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腹痛,便后缓解”——我这是吃多了吗?

/ 1

“餐后腹痛,便后缓解”——我这是吃多了吗?

宋斌

乐至县童家中心卫生院641507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面对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刚吃了没几口,突然肚子“咕嘟——”“咕嘟——”叫了两声,随之而来的就是难以忍耐的腹痛和强烈的便意,飞快跑进卫生间疯狂放屁和排便,排气或者排便后腹痛立刻缓解,效果拔群,可谓立竿见影。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肯定是因为我吃多了。如果只是偶尔发生一两次这样的状况,当然存在这种可能。但是如果近三个月来,每个月有三天以上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你就要警惕了。有很大的可能性,你也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之一。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或者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并且病人缺乏可以解释其症状的形态学变化或生化学的异常。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女性较为多见。我国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率在6%~8%左右,消化专科门诊就诊病人更有10%~30%为肠易激综合征。不夸张地说,肠易激综合征,就在你我身边。

1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腹部不适或者腹痛和排便异常为主。腹部的不适感觉或腹痛在下腹部往往感觉明显,也可以呈现一种游走式地疼痛,发作和持续时间不定,在肠道排气或者排便之后,这种不适感或腹痛往往可以得到缓解。排便习惯的改变常常表现在,患者在晨起或餐后常有腹泻,或者患者自述偶发便秘,便后不尽之感强烈,部分患者甚至可以表现为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部分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会出现上消化道症状,如消化不良、胃胀气、胃液反流反酸等,还有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

最重要的是,患者前往医院求诊后,往往各种检查都是阴性结果,提示患者的一般情况良好,没有找到任何能够解释患者这种临床表现的病理变化或生化改变,偶有患者在进行直肠指检时发现肛门痉挛和痛感。

综合以上的结果,很有可能,你就是一名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

2肠易激综合征究竟是怎么患上的呢?

目前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尚未明确,学界普遍认为肠易激综合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能的病因包括:心理因素、肠道感染、食物因素、家庭和遗传因素、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

心理因素主要体现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精神异常发病率高,常常共患有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精神类疾病,相当多的患者在发病当时有负性事件的发生,例如:亲人离世、自然灾害、婚姻破裂、失业等。心理因素可要导致胃肠道的动力异常以及感觉功能异常。

据研究数据,肠道急性细菌感染后,约有10%~30%的患者发展成为肠易激综合征,这可能与细菌导致的肠道粘膜炎症反应、肠道局部通透性增加、局部免疫的激活等相关。

食物因素主要体现在约有33%~66%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患有食物的不耐受,特别是碳水化合物的不耐受,例如乳糖不耐受等,少数患者也可能同时有食物过敏。

3肠易激综合征应该怎么治疗?

事实上,目前尚未有一种或几种特效药物能够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上主要推荐个体化对症处理,包括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主要是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建立正确的认知,必要时可以邀请精神疾病专家参与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主要是建立正常的排便周期和规律的排便习惯。饮食疗法主要是明确能诱发患者肠易激综合征的某些特定的碳水化合物,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合理健康的个体化食谱。最后一种治疗方法即为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解痉药(缓解腹痛)、止泻剂(腹泻时使用,增加肠道内水和离子的吸收,抑制腹泻)、导泻剂(便秘时可以少量使用作用温和的轻泻药)、动力感觉调节剂(减轻排便紧迫感,减少排便频率)、抗精神病药物和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