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的探讨

梁燕

梁燕(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耳鼻喉科610091)

【摘要】目的:探讨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至2013年收入住院治疗的308名分泌性中耳炎儿童,其中运用药物治疗的106例,传统开刀手术手术治疗96例,微创腔镜手术治疗106例。收集3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三种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儿童渗出性中耳炎易反复发作,本组患儿每年发作2次以上者有156例(50.7%),通过三中不同的治疗方案处理后,患儿的听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认识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了解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皆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效。

【关键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探讨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1-0042-02

investigate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andtreatmentprogramsofsecretoryotitismediainchildren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haracteristicofsecretoryotitismedia(SOM)inchildrenandtoevaluatetherapeuticef2ficacyofdifferenttreatmentplans.MethodsSelectthe2009-2013incomeof308hospitalizedchildrenwithsecretoryotitismedia.Ofwhich106casesoftheusemedication.96casesusetraditionalsurgery.106casesuseminimallyinvasiveendoscopicsurgery.Collected308casesofpatientswithclinicaldat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theclinicalfeaturesandresultsofthethreetreatment.ResultsChildrenwithrecurrentotitismediawitheffusioneasily,thisgroupofchildrenwithseizuresweremorethantwotimesayearthereare156cases(50.7%),afterthepassageofthreedifferenttreatmentregimens,hearingofchildrensignificantlyincreased(P<0.05)ConclusionRecognizing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childrenwithsecretoryotitismedia,understandingmedicationandsurgicaltreatmentareeffectiveinchildrenwithsecretoryotitismedia

【Keywords】Childrensecretoryotitismediainvestigate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是因为患者中耳局部感染及免疫变态反应以及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的[1],而儿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发病过程以及治疗原则均有别于成人。儿童常因为不能准确的询问症状易被误诊或漏诊而转为慢性炎症,导致听力减退,使生活质量降低,及时治疗能有效地挽救儿童听力保证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以及有效的减少成人中耳炎,降低凶险型中耳炎的发生率。对其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至2013年确诊并收入住院治疗的414名分泌性中耳炎儿童,男女比例1:1.5,年龄为2-16岁,平均7.2岁。全部患儿均有全部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耳鸣(6.5%)、耳内闭塞感(22.6%)、耳痛(58.2%)、听力下降(20.5%)、耳闷胀感(25.6%)。全部患者住院期间行硬性耳内镜进行耳部检查均可见可见液平线或气泡鼓膜橘红色,鼓膜外凸,活动度受限。

1.2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选取的414名儿童患者均符合田勇泉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中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①鼓膜完整无穿孔,呈淡红色、淡黄色、琥珀色,典型者可有鼓室积液征。②患者有听力下降,耳闷塞感,可有耳呜,同时无眩晕、恶心、呕吐等前庭症状。③声导抗鼓室图为“B”形曲线图(平坦型)或“C”形曲线图(负压型),纯音测听呈传导性耳聋。

1.3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的儿童患者采取的措施分为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传统开刀手术手术和微创腔镜手术治疗)两种类型。药物治疗使用的是小儿吉诺通胶囊及仙露贝滴剂、内舒拿鼻喷剂、辅舒良鼻喷剂。手术治疗分为传统开刀手术手术治疗和微创腔镜手术治疗。

1.4疗效标准

死亡;无效:患儿症状无改善,测定听力未见提高;好转:患儿症状减轻,听力改善,纯音测听示气导听力提高2d0B以上;治愈:患儿耳堵塞感消失,听力恢复正常,声导抗呈“A型”鼓室导抗图,声反射可引出;好转和治愈称作有效。

2.结果

本次研究儿童患者采取保守治疗106例,手术治疗包括常规手术治疗96例,微创腔镜手术106例以及常规护理106例,共414例。各年龄接受治疗的详细情况见表1。

表1各年龄组不同治疗方案分布

药物治疗的106名患者中有效率为77.36%。手术治疗的有效率为100%。

3.讨论

(1)根据临床统计,其中在儿童中发病率比较高。目前认为分泌性中耳炎与咽鼓管功能不良、感染和免疫反应有关,其中咽鼓管功能不良是最常见的病因[2]。儿童由于咽鼓管解剖和生理上的特点,咽鼓管咽口容易堵塞,导致咽鼓管和中耳腔引流障碍。当咽鼓管功能障碍时,中耳腔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上升,pH值下降,黏液腺体的分泌增加,出现中耳渗液[3],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2)手术治疗的指征为:①显著的听力下降(听力损失>20dB);②有较高危险发生言语发育障碍(感音神经性聋、颅面部发育异常及神经和认识障碍、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和腭裂等);③已有言语发育延迟;④复发性急性中耳炎伴分泌性中耳炎;⑤鼓膜形态改变,包括严重的内陷袋形成伴(或)不伴粘连;⑥双侧分泌性中耳炎持续3个月以上,单侧达6个月者哺[4]。

(3)保守治疗中仙璐贝滴剂可促进中耳及咽鼓管黏膜稀薄分泌物的产生,改善纤毛的清除能力,加速黏液的运输,促进中耳分泌物的排出,恢复咽鼓管功能,从病因上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治疗。

综上诉述,我院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总体有效率较高,尤其是手术治疗,预后良好,未见复发。对于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参考文献

[1].陈萍,郭欲.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J].上海医学,2007,30(9):71-712

[2]2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37~840.

[3]何林.仙璐贝滴剂研究回顾[J].中国新药杂志,2004,13:272.

[4]龚树生.重视循证医学研究,提高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水平.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14:449-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