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3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研究

王耀燕

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下罗小学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在新形势下,随着我国新课标的开展,对我国德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断实现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的转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德育校本的课程开发是为了培养更高素质的学生而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来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这种德育课程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水平出发,为学生营造出感性、实践性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在教学环境中感悟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建立和完善自己的道德体系。本文就小学德育课程下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对于学生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开展措施展开了叙述。

关键词:新形势;德育课程;校本建设

前言

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是指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课程之外,根据本校的教育资源特点和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所建立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课程体系。为了开发适应社会发展、符合学校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已成为当今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社会个体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性格、人格以及各方面综合素质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一、校本德育课程对于小学生的作用

首先,对于小学生来讲,在成长的过程中德育课程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保障,不断的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也建立起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感受能力,而道德水平也是影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行为规范和思想水平的准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对于小学生来讲,在学校内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需要不断的建立起思想道德水平,这是学习的终极目的,也是对于今后的发展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的,德育课程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对于小学生来讲,可以通过在校进行德育的培养,学生在校不仅收获到了文化知识,同时也获得了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学生德育的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综合素质,对于今后的发展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最后,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表面,需要不断的深入学生的内在进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这对于学校来讲是新的要求,也是新的挑战,学校需要不断的加强对于学生德育培养的意识,通过德育课程的开展,不断的完善校本建设,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之中不断的进行自身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全,这是在时代的要求下学校教育做出的改变和调整,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以更高的要求来规范自身。

二、校本建设的具体开展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德育教学理念

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期,需要不断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学生来讲,德育课程的学习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课程,同时也增加了对于思想层面进行培养的途径。而对于学校来讲,正确的德育教学理念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德育教学理念也是学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符合社会需求的表现。举例来讲,在部分学校的德育课堂上,老师通过对于生活中常见问题的举例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在课堂上以讲解的方式杜绝不良现象的产生,帮助学生不断的建立起良好的行为态度,同时也给学生了具体的方法论,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不断的完善自身,实现道德品质的健全。部分学校还设置了德育教学小组,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不断的讨论,通过讨论发现自身教学中的问题,这也是将德育理念不断的进行完善和融合的举措,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定期采取发言的形式针对本班的教学进行总结,从而得出教学的结论,并及时的提出问题,之后以讨论的形式来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解决。这是德育理念下,学校所作出的改变和调整,也还在德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教学模式所作出的调整和改善[1]。

(二)加大小学德育教学队伍建设

德育教学的前提是教师队伍的不断完善和进步,教师队伍的完整性和专业性也体现出了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学生来讲,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之中老师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不断的指引学生和辅助学生进行德育课程的中心。老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改善教学质量,同时建立起良好的教学氛围。举例来讲,部分学校的德育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甚至在一些学校德育课程的教学有语文老师暂时顶替,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困扰,在后期的教学之中会容易出现诸多问题,学生无法从老师的讲解中获得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也就是说德育教学需要更加具有专业水准的老师进行授课,这对于学校来讲,需要引进专业的德育老师,以更加专业的水准来进行相关课程的讲解。例如在部分学校内部设置了德育教学前期审查,德育老师在进行选拔和招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关的证书来证明自身的教学水准和文化修养,同时还需要进行实践的指导和日常课程的练习,通过采取实习的方式来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进行检验,在实习期间可以根据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反馈来进行选择,挑选出适合于学生的德育老师,同时也增加了学校选拔老师的质量,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学队伍的建设得到了质的保证,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老师在实习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也在不断的深入,学生可以更加的感受到德育课程的魅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之中也可以不断的深入学习,这不仅保证了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是加强德育教师队伍的重要一步[2]。

(三)注重小学德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改善也标志着德育教学模式的转变,而在德育教学的课堂之上,需要不断的融合进去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不仅影响德育课程的进行方式通同时也是改善学生进行全方位学习的一种途径,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为学生今后在课堂上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老师指导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所教授的知识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学习的过程也更加轻松高效。举例来讲,在部分学校的德育课堂上,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分组教学的模式,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学习,老师通过对于德育知识的讲解,之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针对老师所讲的知识进行不断的延伸,小组成员可以针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及时的讨论,并得出结论,还可以通过小组中的讨论逐渐的引发出自身的思考,选取代表进行发言,针对问题进行询问老师,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来进行解答,在整个的过程中实现了教学的一体化,学生在教学的课堂上也不断的进行自身思维方式的调整,针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进行自身行为的反思,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不断的改善,新的师生关系指导者课堂的进行,同时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学生在课堂上更轻松的掌握了相关德育知识[3]。

(四)积极展开德育活动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之上可以学习到相关的德育知识,还可以在课下进行德育活动的展开,活动项目的开展使得学生提高了自身的积极性,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正是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德育思想对于自身的影响和帮助,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德育思想对于自身行为准则的改变,在生活中德育理念也是指导学生进行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源泉。举例来讲,在部分学校设置了班主任沙龙,在每个学期的期末通过举办班主任教学大会的形式,组织各个年级班级的班主任进行大会的召开,班主任在大会上以发言的形式进行本学期班级事务的总结,通过各个班主任的发言不断的交流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在班主任团队中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并不断的融入德育课堂教学理念。部分学校还会组织班主任进行德育教学课程的学习,在节假日学生的假期内组织班主任外出学习,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不断的深入了解德育课程的具体讲课方式,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融入自身的教学方式,实现德育课堂的形成。这不仅仅提升了班主任的教学能力,同时也为学校全面贯彻德育教学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证,班主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之中可以更加实现对于学生思想体系的教育[4]。

(五)学生参与德育管理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是学校的主体,在德育课程中学生也应该作为中心来不断的深入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真正的感受到德育教学带来的影响和作用,而通过学生参与德育管理的形式更加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作用和影响,这也是更加全面的贯彻德育教学的最直接方式。在部分学校内通过实行学生校长助理的制度,来让学生以切身的体验直接的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去,将学校内部的整个德育工作的内容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例如通过安排学生进行值周工作,在每周的学习过程中,值周学生可以通过对于班级内部事务的考察进行记录,形成对于班级的值周记录,将班级的学习情况和纪律卫生情况进行打分,上交到教务处,教务处通过对于相关分数的记录进行班级事务的开展和调整,帮助所在班级进行整体的提升,同时学生在值周的过程之中也不断的将自身能力得到了提升,对于班级事务的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会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提升自身的素质,积极的适应班级管理,并以身作则实现管理过程遵守相关的规定和守则。还有一些学校通过甚至民主意见小组的形式,针对学校内进行的活动进行民主意见的统计,例如在举办运动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民主意见小组来安排学生自主决定运动会开展的形式,学生可以通过投递意见或者选代表进行意见传达的方式来自主决定运动会项目的举办形式,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参与到了德育管理,同时也在活动中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能动性和主观意识,对于德育的课程以实践的方式进行验证,这不仅帮助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德育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于德育教学理念的理解。

(六)加强对于德育课程的宣传

对于学校的日常教学来讲,德育课程是一项新的课程,需要不断的加深对于德育课程的理解和认知,才可以帮助德育课程的正常开展,德育课程在学校内部的重视程度也反映出了当前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宽度,对于学校来讲,对于德育课程的重视需要不断的加强,这样才可以保证德育教学在后期的正常进行。部分学校会在学校内定期举办德育思想宣传大会,通过对于相关代表的发言,正确的树立的德育思想,教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以更高地标准来要求自身,同时可以选取代表进行发言,通过对于身边日常小事的感悟来启发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会感受德育知识对人的改造作用。还可以通过拉设条幅的形式,将校园内的风气进行整治,不断的为学生打造出更加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同时班级内也可以进行相关名人名言的展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德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在学习中不断的推动学生进步。

(七)家校互动,建设德育环境

对于学生来讲,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以更加全面的环境来不断的塑造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身的调整,迎合大环境的需求进行自身行为方式的转变,这需要家庭与学校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及时的配合,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德育环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全方位一体化德育管理。举例来讲,在部分学校通过建立QQ群的方式来不断的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针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家长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对于学生的了解,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消除对于学生认知上的隔阂,老师通过对于家长的沟通也可以帮助学生在课下完善学校内认知的不足,另外由于家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部分学校还定期开展家访活动,老师通过对于个别学生进行家庭访问的形式来不断的增加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并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因材施教,建立起更加适合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模式。

三、结语

新的课程改革为小学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机遇就是为增强德育的实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德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和学习生活,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品德形成的规律,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而机遇的存在意味着挑战,要使德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和生活,需要为德育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资源,从多方面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落实上一级教育部门的教育方针政策,促进学校的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出发,着手开发了新时期用德育精神建设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地方文化视阈下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福建教育研究,2017(4):69-70.

[2].生命视角下小学校本德育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J].少男少女,2017,1(18):22-23.

[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初探[J].高考,2017(21):189-190.

[4],周刘波.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化探索——以重庆巴蜀中学“善、雅、志”德育校本课程建设为例[J].中国德育,2017(4):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