知冲突,从而使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因此,老师应在教学中有效地创设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更高层次的学习需要。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另外,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还应注重鼓励学生奇思异想,标新立异,使他们养成不满足现存的答案,不相信唯一的解释,不屈服外界压力的习惯。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独立操作(或思考)还是集体研究,小组讨论?是先独立研究再相互交流,还是带着问题看书自学?这与所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关。通常的做法,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地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将触发思维的因素(即问题是怎样想到的?是什么使我这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的?)进行显现,将引导思维的方法,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分析把握,为今后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3实施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融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因此,课题组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有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总能发现学生的“亮点”,对他们进行激励性学习机制,使他们自觉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用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从而体验到探索成功带来的欢乐。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取得了点滴进步时,教师要送去甜蜜的微笑,投以真诚的目光,赠给热烈的祝贺等,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当学生经过努力暂时没有成功时,老师应报以信任的目光,赠给温馨的话语,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

4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创新思维品质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创造性思维是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思维方法上敢于创新,能在已有的知识、材料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并按规律合理想象。一题多解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方法。它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不能仅满足于会解体,而勤于探索,找出更简捷的方法。学生一旦有了创新思维的萌芽,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共同研讨、交流,教师要鼓励、重视学生的创新,对求新、求异的学生大加赞赏,对于不成功的思路,也应充分肯定、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被激发,学生的创新才成为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