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商业街区的动线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浅谈城市商业街区的动线设计

郑荣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100013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城市商业街区的动线设计展开分析,论述了城市商业街区动线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并研究了如何更好的展开动线设计,提出了设计的要求和策略。

关键词:城市商业街区;动线设计

前言

在城市商业街区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城市的规划需求和要求,更好考虑城市商业街区的空间规划布局是否科学,因此,研究城市商业街区动线设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城市商业街区动线设计的构成要素

1.1点的结构及个性分析

1.1.1节点

对于商业街区而言,节点的作用首先是“变奏点”,通俗讲,就是人在整个动线空间中移动方式的改变,其次节点的另一特性是“聚集性”,聚集的特点是指人们想休息或停止行走时正好能够处在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恰恰可以满足这样的行为。通常,节点处于空间的交叉位置,或者内部收放的位置,兼具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使用形式,我们可以将节点空间分为几种类型:交通节点、休憩节点、以及娱乐节点,同时,这几种类型也是相互渗透的。对于一个完整的节点设计而言,首先是要根据空间形式并考虑功能进行有效结合,同时还需要满足与周围的环境相互融洽。在这种商业街区环境下,当人流形成一个“交通”的交叉点时,这个交叉点的产生就会使人流在整个空间环境中形成一定的“感知”,并随着这个“感知”而做出相应的行动。

类似的节点可能会同时存在于商业街区的环境中,这就需要将这些节点的特征区分开来,避免重复,使消费者容易辨识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方向性。同时需要一个主题性最强的来统领这些节点,也就是说要有主次之分的节奏感,并同时需要主题鲜明。这需要对元素形态进行具体的分析,实现空间氛围的掌控、创造。

1.1.2核心

核心与其他节点最主要的差异就在于其主题集中特性。在整个动线空间中,核心是序列以及空间中最突出的部分,同时也是人们进行活动、交通完成转换的场所。对于商业综合体来讲,其核心必须具有突出的内聚特性。并且在对空间形态进行处理过程中,一般都是选择内部中庭或者是外部广场形式。

1.1.3端点

商业综合体中的一种特殊节点,称之为端点,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它兼具“进入”的内涵,是整个动线空间系统最开始的原点。通俗来讲就是我们常常感受到的“门”的形态特征。其可能表现为外廊的端头或者广场入口等。

“端点”应该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在商业街区中其形成特殊“节点”:

(1)标志性:端点本身的空间形态具有一定的标志性,虽然不能对整个商业体系的特征进行概括,但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消费者对整个购物休闲区域的第一印象形成先导,提起人们的注意力。

(2)导入性:端点本身的空间形态具有一定的导入性,存在于建筑与城市之间的过度空间中。就空间属性而言,一方面是城市由外部空间向内部空间渗透的介质,反过来,也是建筑由内部空间蔓延到外部空间的介质,就功能使用上而言,它是商业综合体的基本功能组成之一,又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延续。

1.2线的结构及个性分析

商业街区的基本框架就是由路线结构建立起来的,人们在购物过程中凭借路线结构对购物环境产生一个基本认知,清晰的路线结构如果能够兼具联系广泛性,会使商业街区在消费者的印象中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意象,保证各部分在每个方向都有紧密联系。在这个基础上,消费者可以做到自由地活动,还可以随意联系每个“聚点”。在意象逐渐丰富、浓厚的过程中,形成对整个区域的特征印象。目前,我国的城市活动区域逐渐缩小,空间资源的紧缺,使商业街区朝着立体化空间模式发展,也更倾向于向此方向发展。

在商业街区中,人们的移动方式是多样的,除了行走、停留的移动方式外,还可以凭借摆渡车、扶梯、电梯等移动设备。多样化的移动方式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便捷的移动方式则加快了消费者的活动频率。

而由这些移动设备所建立起来的立体化的步行系统,将商业街区的整个区域空间盘活,空间环境更具活力,高低不同的标高错位,让空间氛围也显得别具匠心。丰富了消费者购物过程的乐趣体验。

1.3点与线的构成关系

商业街区设计中,点、线串联起来,相互作用。如果点是独自的“点”,及时点的设计再独特,也只能是孤立存在,在不连续、不系统的空间结构中,消费者会因为没有方向性的引导而感到困惑。若仅有“线”的存在,人们又会因没有节点的变化节奏,而感到活动过程中单调又重复,最终导致枯燥。总之,点与线是相互辅助的,点中没有线,空间动线会缺乏导向性而丧失方向感,使消费者迷茫不知去向;线中没有点,空间动线会缺乏节奏的变化而丧失吸引力,使消费者在活动中感到疲乏。而丰富的结构骨架,则应避免“雷同”,设计出的“骨架”应能够相互支撑,层次清晰。才能够让点与线的结合相得益彰。

本人参与设计的中粮后沙峪C-06商业项目是由中粮地产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开发,建筑面积:12.35万㎡,建筑高度:45.0m,地上9层,地下2层。如图1、2。

在此项目中动线设计的各个要素做到了较好的诠释,端点从地块西北引入,端点处理手法做了一个扩型的喇叭口,醒目、简洁。之后是各个核心、节点的处理,节奏明快又不繁杂,很容易辨识,见(图2)。在地块转折处设立了最重要的一个核心,这个核心是街区内部人流流动的公共空间,它既具有街道的连续导向特征,又有广场的集散作用,同时还用作另一个端点的引入,使消费者进入街区后有一个双向选择,集聚人气,见(图3)。

2、商业动线成功的设计原则

2.1商业动线内外部交通动线的顺畅性原则

在城市商业街区商业动线的设计过程中,内部空间动线与外部城市交通之间所要建构的关系处理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点,这关系到从城市进入街区的便利性,入口人流、车流流量的承载力。最终还是涉及到商业的获利能力。所以内外交通衔接处的流畅是商业动线设计中的一个原则性问题,这个“关口”的顺畅,能让商业街区内部“活”。建筑商业街区空间与城市交通之间相互联系包括:人流系统、机动车客流系统和机动车货流系统三大方面,这三个方面除了与城市道路衔接顺畅,自身也应保证互不交叉影响。

2.2商业动线空间序列的连续性原则

城市商业街区内部购物空间的商业动线应具有连续性与整体性。购物空间的空间序列是相对于其内部空间节点的先后顺序来说的。人们的活动与商业需求对空间序列是有要求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这个要求,也就是通过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来建立动线的空间序列,比如消费者从进入商业空间大概多久会希望驻足休息,或者希望能有补充体力的便利餐饮等。从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一个连续平直的商业面能够忍受多久没有节奏的变化而变的枯燥,保证在这之前让其发生转折等,让消费者能够在前进的过程中欣赏到动线空间中的节点空间或者核心空间,从而感受到完整的序列空间,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3商业动线系统完整化原则

德国籍心理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着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都属于其层次更高的范围之一。商业动线的设计是街区商业设计中的一部分,商业动线的完整形态是诠释商业街区空间秩序的一个重要特性之一,其完整性表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与外部城市环境上的结合,商业街区的空间动线需要与外部城市空间有互动和联系,并且注重城市环境的联系,才能使整个商业街区恰当的融入到城市规划的大环境中,成为城市空间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商业动线作为商业街区购物空间的行动基线,其本身的设计就需要形态流畅、有序并清晰,以保证街区内的消费空间完整构图,并能够实现对土地空间的高效率利用。另外,商业动线的设计要能够体现出其自身的形态与活动的一致性,动线所在之处,都应由相应的功能空间与之相互对应。

在中粮后沙峪C-06商业项目中商业街区的动线设计恰恰遵从了以上的原则,不但在街区的设计上保持完整流畅,各个商业体间在二层也通过连桥的搭建,使得非首层的商业店铺间仍然有一个连续顺畅的购物体验,见(图4),充分利用了土地空间。在形态上,也进行了丰富的构思设计,每一处虽然都有自己的特征,但又不各异化。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商业街区动线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思考动线设计的要点和设计的关键环节,在动线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空间布局和城市规划,提升综合体动线设计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艾侠,徐栋,陈伟栋,沈箭,ToddE.Pilgreen,饶进,王桢栋,郭嘉,杨虹,张岩,韩云峰.“商业综合体的多元价值”主题沙龙[J].城市建筑,2014,13:6-13.

[2]笪谋强.浅谈购物中心建筑设计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外建筑,2014,07: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