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 1

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康太荣张世霞

康太荣张世霞(河南省邓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科474150)

【中图分类号】R7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4-0159-02

【关键词】原发性气管肿瘤诊断治疗

原发性气管肿瘤原发于环状软骨下缘至隆突之间的气管内肿瘤,不包括附近器官或组织的肿瘤浸润或转移至气管者。较少见,并且恶性肿瘤远多于良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呼吸系统中约占0.2%。多见于成人,约70%患者有吸烟史。发生在成人的原发性气管肿瘤大多是恶性(80-90%),儿童以良性肿瘤居多(60-70%)[1]。原发气管肿瘤起源于呼吸道上皮细胞,涎腺细胞和气管的间质细胞。成人气管肿瘤中1/3为鳞癌,1/3为腺样囊性癌,其余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类癌、腺癌、小细胞癌。笔者对我院收治的10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经验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1年-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53岁。病变位于气管上段5例,中段2列,下段3例。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活动后憋气及喘鸣5例,有刺激性咳嗽2例,有咳痰、痰中带血1例,声音嘶哑1例,吞咽困难1例。其中6例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治疗1-6个月,效果不明显。术后病理证实鳞癌4例,腺样囊性癌3例,类癌1例,乳头状瘤2例。

1.2诊断方法

对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活动后憋气及喘鸣等症状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无效患者,应高度警惕气管肿瘤的存在。多数患者因常规胸片常无特征性表现而漏诊。目前螺旋CT是诊断原发性气管肿瘤的最好方法,螺旋CT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与邻近器官组织的关系,并且螺旋CT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显示气管内外的情况。

1.3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是目前最有希望治愈的治疗模式。如果患者不能接受手术治疗,可以提供放疗。化疗的患者可以经过初步治疗后进行手术或者放疗。激光可以去除气管内肿瘤。本组病例,我院采取的正中胸骨和对端吻合环气管切除治疗4例,颈部领形切口切除4例,内窥镜下做电灼切除2例。

2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都辅助放疗和(或)化疗。术后12个月内因局部复发,肺转移死亡2例,2例患者因肿瘤远处转移2年内死亡,其余患者存活至今。

3讨论

原发性气管肿瘤是一种呼吸系统中较少见的疾病。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主要为刺激性咳嗽、痰少或无痰,有时痰中带有血丝。当患者肿瘤增大到阻塞气管腔50%以上时,会出现气短、呼吸困难、喘鸣等临床症状,此时常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而延误治疗。气管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以及淋巴结转移和等症状。本病诊断可参考以下几点:(1)成年人新近发作的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的哮喘者;(2)任何年龄的可因体位改变而减轻或加重的哮喘患者;(3)应用支气管扩张等药物治疗无效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任何年龄发生哮喘伴有咯血的患者。目前胸部螺旋CT检查、纤维支气管镜(BFS)检查和核磁共振显像(MRI)检查是医学界一致认可的原发性气管肿瘤的重要诊断方法。一旦怀疑本病应首选螺旋CT检查。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气道的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能够更加细致准确的显示病变,能够较早期的发现气管壁的病变。原发性气管肿瘤的治疗应当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绝大部分的成年人原发性气管肿瘤都是恶性肿瘤,因此尽可能彻底地将肿瘤切除,消除气道梗阻,重建呼吸道是手术治疗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主要目的。据报道,手术完全切除是原发性气管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治疗疾病的同时可以减轻气道阻塞[2]。原发性气管恶性肿瘤患者晚期,局部气管组织被肿瘤浸润严重,气管腔狭窄,甚至出现呼吸道阻塞,患者手术耐受性较低,通常不对此类患者实施外科手术,而是试试在支气管内窥镜下植入支架、或者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措施;此时,不再将治愈患者疾病作为目标,而是将减轻患者气道阻塞、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高患者负瘤生存质量作为目的。

综上所述,原发性气管肿瘤是一种呼吸系统中较少见的疾病。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一旦怀疑本病应首选螺旋CT检查。原发性气管肿瘤的治疗应当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手术完全切除是原发性气管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减轻或解除患者气道阻塞,是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朱贵卿.呼吸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2]徐乐天.协和胸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