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二种方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用二种方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结果分析

刘萍1刘平2吴祥如3

刘萍1刘平2吴祥如3(1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30061)(2合肥工业大学医院230009)(3安徽省立友谊医院230041)

【摘要】目的:比较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以下简称乙肝两对半)的结果,探讨这二种方法的符合率。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检测200例成人血清标本乙肝两对半,将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0例标本中,ELISA法和胶体金法检测HBsAg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法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总符合率分别为100%、100%、100%、98.00%、99.00%;结论:ELISA法灵敏度高,易观察,适合大规模标本的测定。胶体金法简便快速,特异性较高,不需要特殊设备,易于观察结果,但存在一定假阳性或假阴性率,不能完全替代ELISA法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急诊标本和单份标本初筛时使用。

【关键词】酶联免疫法(ELISA)胶体金法乙肝两对半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据估计,全世界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3.6亿,其中我国约有1.3亿。乙型肝炎的流行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乙型两对半检测已成为人们的日常体检、门诊常规检查项目。目前最常用的是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ELISA法由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容易开展,因而成为实验室普遍使用的方法,但检测时间长,操作较繁琐,不便单个标本快速检测。胶体金法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其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设备和条件,可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目前也常应用于门诊体检和急诊患者的单个标本检测等。现用ELISA法和胶体金法对200名成人血清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探讨这二种方法的符合程度。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2011年省友谊医院健康体检者,共200例标本,其中男性108例,女性92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1岁,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每人采集空腹静脉血3ml,3000r/min离心,吸取上层血清待检。

1.2试剂

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检测试剂说明书和操作规程操作,每次操作均同时做质控对照。

胶体金法:将测试卡和血清标本恢复至室温,用吸管吸取待测血清50μl。

(约1~2滴),滴于测试卡加样端,在室温下15~20分钟内判断结果。胶体金测试卡由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方法

ELISA所有标本均用SM-3型自动酶联免疫系统分析仪检测,HBsAg、HBsAb、HBeAg样本OD值S/CO≥1为阳性,反之为阴性;HBeAb、HBcAb样本OD值S/CO≥1为阴性,反之为阳性。

胶体金测试卡采用免疫层析法,其中HBsAg、HBeAg采用双抗体夹心法,HBsAb采用双抗原夹心法,HBeAb、HBcAb采用竞争抑制法,按说明书要求操作。阳性结果判断HbsAg、HBsAb、HbeAg测试卡分别出现检测线和质控线,HBeAb、HbcAb测试卡的试纸条只出现质控线,测试卡未出现质控线为失效。

1.4结果判断

ELISA法的HBsAg、HBeAg阳性判断标准:样品OD值≥临界值者判为阳性,HBsAg阴性判断标准:样品OD值<临界值者判为阴性;抗-HBs、抗-HBe、抗-HBc阳性判断标准:样品A值>临界值者判为阳性,阴性判断标准:样品A值<临界值者判为阴性。

胶体金法的阳性判断标准:在测试区和质控区内各出现一条红色条带;阴性判断标准:仅在质控区出现一条红色条带,在测试区内无红色条带出现;若质控区内未出现红色条带,检测无效。

1.5统计处理

两种检测方法的数据采用定性实验方法比较表进行分析[1],用卡方检验两种方法检测结果。

2结果

2.1根据上述的结果判定标准,将两种定性方法对200例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对比分析,结果见表1。

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比对,计算出HBsAg、HBsAb、HBeAg的符合率是100%;HBeAb的符合率为98.00%,卡方检验得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P>0.05);HBcAb的符合率为99.00%,卡方检验得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0,P>0.05)。

3讨论

ELISA检测抗原(或抗体)在液相中经扩散作用,逐渐与固相表面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同时标记抗体(或抗原)也需要此过程形成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检测时间较长。标本的检测(ELISA法)判读结果时不能仅根据目测判断,必须用酶标仪测定后报告[2],用ELISA检测需要酶标仪、洗板仪,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同时需经37℃水浴放置2次,共用45min,完成一个标本的检测,总费时不小于60min。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90年代初在渗透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简便、快速、特异性高的免疫学检测技术[3]。该法是在ELIS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用胶体金或乳胶颗粒标记抗原、抗体后以层析方法进行检测,突出优点为快速、试剂便于保存、检测不需要特殊设备并可以单份检测[4]。胶体金法检测单个标本的时间明显比ELISA时间短,因为高浓度的抗体(或抗原)集中固定在纤维素的微孔中,待测抗原(或抗体)流经微孔与固定的抗体(或抗原)接触,很快完成反应,通过目测胶体金标记物得到直观的显色效果。用胶体金法测试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不需任何设备及专业技术要求较低,完成一个标本的检测,总费时不需20min,总成本费用低,而且两种方法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总符合率分别为100%、100%、100%、98.00%、99.00%,胶体金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高、试剂稳定、可以单份血清测定、检测时间短等优点,但其对HBsAg的最小检出量为1~5ng/mL[5]。胶体金检测法不需要仪器设备和洗涤,易于操作,大大减少了污染机会;ELISA需洗涤和显色反应过程,中间环节多,较复杂[6]。

以上分析表明,与ELISA法相比较,胶体金法试剂本身的灵敏度低于ELISA法,胶体金测试卡只是定性筛选;ELISA可用定值血清确定其浓度。由于胶体金测试卡检测结果判定是比较检测线和控制线颜色,当检测线颜色较弱,判定较困难,需要有较丰富经验的操作者才能准确地判定,这样就存在实验者个体差异,造成结果偏差,造成其检测的假阴性增多,胶体金法不能完全替代ELISA法进行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7]。胶体金检测法比较适合在不具备ELISA法检测条件的基层医疗单位和标本初筛使用,或对个体患者、少量患者的乙型肝炎筛查或快速诊断。但从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胶体金测试卡的原理及方法学差异,灵敏度和稳定性稍低于ELISA,线性范围也较窄;HbcAb、HBeAb和HBcAb试剂质量有待提高,不适于住院病人和献血员[8],特别手术病人的检测;胶体金测试卡成本高于ELISA,不适合批量标本检测。因此,实验室应根据需要,结合工作情况选用实验方法,操作时需严格在检测试剂说明书要求时限内读取结果,并对胶体金法检测弱阳性标本,用ELISA法复检,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9]。

参考文献

[1]申子瑜,李萍.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6.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73.

[3]李光迪,陈淑萍.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初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9):849-851.

[4]王培之,徐克沂,皮国华.胶体金免疫结合试验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23(5):30.

[5]刘宇莹,李一凡,吴沃江等.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免疫层析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6):540-541.

[6]陈宏安,门自起,汪盈等,用ELISA评价胶体金测试卡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两对半的性能,西南军医,2009,11(5):816-817.

[7]焦玉东.胶体金试纸条检测7628份献血者HBsAg假阴性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4,22(6):468.

[8]骆铁桥.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不宜用于献血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16(5):267.

[9]张宁静,钟继荣,雷红霞等.免疫层析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结果分析,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12):893-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