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配合针刺治疗肩周炎110例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中医配合针刺治疗肩周炎110例的临床观察

张正传

张正传(隆昌县中医院四川隆昌642150)

【关键词】肩周炎;中医针刺

【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识码】B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疾病。此病属中医学“痹症”的范围,一般被称为“漏肩风”或“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三邪所致。其内因是发病的基础,而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就是引起痹症的内在因素。因其易受外邪侵袭,且在感受风、寒、湿、热三邪后,易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痹症。正如《灵枢、五变》篇说:“粗理而内不坚者,善病痹”。《法生才痹》亦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笔者采用针刺方法配合中草药治疗110例患者,临床症状能迅速控制,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的对象为110例于2007~2010年在我院骨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其中男58例,女52例,年龄为30~74岁,平均病程为23d~23年。

2治疗方法

2.1取穴取穴共需进行两组,第一组为针刺肩井穴,此穴在颈项点;第二组为条口透承山穴。

2.2入针方法在针刺肩井穴时,操作者可让患者取坐位,将其手背朝上放平,取患侧穴,两侧患病时取两侧的肩井穴。用28号1.5寸的毫针,在选准穴位后,常规对毫针进行消毒,并用弹入试进针法。针刺得气后,用强刺激穴位,可大幅念转针体。同时让患者活动患侧肩关节,活动速度由慢到快,活动强度由弱到强,活动量需适中。患者可每月针刺1次,每次留针25~30分,每隔10分行针刺1次。每针刺6次为一个疗程。在针刺第2组穴位时,患者取仰卧屈膝,操作者取患侧穴位。用2.5寸直刺,手法同上组,两组需交替针刺。为了达到标本兼治之的目的,还可配合中医辩证进行治疗。

2.3自拟黄芪除湿汤黄芪20g、羌活12g、桂枝10g、白芷20g、大枣12g、当归12g、威灵仙12g、玄胡索10g、乌销蛇10g。水煎每日服3次,每次200ml;每日服1剂。寒痛者,去玄胡索,加熟地9g、川乌9g;兼痰湿者,加法半夏12g、生薏米30g。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1剂,分3次服完,连续用药10天为1疗程。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经治疗后疼痛的症状消失,肩关节及臂部活动自如,且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显效:经治疗后肩臂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较之前灵活;有效:肩关节及臂部疼痛较活疗前减轻,但仍常有复发;无效:经治疗后肩关节及臂部疼痛未减轻,而且肩关节活动障碍也无显著改变。

3.2治疗效果在本组11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患者67例,显效患者12例,有效患者26例,无效患者5例。经统计,此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5%。

4病案举例

王某某,男,53岁,工人。2008年9月2日就诊。主诉:半年前在室外上班受凉后微觉左肩部疼痛,抬肩、穿衣困难,以为无大障,未引起重视,后疼痛加重,左关节也随之疼痛难忍,夜间尤重,仅上肢不能自如抬举、旋后,外展活动障碍,经其它医院封闭治疗,有所减轻,时隔半月后,因上班重力劳动出汗较多,两肩关节疼痛又发作,口服解热镇痛药,疗效不显,经人介绍前来就诊。初诊:精神尚可,舌质淡红、苔白、脉沉弦。双上肢、肩、关节有明显压痛。两上肢上举、旋转、外展均疼痛受限。诊为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辨为痹证,属寒凝盘膜证,拟黄芪除湿汤加减:黄芪20、羌活12g、桂枝10g、白芷20g、大枣12g、当归12g、威灵仙10g、熟地9g、制川乌9g、法半夏12g。水煎每日服3次,每次200ml。每日服1剂。同时取第1组肩井穴,颈项点、强刺激,同时让患者活动肩关节,由慢到快,即使自觉疼痛减轻,活动较前灵活。第2日针刺第2组穴,条口透承山。交替针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疼痛消失,手能高举过头,外展活动灵活,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口服前中药6剂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见复发。

5讨论

肩周炎为常见病,中医属“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素向、痹论篇》对本病的病因、发病原理、证候分类及其演变等内容均有论述,奠定了中医对痹证认识的基础。如论病因说:“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余也”。证侯分类说:“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在治疗时多采用祛风、散寒、除湿及通络行痹止痛的作用。笔者采用内服黄芪除湿汤配合针刺肩井穴、颈项点、循经取条口透承山穴2组交替使用,达到了补虚泻实、祛邪扶正的作用。能迅速控制临床症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杨建国.针药结合治疗肩周炎72例,吉林中医药杂志.2011(6):48

[2]张伯,董建华,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技学技术出版社,198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