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木业人造板公司技改后甲醛监测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某木业人造板公司技改后甲醛监测结果分析

蔡长煌周海

蔡长煌周海(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所福建南平353000)

【摘要】目的对某木业人造板厂2009—2011年甲醛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该公司技改的效果。方法对3个年度该公司工作场所中空气中甲醛监测数据进行配对分析。结论通过技改,加强通风等措施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各车间空气中甲醛的浓度均控制在国家限值以内,从而预防了急性职业中毒和慢性毒效应的发生。

【关键词】甲醛技改监测

某木业人造板厂,主要产品为密度板,用于家具及装修,主要生产原料为木屑,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噪声、粉尘、甲醛等职业病危害因素。2009年,当地卫生部门每年对其工作场所中有害物质质量浓度进行监测,超标后,在卫生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原生产车间进行了技改,加强通风排毒的措施,技改后6个点均达标。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收集该公司2009年的甲醛浓度的监测结果和2010、2011年加强通风和改进工艺后甲醛浓度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2方法

按照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进行采样,按照GBZ/T160.54-2007(6)《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醛类化合物》,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检测。为保证监测的质量,2010、2011年的监测地点、采样仪器、检测方法、监测时间及检测人员均与2009年基本一致。

1.3评价依据

按照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规定的甲醛最高容许浓度(MAC)为0.5mg/m3的标准为依据进行评价。

1.4技改措施。

1.4.1通风系统改造。该公司生产车间原采取的排毒措施为直排式抽风系统,共安装了4台,罩口风速为0.2-0.5米/s,排毒效果差。实行停产技改后,拆除了原有的排风系统,改直排式为集中排放方式,在车间顶部新装1台55KW的抽风排毒(外部吸气罩)系统,罩口风速达1.02-1.23米/s。

1.4.2降低胶黏剂甲醛配比。对制胶车间生产的胶黏剂配方进行工艺改进,降低甲醛和尿素的量比,甲醛的使用量由原来的180Kg/M3下降至170Kg/M3。

2结果

2009、2010、2011年某木业人造板公司甲醛监测的结果

备注:甲醛本次最低检出浓度为0.17mg/m3(以采集3.0L空气样品计)。

该公司2009年监测的6个点均超过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规定的甲醛最高容许浓度(MAC)为0.5mg/m3,最高3.8mg/m3,超过标准值6.6倍。2010、2011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场所中的甲醛质量浓度比2009年大幅度下降,6个点均达标,最高的下降22.35倍(3.8/0.17)。经配对计量资料的t检验,t=3.264,>2.998(查t值表单侧t(0.01)=2.998),则P<0.01)。

3讨论

高浓度甲醛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甲醛还可引起慢性中毒甚至于癌症。世界卫生组织(WHO)2004年第153号公报明确公布:经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甲醛可以引起人类癌症[2]。针对该企业在监测时发现甲醛超标严重的情况,卫生行政部门及时采取有效的执法手段,使其进行技改,由过去的直排式改成集中排放方式,在车间顶部新装1台抽风排毒系统。同时对制胶车间生产的胶黏剂配方进行工艺改进,降低甲醛和尿素的量比,甲醛的使用量由原来的180Kg/M3下降至170Kg/M3。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各车间空气中甲醛的浓度均控制在国家限值以内,从而预防了急性职业中毒和慢性毒效应的发生。通过对该木业公司改进前后两年的甲醛浓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经后工作中指导相似企业降低生产车间甲醛浓度提供有效的职业卫生措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海宾,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甲醛可致癌[J].人造板通讯,2005.1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