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探析

漏亚芳

浙江省杭州萧山高桥初级中学311200

摘要:由于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把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这不仅是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个人的需要。所以本文首先分析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的关系,其次探究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措施,全面加强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思想道德水平,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分析

引言: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区别,还存在一定联系,所以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怎样将这两者有效的集合,全面促进初中学生的发展,已经是现阶段教育工作人员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目前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的关系

1.1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由于教育的不断改革,我国现阶段教育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就是促进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只有他们相互融合,才能结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结合教育目的来说,这两者都是从内在素质上对学生进行塑造;从专业发展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德育教育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在情感上的延伸,同时也是其价值观方面的延伸。一个人只有对心理健康进行实现,才能接受正确的价值引导,结合素质教育分析,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入道德教育中,所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就要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

1.2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的区别

分析其理论来源,德育教育主要源于教育学,同时还和我国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社会发展背景相联系,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影响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心理学,指的上从社会人的角度对个体心理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虽然也进一步包括社会道德规范带来的影响,但是最终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结合教学过程中开展的方式而言,德育教育需要初中教师的权威性对学生的行为以及习惯进行有效规范,这样才能培养初中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但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平等的姿态做到及时的沟通和交流,保证彼此相互信任的前提下才能对心理进行干预。

2.目前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措施

2.1对教师的综合素养不断强化

初中阶段要想促进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其教师是主要的实施者。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进入到青春期,不管是身体上的变化,还是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波动都会致使他们在思想德育与心理健康方面陷入误区,所以教师应该对自身专业素质充分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相对来说比较科学的方法指导。所以作为初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也是比较直接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专业知识学习不断学习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心理学和教育学灯方面知识,将这些知识有效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另外班主任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使用言行举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和学生之间的及时沟通与交流,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其他的任课教师在德育教育与心理较快教育的融合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学科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挖掘学科存在的特点,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联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能进一步为学生创造重门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同时还能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提高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结合,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还要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分析,心理教育核心素养能充分反应出心理情境,把生活上的经历以及社会背景积极地引入到心理课堂,教师要在课堂上实施心理教育情境,不仅能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格,同时还能对学生内心体验充分激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心理核心素养。

2.2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校园的物质、人文环境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还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还会对素质教育的最终效果带来影响。所以在对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时,学校应该对环境教育价值积极发挥,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如:学校应该积极建立基础设备,对心理咨询室要不断的完善,聘请经验比较丰富的心理咨询师,结合学生的特殊心理情况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能由一个性趣发泄口;另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团委组织建设,按照教育部制定的相关规定建立适合学校发展的德育教育目标,对德育课程不断的优化,与此同时促进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将教学融合做好,对学生思想的道德培养的实际效果给与严格的监督和评价,开展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实践活动,例如:运动会或者心理健康讲座等,保证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2.3对家长作用要充分地发挥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生教育,都是比较重要的,两者缺一不可。所以学校在融合入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对学生家长及时的沟通与联系,首先对家长和学校、教师的联系渠道进行不断完善,让双方都能沟通孩子在家、在学校的行为和表现,对于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及时制定解决措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学校要重视对家长的培养,学生要定期开展家长会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家长的教育理论素质,让家长能够配合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另外家长在家要为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对孩子开展说服教育,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初中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思想情感和心理状态转折的主要时期,所以教师应该定期和学生家长有效沟通,对学生的诉求进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保证这两者之间不仅能实现优势互补,同时还能互通有无,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裴珮.初探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J].新课程(中),2017(06):230.

[2]顾勇.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渗透[J].名师在线,2017(08):88-89.

[3]饶伟兵.农村初中德育管理的特殊方法探讨[J].中华少年,2017(05):23-24.

[4]李祎.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支撑工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5]张羽.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6(1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