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T波异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 1

窦性心律T波异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王翠

冕宁县人民医院四川冕宁615600

窦性心律t波异常是当前心电图检测临床常见的一类检测结果。T波的形成是心室复极心肌的跨壁离散度以及整体离散的共同作用。对于任何对心室复极造成影响或导致跨壁离散度增加的因素均可引起受检者心电图检测显示窦性心律T波异常。窦性心律T波异常可发生于健康人群,同时也可发生于心脏疾病、心外疾病患者。本文主要针对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检测表现、T波异常受检者的特点分析进行总结,并探讨窦性心律T波异常的注意事项。

一、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表现

窦性心律的正常心电图表现为Ⅰ、Ⅱ、Ⅴ5及Ⅴ6导联P波直立,而aVR导联P波倒置,且反映激动起源窦房。P波频率一般在60~80次/min,P~P期间频率齐,5~10s内的差值<0.16s,在P波后都随之出现QRS波群,在P~R的间期一般为0.12~0.20s,处于该间期为房室传导正常。而QRS的时间≤0.10s则反映左、右心室同步除级,心室内的传导正常。而T波作为心室的一种复极波,其主要代表心室复极晚期电位上的变化,T波与动作电位曲线3位相相同。正常T波方向基本与QRS主波的方向相同,且振幅均>R/10,T波形态多为顶钝圆、升支相对缓慢而降支相对快速。

二、窦性心律T波异常受检者的特点分析

T波异常主要指T波的方向、波振幅以及波形态异常,常见窦性心律T波异常种类有T波倒置、T波低平、T波双峰与电交替等异常。此外,T波高耸也窦性心律T波异常的一种表现。当前临床上窦性心律T波异常多见于:(1)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部分中、老年人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若出现单纯性T波异常,则易发生心肌缺血症状,因多数发生T波倒置的受检者均存在心肌病变。若进行心电图检查时仅见T波低平、T波平坦或者T波双向表现,则患者不存在心脏病特异性表现,此时T波异常可作为心肌缺血的诊断参考指标。(2)心外因素T波异常:对于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疾病患者的心电图检测易呈现窦性心律T波异常;对于服用奎尼丁、洋地黄等具有抗心律失常功能药物患者,其心电图检测易呈现窦性心律T波异常;对于合并发生电解紊乱、低血镁、低血钾患者,合并胆心综合征、脑心综合征患者或存在急腹症患者,其心电图检测易呈现T波异常。(3)功能性因素:受检者存在心脏神经官能症、运动员心脏综合征以及过度换气综合征等,均易呈现窦性心律T波异常。(4)生理因素:受检者存在两点半综合征、孤立性负T综合征、餐后或检查过程体位变化等均易导致窦性心律T波异常。

当前导致发生窦性心律T波异常因素较多,而当在心电图检查上发现受检者存在窦性心律T波异常时,我们需结合受检者的基本信息、病史资料以及在心电图上的其他变化进行综合分析。

三、窦性心律T波异常的注意事项

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变化,长期保持亚健康状态的人也相应变得越来越多,在发生窦性心律T波异常状况之后,人们易将该异常与其他疾病相联系,那么,对于窦性心律T波异常受检者,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做呢?

临床研究建议,对于窦性心律T波异常需做好以下8点:(1)限制每日对热量的摄入,使体重保持在健康范围。(2)控制对脂肪摄入的质量,科学研究发现,长期摄入大量的脂肪是导致发生动脉硬化的原因之一。对于日常膳食控制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脂肪酸比例在1:1:1最合适。(3)控制日常对糖类摄入量。严格控制日常对碳水化合物摄入,且对于蔗糖的日常摄入量需控制<总热量10%为适。(4)增加摄入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在人体内能起到吸附胆固醇的作用,可组织人体吸收多余胆固醇,同时促进胆酸排出,并且膳食纤维可减少体内胆固醇生成,从而有效降低血液胆固醇的含量,对人体具有积极意义。(5)保持对维生素的摄入。对于人体而言,摄入维生素c可降低人体血液当中胆固醇的含量,且能对冠状循环起到有效改善作用,维生素c同时可起到保护血管壁、防止形成血栓的作用,能有效降低血液当中甘油三酯含量。而维生素e则具抗氧化功能,能保护心脏并改善心肌缺血状况,在预防形成血栓也具有重要作用。(6)保证日常对无机盐与微量元素的摄入充足。摄入微量元素碘可起到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作用,防止血管壁内胆固醇沉着,保证日常对无机盐与微量元素的摄入充足能有效降低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发病率。(7)保持少吃多餐。不宜暴饮暴食,且晚餐时需避免吃太饱,否则易导致产生心肌梗塞等不良症状。(8)禁酒。切不可饮用烈酒,对于窦性心律T波异常受检者,酒精可导致其心律加快,从而加重心肌缺氧症状,应严格进行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