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体育之花绽放在体育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让生态体育之花绽放在体育课堂

张旭红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张旭红

摘要:教育生态学认为,课堂是一种独特的生态,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三部分组成了课堂生态系统,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育生态课堂就是要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态因子,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以此为基点构建新型的课堂。它具有开放性、共生性、动态平衡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构建生态化课堂的四种策略:教学目标生态化、教学内容生态化、教学方式生态化、教学评价生态化。

关键词:体育教学;生态课堂;基本特征;构建策略

本文为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自主学习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立项编号:苏教科院规验字第130302091号

生态课堂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具有生态功能的系统。在课堂中,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传递和发展过程可以认为是一种信息流动过程。生态课堂是点亮生命的课堂,它是一种以学生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课堂。它追求民主、平等、宽松、愉悦、安全、自然、真实、灵动、开放、鲜活、和谐。生态课堂的建构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堂的诉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体育生态课堂就是运用生态学观点、思想、态度和方法,研究课堂教学,思考教学现象,让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在动态平衡之中寻求新的突破和持续发展。与传统体育课堂的最大不同在于,生态课堂的起点不是知识,最终的目标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的成长,造就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促进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本文就体育生态课堂建构的有关问题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生态课堂是“生本”的课堂

1、关注个体差异

在江苏省第四届体育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大赛中,一位参赛选手的上课内容是单杠,其中一项练习是三人一组,两人抓体操棒形成人工单杠,另一人进行撑杠练习,然后三人轮换,化解了器材缺少的问题,提高了练习密度。但课中教师还用四根体操棒、八张课桌和自制的木槽组合成了四副固定“单杠”,原来这是为她班上的四个“小胖墩”准备的,此举可谓一举两得,避免了同学抬不动和遭到嘲笑的尴尬,同时这四个学生也得到了同样充分的练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应受到关爱。

2、说学生听得懂的话

常有老师因为有人来听课,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来进行讲解,讲得头头是道,下面的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例如去小学听一年级的课,老师在教孩子投掷软球,让孩子一个人投,一个人拿个小板做靶子。孩子也投得很起劲,但讲投掷方法的时候提出了“背后过肩”这样一个专业名称,结果孩子从身体背后丢出来的球各式各样,本来那种很自然的投掷方法现在没有了,开始模仿“正规”的“背后过肩投掷”。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后蹬”“挺髋”“位移”“起跨”,这哪里是一个小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术语在某些时候能大量节省教学讲解的时间,但一定要有个前提,就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生态课堂是“情境”的课堂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生态环境,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情境。例如,“小蚂蚁搬家”,一听这名字,就可以想象得出,是一群小蚂蚁在忙忙碌碌地搬运东西。那么,这节课必定是围绕着“搬运”来组织教学的,但设计的情景不能与实际产生较大差距。如有的老师喜欢给教学情境起一个很花哨的名字:小小宇航员、哈利波特的魔棒、火星撞地球,这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建构差距较大,显得有些牵强附会。又比如说,一位老师上投掷课时设计了“炸坦克”,上课时用旧塑料瓶装些黄豆当手榴弹去投掷,在学生正前方20米处用一只旧自行车胎当坦克。那为什么不是5米、10米呢?因为这样的难度太低,学生投掷的动作和要求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了。所以,情景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产生想象,获得应得的效果。

三、生态课堂应是“合作”的课堂

就小学阶段而言,“合作学习”的重点要放在“愿合作”与“能合作”上,即:学生有合作的意愿,不抵制合作,认识到“合作”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知道如何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与人相处,怎样妥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怎样帮助、协调同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与质量等。从体育教师的角度而言,需要树立“教师是学生合作伙伴”的观念,学生最反感的是“训斥”型和“粗暴”型的体育教师,他们高高在上,致使教学中合作的效果大大削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伙伴身份参与教学,“忘记”自己“教师”的角色,这将使学生产生向心力,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例如:在排球垫球的教学中,大部分女生较难掌握垫球的技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有意忽视“问题学生”的所在,并通过对掌握动作较好的学生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然后按不同的水平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自由结伴练习,学生在合作练习中各自交流垫球的方法和技巧,出现了“水平低的学生学的积极,水平高的学生教的认真”的课堂氛围,练习的密度与效果也明显增强,在同伴的帮助下那些没有掌握垫球技术的学生慢慢学会了垫球。此时,同伴之间的友情倍增,每位学生的长处发挥的淋漓尽致,个个脸上露出了成功的笑容。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合作机会。另外,合作意识的强化还表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合作语言”,如“请你当助手”“请你协助”“请你保护”“请你想想办法”等。

构建体育生态课堂的关键是有效地把握教学冲突的平衡点,教师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行为起着重要作用,若其中某一部分的缺失,则会使整个生态系统无法形成完整的形态而挥发作用。构建体育生态课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不能简单地将构建生态课堂异化为机械的操作过程,否则会偏离教育的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个孩子轻松走进体育,让生态之花绽放在每个孩子心田。

[参考文献]

[1]翁锡全.体育·环境·健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郑晓祥.生态体育的内涵与特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

[3]魏保全.创建和谐教学环境的几点尝试[J].河南教育,2005(7).

[4]张英.体育环境与体育可持续发展[J].枣庄学院学报,2007(4).

[5]陈进华.略论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J].体育世界·学术,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