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灌溉泵闸站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及其效益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排水灌溉泵闸站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及其效益探讨

葛晓伟葛川

高邮市水利局临泽水务站,江苏高邮225600

摘要:排灌泵闸站的智能管理控制系统是否具有有效性,实施的效益是否高效,还应该把效益的收获分析放在工作的重点中。根据有关的专业人士做出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际上这种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投入实施的农村节省了很多的经济花费,换句话说,就是整个智能管理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关键词:排灌泵闸站;智能管理控制系统;效益分析

1.排灌区泵闸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际上目前中国的排灌泵闸站,即使已经采用了智能化的管理系统,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泵闸站的自动化程度是相当低的,泵闸站的管理还不是很到位,管护资金的投入也没有想象中的高,最后就是排灌区的管理方法比较混乱,下面逐条进行详细分析。

1.1泵闸站自动化管理程度低

文章之前提到的很多农村的泵闸站分散的比较乱,不仅不集中,而且没有规律,所以很难实现智能化管理,只能通过人工管理来帮助实现泵闸站自动化管理,但是这样还会面临另一个问题就是,排涝、灌溉这些情况不是人工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判断出来的,所以无法起到预防危机发生的作用,这样长时间以来,不仅仅浪费了农田的水资源,还浪费了农田的电力资源,因此可以说并不是很有利于农田的长久发展。

1.2泵闸站管理不到位

我国目前还是比较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的,这取决于我国的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因此政府在农田的各种建设中都加大了资金的投入,一切水利设施都是新建的,虽然建设的速度够快,却没有配套的管理措施出现,再加上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没有很高,导致在管理这方面没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因此保护意识比较淡薄。设备是新的,但是管理人员使用不当或者违规使用,就会使智能的排灌泵闸站设备使用寿命默默地减少,农业收益也就慢慢下滑。

1.3管护资金的投入不足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体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各级政府已经非常重视排灌泵闸站的建设了,然而与此同时并没有意识到泵闸站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导致管理水平跟不上建设。如果智能化的设施得不到合理的护养,就会大大的损害农民的收益。

1.4排灌管理办法混乱

不同的地区制定了不同的管理制度,因此更高一层的政府或者上级在统计整体的方法时,很难达到一致化,这样就使管理办法太过于混乱。许多工作环节没有明确的负责人,更没有很好的明确负责人应该负责的项目,所以一旦发生什么事情,很难找到负责对象。

2.排灌区泵闸站智能管理控制构成

利用宽带网对所有泵房进行远程管理和控制,系统采用B/S架构设计,用户无须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件,只需打开浏览器即可进行所有操作。

2.1系统的功能

泵闸站的智能化管理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三个板块,首先就是水泵远程控制,适用于泵闸站分布比较松散且没有规律的地区,其次是视频控制,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测水泵的具体工作状态是否良好,当然可以与变频器互相结合。最后就是水位监测,虽然应用了排灌泵闸站智能管理系统,但还是有必要设置警戒线,可以更好的预防危机发生。

2.2系统功能实现

该系统对排灌泵闸站内仪表仪器、生产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及调度监控。系统主要功能为:将经PLC处理后的各种数据显示在画面上,并用报表、曲线棒图、带图等形式查询、打印。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及PLC速度快数据处理能力强的特点,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使监测工作更加快速及时、准确高效。

2.3系统效益分析

总的来说,排灌泵闸站的智能管理效益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从经济效益层面来看,运用排灌泵闸站智能管理既能节省人力成本、也能减少用电成本。从社会效益来看,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消耗,社会的发展无疑就增添了更多的活力。最后从安全效益来看,首先就要考虑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智能化相对人工操作而言更具有安全性。

3.管理与服务

3.1管理体系

排灌泵闸站管理机构对泵站工程运行管理应职责清晰;人员应定编定岗,且满足排灌泵闸站工程运行管理的需求;应实行“管养分离”(包括内部“管养分离”),人员竞争上岗,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排灌泵闸站管理、运行、养护维修、调度及安全等管理制度体系。建立排灌泵闸站信息管理系统,满足排灌泵闸站运行信息管理、工程安全监测信息管理、视频监视信息管理、水雨情监测信息管理、优化运行管理、调度计划与优化调度管理、水费征收管理、工程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等要求。

3.2运行管理人员水平

排灌泵闸站运行管理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90%以上;大型排灌泵闸站技术负责人具有高工及以上技术职称,中型排灌泵闸站技术负责人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技术人员职称、技术工人技术等级结构合理;排灌泵闸站运行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化,职工培训率(含内部培训)达到50%以上。

3.3灌溉排水服务

根据受益区农业生产要求适时提供灌溉排水服务,或根据农业农村防洪排涝要求及时提供排水服务;建设管理与信息公开网站,及时向用水户提供灌溉运行计划、灌溉流量、灌溉水量、水费征收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排涝开机情况、排水流量、排水量、水位等信息,做到排灌泵闸站运行管理公开透明。

3.4排灌泵闸站运行管理费和养护维修费。

排灌泵闸站运行管理经费和养护维修经费应有政策保障,且满足排灌泵闸站运行管理、养护维修需要;水费征收与运行管理费和养护维修费支出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位财务收支平衡率不应低于1.0.

3.5加强排灌泵闸站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应在2009年全国大型灌排排灌泵闸站信息化建设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扩大大中型灌排排灌泵闸站信息化建设试点范围或全面推行排灌泵闸站信息化建设,建立排灌泵闸站数据库,开发灌排决策支持系统,有条件的排灌泵闸站还应在排灌泵闸站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开展以排灌泵闸站运行调控、设备状态检修为主要内容的泵站智能化建设,努力实现由机械化泵站向数字化、智能化排灌泵闸站迈进,以全面提高排灌泵闸站现代化水平,提升排灌泵闸站更新改造后的运行管理、调度及输配水能力,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3.6推进排灌泵闸站更新改造

应建立大中型灌排排灌泵闸站更新改造经费长效投入机制,编制大中型灌排排灌泵闸站更新改造规划,及时对经过安全鉴定的工程及设备老化排灌泵闸站进行更新改造,以提高排灌泵闸站效率及降低能耗,为实现排灌泵闸站现代化创造良好条件。排灌泵闸站更新改造中,还应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一是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全面提升泵站的科技含量;二是针对排灌泵闸站运行管理中发现的一些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三是注重理论应用研究等工作,把科研成果运用到排灌泵闸站工程管理、运行、养护维修和更新改造中,提高排灌泵闸站的技术装备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有些泵闸站的位置比较远,可以利用智能控制来实现远程操控。但还是需要清楚地认识到现阶段我们掌握的水平以及对智能化管理的认知程度都不是太高,所以还是需要从国外不断地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中国在排灌泵闸站管理上的智能优化。

参考文献:

[1]张莉,张平生,刘钢,董媛媛.灌区水量信息采集系统组成及其终端功能[J].现代农业科技.2014(6):101-102.

[2]储训,刘复新.中小型排灌泵闸站设计与改造技术[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