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一9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一9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曹云友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650000

【摘要】目的:探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一9(MMP-9)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将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对比分析患者发病48h内和第15d血清MMP-9水平。结果:经研究发现,各组在发病48h内和第15d血清MMP-9水平差异显著(P<0.05),有可比性。结论:血清MMP-9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关系密切,其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斑块的不稳定性。

【关键词】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状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serumlevels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s9(MMP9)andacutecerebralinfarction,thecorrelationofcarotidplaques.Methods:96patientsastheresearchobjectandgrouping,analysisofpatientswithonsetwithin48hand15dserumlevelofMMP-9.Results:thestudyfoundthatbetweengroupsinwithin48hoftheserumlevelofMMP-9and15d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therearecomparable.Conclusion:theserumlevelsofMMP-9closelyassociated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carotidplaques,theinvolvedintheformationofatherosclerosisandplaqueinstability.

【keywords】serummatrixmetalloproteinases-9;Acutecerebralinfarction;Carotidarteryporphyritic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供血突然突然中断后导致脑组织坏死。发病机制主要为供应脑补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炤性急性脑梗死[1]。临床研究表明,MMP-9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关系密切,为深入研究血清MMP-9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我院进行以下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防治指南》中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并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各32例。无斑块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3~75岁,平均(62.1±5.6)岁;稳定斑块组男19例,女例13;年龄41~72岁,平均(57.9±4.8)岁;不稳定斑块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43~81岁,平均(66.2±6.3)岁。对比分析3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临床资料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所有患者在入院当天或两天内完成彩超检查。利用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患者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通过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IMT>1.2mm为斑块形成。(2)采集患者入院次日清晨和第15d清晨的空腹静脉血3ml,并置于无菌离心管内,4℃自然凝固后2000r/min离心,收集血清各1.5ml并存于-70℃低温冰箱中。(3)采用ELISA实验法对患者血清中MMP-9进行测定,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s)实施t检验;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

2.结果

通过临床检测数据可知,发病48h和第15d不稳定组MMP-9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差异显著(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比较各组血清MMP-9水平(±s)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和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深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影响因素也随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彩超表现可知,颈动脉斑块在动脉硬化引起的脑梗死中有重要的作用,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动脉斑块形成及破裂有重大的临床意义。MMP-9是基质金属酶中的一员,是细胞外基质降解的主要介质[2]。临床研究表明,MMP-9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关系密切,冠状旋切术中板块中MMP-9呈现高表达状态,尤其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表达率更高。发病48h内,不稳定斑块组和斑块稳定组MMP-9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清MMP-9水平越高,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的性质越不稳定,表明MMP-9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板块的稳定性等,可作为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指标。经过治疗,观察第15d各组血清MMP-9水平发现,不稳定斑块组和斑块稳定组MMP-9水平仍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证实血清MMP-9与斑块稳定密切相关,同时可作为预测脑梗死风险的指标。目前临床研究显示,MMP-9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极不稳定的机制为:通过溶解细胞外基质和非基质底物,消除中膜平滑肌细胞运动的物理屏障促进平滑肌迁移;通过释放生长因子和诱导钙黏素脱落,使β连环蛋白易位至细胞核,促进平滑肌增殖,这是导致血管内膜增厚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主要原因。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因素,本次研究表明MMP-9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斑块的不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关系密切,可作为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新指标。

【参考文献】

[1]岳蕴华,白旭东,张小宁,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及其基因C1562T多态性与维族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02(23):97-100.

[2]王洪海,钟池,胡鸣一,等.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微栓子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关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08(12):1445-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