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赵宏素

赵宏素

(贵州省务川县黄都中学,贵州务川564309)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新世纪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新课程改革在各个地区都得到推行。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教师们必须转变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变将会增加课堂趣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本篇文章将重点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做出的改变,为实际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3)05-0000-01

一、引言

教育事业的发展促使课程不断改革,也为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初中数学教师为了适应新的教学理念需要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路进行相应的调整,尽量使得教学方法具有特色,能够符合新时代下学生的要求;此外,教师还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营造轻松愉快、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做出努力。学生的考试成绩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学成果,为了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师还需进行更多的思维转变,来迎合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

(一)深刻理解新教材,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属于我国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具体到数学课程上,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全面考虑教学内容,掌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心理变化特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化的数学理论转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日常生活问题。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能够使学生生动、形象的掌握基本理论,从而锻炼灵活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新课程改革下推出了新教材,无论是从知识的编排上还是从内容的介绍上新教材都体现了较大的进步。新教材弥补了旧教材的缺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解题思路及解题技巧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使学生具备数学的思维,能够用数学逻辑思考问题。新教材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采用基本的生活常识引出数学问题。此外,新教材的编排还体现了当前教育模式下对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具备将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目前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一起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学生占据重要地位,他们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的作用是辅助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便利。这种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亲生经历学习知识、收获知识的过程,并从中获得喜悦。

(二)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为指导,提高学习主动性。

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发散思维,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的接触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直到找到问题的解决思路,将会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为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开阔视野、发散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理论相对来说是枯燥的,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都喜欢生动有趣味的事物,因此,很多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他们甚至厌恶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定理。这样消极的学习状态必然会使得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设置一些有趣味的课外知识来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兴趣。比如,教师在解释“数字的分类”这一问题时,可以引入这样一个比较有特点的数字:142857。用2乘以这个数字,即2×142857=285714;然后再用3乘以这个数字,即3×142857=428571。观察结果我们很容易发现:无论用2还是用3乘以这个数字都能够得到一个由1,2,4,5,7,8组成的六位数字。尽管数字大小不同,但是都包含这六个数字,知识经过了不同的位置排列。再用7乘以这个数字,即7×142857=999999,可见这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数字。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举这样的例子将会极大的丰富课堂内容,增加课堂趣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解放学生思想,打破常规,培养思维多向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养成了定向思维意识。在这种思维意识的引导下,学生的思想较守旧,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转变思维意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数学教师在讲授“方程式的解法”时,可以引用这样一道计算题:今年儿子的年龄是13周岁,父亲的年龄是37周岁,要求计算多少年后父亲将会是儿子年龄的三倍?给定题目之后学生很容易做出解答,首先假设在x年之后父亲将会是儿子年龄的三倍,然后根据要求列出一元一次方程:3(x+13)=(x+37),经过计算学生能够很快得出计算结果x=-1,这时学生们就会怀疑究竟是自己思路错了呢,还是老师出的题有错误。学生们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平时的思维定势,而且数学老师在讲课时经常强调时间为正数,所以出现负数情况学生感觉计算有问题。其实学生们如果转变思想,仔细考虑一下,得出负数也是正常的,-1年就代表了是一年前,只有转变想法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才能清楚的理解这个题目的意思。

(四)刨设情境,激发替能,鼓励学生探索创新。

知识的学习不能仅靠教师的讲授,也需要学生充分利用一切社会资源。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社会资源,依据所讲的内容设置专门的情景,以此来挖掘学生在数学上的学习潜能。比如,在学习多边形的时候,可以结合三角形的一些特性,通过类比、分析来总结多边形的性质。首先,要求学生回顾一下三角形的特性及相关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如何将多边形进行变化,使其成为三角形。在这种引导下,启发学生通过添加辅助线或者其他分割方式来达到图形转变的目的。这样的课堂设置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前后结合,并联系一定的社会实际,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之后,我国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初中数学教师也开始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思路,在教学内容以及教育方式上进行不断的改革。这些进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缺陷,使学生们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杨武云.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成功(教育版).2011(10)。.

[2]郭瑞霞.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20)。

[3]李杰明.浅谈信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01)。

[4]李小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数理化学习.2012(09)。

[5]宋小苗.发挥好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势[J].学园.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