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净化厂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天然气净化厂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意义

白一海李昊玺马海潮常璐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陕西榆林719000)

摘要:当前,天然气净化厂面临气田稳产与资源环境约束、运行现状与安全环保合规管理、成本控制与提质增效等诸多新形势、新压力,气田持续稳产、平稳供气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对天然气净化厂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天然气净化厂面对日常工作的人工安排、日常作业的习惯性操作、特种作业票据的人工签字、员工基础数据的手工台账、员工培训管理的零散粗放等诸多问题,若能通过智能信息化管理手段搭建净化厂基础管理平台,将给天然气净化厂的生产指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使基础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平台;平台意义

一、概述

在新时代下,天然气逐渐成为社会最需要的新型能源之一,气田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保证天然气生产的正常、平稳、高效运行,只有依靠管理与技术的创新来保障。为了降低操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安全水平,急需要建设适合净化厂基础管理需要的信息化平台。

二、天然气净化厂基础管理原有状况

㈠生产组织

基本情况:日常生产组织按照净化厂每月编制月度工作计划,下发各车间;车间主任每天组织技术干部和班长讨论当日车间工作任务,安排到各班组;班组再组织本班员工,将工作任务分配给每位班员。各项任务完成后需要逐级汇报完成情况。

存在的问题:一是上述生产组织方式程序繁琐,需要逐级安排,花费时间较多,待员工知道自己当天的工作任务,有时已经是上班1个小时之后了。二是员工对自己当天的工作任务只能等待安排后才能明确,养成了懒散和消极的工作情绪。三是工作任务的落实、反馈和信息汇总不方便,工作效率较低。

㈡安全管理

基本情况:一是特种作业票据的办理,每个运行车间自己核对作业许可证的序号,自己编号后,需要到车间干部、主管领导、安全监督等处备案。二是风险管理工作,全厂各车间辨识的风险只有在各车间技术干部处留存。三是隐患管理工作,各车间负责安全管理的技术干部建立本车间的隐患台账,在本人的计算机保存。存在问题:一是特种作业的编号经常出现错误和重复的问题;二是员工办理特种作业的备案程序繁琐,花费时间较多,经常影响现场作业的进度;三是风险辨识情况和辨识出的风险不能够共享,大多数员工不清楚工厂和车间存在具体风险和控制措施;四是隐患统计经常出现统计不全,整改遗漏的问题,监督制约机制不强。

㈢设备管理

基本情况:按照设备的管理要求和信息填报规定,按期填写相关信息,设备管理技术员建立部分设备的手工台账;设备维修只要手工维修记录单。

存在问题:一是设备台账不齐全,没有建立起全厂所有设施的基础档案,查阅、统计不方便、不准确;二是动设备的维修档案无法开展有效分析;三是没有建立起生产单元(例如整套净化装置)的整体维护档案;四是静设备的壁厚监测分析方法简单,没有持续的对比分析数据档案。

㈣培训管理

基本情况:员工培训的所有资料保存在兼职培训干部的计算机,需要了解时需要咨询培训技术员。

存在问题:一是员工培训的效果和考核成绩未公开,没有引起个人重视,并形成相互对比竞争的氛围;二是员工的培训档案及培训内容、考卷的保存、查询不规范,无法有效对比分析,存在缺失现象;三是培训内容没有有效公开,培训资料无法达到相互学习、借鉴的目的。

㈤人员信息管理

基本情况:一是在需要统计、上报员工的各类信息、证件等时需要逐个询问员工、查找证件。二是员工请销假需要逐级办理签字审批手续,程序比较繁琐。三是员工的考勤需要干部每天进行统计,核实。

存在的问题:一是每次需要统计员工信息时,信息的收集工作量大,工作重复,且经常出现错误和漏报的情况。二二是考勤工作量较大,在人为统计考勤时,容易出现失误。三是各类操作证的统计管理和维护工作量较大,也存在遗漏和统计错误,耽误复证工作的开展。

三、基础管理平台建设思路

㈠建设目标

充分利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结合净化厂的特点,集成、整合现有资源,创新思维方式,改变管理理念,建立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培训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为一体的“净化厂基础管理平台”。实现日常工作的自动化运行,日常活动的自主管理,达到信息共享、资源公开、高效便捷、降本提效的目标。

㈡建设内容

1.生产管理

一是对全厂各类工作计划、每位员工每日工作任务实现自动分配,自动接收,完成反馈,对完成情况可以进行随时检查。二是对日常标准作业票建立数据档案,员工使用手操器直接下载模版,逐项确认后上传作业票,并对作业过程利用编辑的程序实现作业项目与时间记录,有效控制作业的标准化。三是对日常生产报表及业绩控制指标建立查阅和完成指标图例,实现全体人员的查阅。

2.安全管理

一是对各类特种作业实现编号的自动生成,对作业许可实现网络登记、销案,简化工作程序。二是对全厂的隐患建立档案,实现自动查阅、整改销案等管理控制功能。三是对全厂风险的辨识情况进行汇总公布,并对各级风险的因素、危害结果、控制措施及责任人进行明确,实现有效控制和相互监督落实。

3.设备管理

一是建立全厂所有设施、设备、动设备配件、阀门等的详细档案,为基础管理奠定基础。二是建立生产装置和单体动设备的维护维修的详细记录,成为设备和单套装置的运行档案。三是对需要定期标定的仪器仪表、安全阀、流量计、压力容器等建立标定鉴定记录和到期提前自动提醒的控制功能。

4.培训管理

一是建立员工各类证件、技能鉴定和星级管理的登记档案和到期取复证日期自动提醒功能。二是建立员工培训计划公布和培训申请自动审批程序。三是建立员工个人培训的档案和考核试卷备案。四是建立员工培训资料库。

5.人力资源管理

一是建立全厂人员的详细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各类统计、查阅功能。二是与请销假关联实现员工月度考勤统计和汇总的自动生成功能。

㈢建设原则

1.系统程序控制与净化厂管理程序紧密有效结合。

在工作计划的自动安排等控制程序的设计时,需紧密结合净化厂的管理程序,并达到简化程序、自动控制、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2.采用网络化结构,实现即时浏览与操作。

凡有权限人员可以在任何登录区域查询和检查、审批各类工作任务和计划的执行情况。

3.数据共享、动态分析

全厂员工都可以随时查阅系统中的各类信息,实现所有数据的共享。同时对所有数据能够实现分类统计,分析生产情况,为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四、建立天然气净化厂基础管理平台的意义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管理要求,同时能够有效解决基础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建立天然气净化厂基础管理平台势在必行:一是飞速发展的信息量和年轻员工对信息了解和使用的习惯,建立适应时代的管理方式是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二是现代化的工厂管理中对大数据的需求和分析需要有系统的数据做支撑,需要建立起完善、全面的数y据库和基础数据档案。三是基础管理平台的建立是解决现场基础管理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实用、有效、便捷的方法。四是建立基础管理平台是实现工厂自主管理的有效途径,这将成为信息化时代实现自主管理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臧振胜.浅谈工厂智能化生产管理平台.中国仪器仪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