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萝泡菜》的女性主义叙事学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莳萝泡菜》的女性主义叙事学浅析

董婉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8

摘要:《莳萝泡菜》是女性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作品。她的创作指向女性的生存环境,表达对女性问题的深思。在《莳萝泡菜》中,她从女性角度出发,分析人物对话剖析女主人公薇拉的内心世界,揭示了现代女性的孤独。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来进一步深化主题理解。

关键词:《莳萝泡菜》;女性叙事;女性视角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叙事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相互结合形成了一个跨学科的新流派—女性主义叙事学。它既克服了以往叙事学只注重文本形式的弱点,又避免了女性主义批评只注重内容的缺陷。1986年,美国学者苏珊·S·兰瑟首次提出“女性主义叙事学”这一范畴,发展至今已有30年。

英国现代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作品指向女性问题的思考。她对女性生活的敏锐洞察力以及独特的写作流露出强烈的女性意识。《莳萝泡菜》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薇拉和昔日男友时隔六年后在咖啡馆的短暂相遇,两人回忆了共同度过的时光,在几乎所有读者认为他们会重续前缘的时候,小说伴随着薇拉的突然离开在此刻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悬念与思索。

2.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

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开创人是美国学者苏珊·S·兰瑟。1981年出版了她的《叙事行为:小说中的视角》,该书率先将叙事形式的研究和女性主义文评相结合。1986年她在美国的《文体》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宣言性质的论文《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这篇文章首次采用了“女性主义叙事学”这一名称,并系统阐述了该学派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女性主义叙事学继承了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传统,从叙事时间、声音、视角等方面对文本进行研究,又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叙事的内涵进行重新定位。它分析性别与叙述的关系,研究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语境中性别对叙事形式的影响。女性主义叙事学关注人物、情节、叙事过程,主要聚焦于女作家作品中的叙事结构,来考虑源于性别的结构差异,改变女性边缘化的局面。女性主义叙事学在分析叙事形式时把性别因素考虑在内,从而丰富了叙事学理论。女性主义作为一个还在日臻完善的新理论体系,还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3.叙事声音

叙事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命题之一便是叙事声音。在《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和叙述声音》中,苏珊·S·兰瑟创造性地把叙事声音划分为三类:作者型叙述声音(authorialvoice,指异故事的、集体的并具有潜在自我指称意义的叙事);个人型叙述声音(personalvoice,指自身故事叙述,讲故事的我是主角,私人声音公开化);集体型叙述声音(communalvoice,指表达群体的共同声音,或表达了各种声音的集合的叙述声音)[7]。在叙事学中,“声音”指的是叙事讲述者,在女性主义中则指身份和地位。兰瑟将声音作为意识形态的表达形式,探述叙述声音和女性作家写作的关系。从整个小说的构架来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正是运用作者型叙述声音来叙述小说《莳萝泡菜》的。在第三人称叙事中,叙述者置身于故事之外,不受时空和心理的限制,因此具备无限的知识和权威,从而直接把故事情节及人物展现在读者面前。从小说的一开始的一句话“六年后,她又遇到了他.”读者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事的权威,因为叙述者跳出故事发生时间的限制,让读者感觉叙述者好像对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非常了解。

4.叙述聚焦

叙事声音,即叙述者的声音,回答了“谁说”的问题,而叙事聚焦指的是充当叙述视角的眼光,它的定位和转移则是关于“谁看”的问题。关于视角的分类,热奈特在《叙述话语》中提出了三分法并首次选用了较为抽象的“聚焦”一词。热奈特将聚焦分为零聚焦(zerofocalization)、内聚焦(internalfocalization)和外聚焦(externalfocalization)。《莳萝泡菜》中,曼斯菲尔德采取了以人物内部聚焦方式,让故事叙述者一直都是从女主人公薇拉的视角,以她的眼光来观察和描述。在内聚焦视角中,“每件事都严格按照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感受和意识去看、去听、去呈现,只转述这个人物从外部接受的信息和可能产生的内心活动”[2]。在小说《莳萝泡菜》中,显而易见女主人公薇拉是贯穿整个小说的主导性聚焦人物。在这种叙述模式下,“我们仿佛就站在这个人物的肩头,通过这个人物的视觉、听觉和想法来观察事件和其他人物”[4]。这种叙述拉近了读者和聚焦人物的距离,从而使读者对聚焦人物不知不觉产生了认同感和同情感,实现了叙述者的叙述目的。在小说的一开头,叙述者以女主人公薇拉的视角对人物和场景进行了描述:六年后,她又遇到了“他”,“他”坐在一张竹台旁,台上摆有插着仙水纸的日式花瓶,而“他”正在小心地剥着橘子。紧接着,叙述者开始进入薇拉的内心世界,逐步展现他们的感情经历和各自的性格特点。可以说这篇小说是不可能从“他”的角度来叙述。由此可见,曼斯菲尔德通过使用女主人公视角来叙述,调动了读者的能动性。

5.结语

《莳萝泡菜》选用作者型叙事声音和对女性的聚焦,向我们讲述了这对昔日恋人之间的情感经历,同时把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逐步呈现出来,拉近了读者和人物的叙述距离,不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说,正是这种叙事声音和女性视角的采用,才使得这篇小说耐人寻味,传递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参考文献:

[1]MansfieldKatherine.Blissandotherstories:ADillPickle[M].London:Penguin

Books,1962

[2]GenetteG.NarrativeDiscourse[M].Ithaca:CornellUniversityPress,1980

[3]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258-262

[4]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59

[5]申丹.视角[J].外国文学,2004,(3):52-61

[6]申丹,韩加明,王亚丽.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0)

[7]苏珊·S·兰瑟.虚构的权威[M].黄必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7

作者简介:董婉,1994年11月19日出生,女,汉族,山西省运城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2016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