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医疗设备的使用与后续维护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3

探究医疗设备的使用与后续维护管理

吴翠峰

吴翠峰

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山东莱芜271100

【摘要】医疗设备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服务宗旨在于通过多种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为他们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而医疗设备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上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发达的医疗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但我们的医务人员由于经验不足或其他原因,并不能正确的使用医疗设备,并且后续的维护管理也不是很完善,大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机构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能够很好的为医院进行服务。

医院医疗设备维护是医院日常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医疗设备维修机构能够对医院的医疗器械进行及时的维修,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大大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为医院的发展和经营保驾护航。

【关键词】医疗设备;使用;维护管理;措施

【Abstract】Medicalequipmentisanimportantpartofhospital,thehospital'sservicetenetistoprovidemedicalservicestopatientsthroughavarietyofmedicalmeans,forthemtoliftthepainofthedisease,themedicalequipmentisanimportantandindispensablerolei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thedisease.Withthescientificdevelopmentmoreandmoreadvancedmedicalequipmentarealsoconstantlyupgrading,butourstaffbecauseoflackofexperienceorotherreasons,andnotthecorrectuseofmedicalequipment,andsubsequentmaintenancemanagementisnotveryperfect,medicalequipmentrepairmechanisminmosthospitals,therearemanyproblems,cannotbegoodserviceforthehospital.Medicalequipmentmaintenanceisanimportantprojectofdailymanagementofhospital,medicalequipmentrepairmechanismcantimelyrepairofmedicalequipment,ensurethenormaluseofmedicalequipment,greatlyimprovestheworkefficiencyofthehospital,hospitalmanagementanddevelopmentescorts.

【keywords】Medicalequipment;use;maintenancemanagement;measures

医疗设备是现代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设备不仅是衡量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医疗设备的采购,却忽视了医疗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管理,这既影响了设备完好率,也影响了医院综合效益。如何使购人的设备,发挥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能靠对医疗设备使用与维修管理来保证。本文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医疗设备的正确使用,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完好率,这项工作不仅与具体使用者有直接关系,而且与管理者水平有关,两者要相互配合。

1.1对新购设备进行现场使用培训一台新购设备到货、安装、调试验收合格后,首先要对操做人员进行现场使用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各项功能,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参加培训人员应在两人以上,通过培训做到能正确使用设备,才能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我院过去忽视了设备使用前的培训,造成设备运行故障频繁,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近十年来,我院加强设备使用前培训工作,落实到使用科室,建立了不参加培训禁止使用设备的制度。明显改善了设备运行多故障状态,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有了显著提高。

1.2建立健全操作使用规程根据说明书的内容及厂家工程师的要求,由器械科维修人员建立操作规程卡并挂在设备旁。操作者每次开机应按操作步骤进行。防止人为造成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1.3对大型及精密设备实行专人专管制度对这些设备的使用,科室应指定专人管理,建科室及使用者要按医院有关规定赔偿。

1.4做好全院医疗设备完好率的统计工作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定期进行技术鉴定,进行维修、质控、计量,对性能不达标的设备,对于诊断结果不准,治疗效果不佳的设备,及时作报废处理,以确保设备安全有效使用。

1.5使用医疗设备要注意环境条件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设备能否正常工作及使用寿命,安装时按要求配置相应的辅助设备。使用时应注意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防止灰尘、外界干扰等因素对设备的影响。

1.6医疗设备使用管理方法

1.6.1制度建设卫生部颁布的《医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是目前各医院仪器管理的基本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健全管理的实施细则。例如:审批制度;采购、验收入库房管理制度;设备档案制度;仪器性能、精确度鉴定制度;使用、维修、保养制度、领发、破损、报废、赔偿制度;使用安全制度及操作规程,使用人员考核制度等。

1.6.2建账医院设备要求账目健全,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建立仪器管理账是仪器设备从库房发出后,分散至各使用科室、部门运转使用的客观记载。管理账目是仪器管理和清查核对地依据,是在用仪器各种数据统计的原始资料,不是财物清算,物资发放的依据。管理账目按账目用途有分户账和分类账。管理账目的形式有账页式、卡片式等。

1.6.3建卡凡在固定资产购进、调入可新制以后,即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账,账卡分“总卡”(红字印刷)及“分卡”(黑字印刷)两种。总卡列同一品名(即每一个“目”)财产的总数。分卡一物一卡,一式三份,一份留设备处(科),一份留使用科室,一份随仪器存放在技术档案内。

1.6.4建立技术档案对于大型精密仪器,尤其是万元以上的贵重设备,都应建立技术档案。技术档案建立内容包括:订货合同、国内外发票提货单据、出入库凭证副联、验收记录、产品样品说明书、线路图、安装及使用技术要求、安装调试记录、检验报告、使用操作登记、操作规程、保养维修等等有关资料。技术档案卡片一式三份,一份“正本”由设备部门保管、存入档案内。一份“维修副本”交专职分工的维修人员,记录仪器的重要特征和校验结果,基本测定数据,并在每次检修后做好维修记录。凡更换元件、改变线路则需详细记录,类似这一仪器的“病历”。维修记录有两种登记保存方法,一是随档案卡的“维修副本”存放在维修人员手中,另一办法是随“精密贵重仪器使用维修记录薄”存放在仪器的保养人手中。另一份“使用副本”交使用单位仪器的保养人,主要记录仪器的情况,内部转称记录及按时检验记录。

2.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医疗设备的高效运转是体现医院医疗安全与质量重要的标志之一,医疗设备的建设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加强医疗设备维护管理是保障医疗设备的完好率的另一个重要素,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维修技术人员素质的培养医疗设备现已进入高科技时代,涉及很多领域,如微电子技术,核磁物理技术等,其技术含量高,复杂,故障难以查找和修复,这就需要一些高索质的维修技术人员,他们在学校所学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不但要求他们参加继续教育,还要进行定期专项短期培训。同时还可以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办法进行内部交流和学习。

对于一批高精尖设备,在购买设备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求厂家进行维修专项培训,派技术素质较高的人员去厂家学习维修技术,以适应维修工作需要。在提高专业学习的同时,维修人员还要树立一切为临床、服务的思想,做好保障工作。

2.2建立建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医疗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对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用。设备除了使用者进行日常保养外,还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做定期的检查,对在用的医疗设备实行每周下科室巡回检查制度,发现故障及时排除。对万元以上设备,按照保养规桎,进行每半年或一年整机保养。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100%,常规设备的完好率达95%以上。对于需强制检定的设备进行计量检定,以保证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

2.3建立设备的技术挡案对于所购的医疗设备建立一套的技术挡案,内容包括:(1)设备固定资产编号(根据国家卫生部统一编写),设备所在科室、设备价值、设备购人时间及启用时间,出厂时间及编号。(2)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记录,向使用科室移交的项目清单。(3)设备使用说明书,电原理图及维修手册。(4)设备维修保养记录,每年底对全年所修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单进行统计装挡。只有保证以上资料完整,才能使技术人员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方便、快捷的维修设备。

2.4购置必要的检测仪器和维修工具,建立维修配件库许多医疗设备都是现代高科技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最新成果,维修这样的设备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维修人员除了具有常用的维修工具外,还应该有专用的检测仪器,如电路测试仪,信号发生器,专用测试设备应有专人管理,以保证检测仪器的完好性与准确性。同时有些专用工具一定要由生产厂家提供,在签订合同时约束。建立健全维修配件库,以保证及时修理。备件库除了常用元器件如电容、电阻、三极管、集成块外,还应备有一些专用易损配件。对高档设备的维修配件,因价值昂贵不便备用的,及早与厂家联系,落实维修配件所在地,以备设备出现故障及时解决。

2.5医疗设备的外修管理在维修管理工作中,总的原则是要立足于自修,凡是自己能修的绝不外修,不能自己修的,采用外修或内外结合维修的方式。在送修设备时,首先要确定故障部位,了解维修的大概费用,由维修人员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填写送修单,内容包括设备型号、出厂编号、随机附件等。严禁任何个人和使用科室私自送出维修。对于需要来院维修的设备,厂家工程师到达维修现场后,一定要有本院技术人员陪同,以学习他们的维修经验。外请工程师维修好设备后,要填写维修报告单,装入技术档案。

2.6建立维修中心医疗设备数量和种类的日益增加,如何有效地发挥其使用效率,除加强管理外,设立相应的医疗设备维修机构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地途径。可根据医院规模,设立医疗设备维修中心,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装备一定数量的测试仪器和机械设备以及必要的修理工具,储备各种维修材料,逐步向医学高科技方向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维修中心主要承担两方面工作:一是负责医疗设备日常的维修与管理。有利于及时解决医疗设备在使用中突发发生故障,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作用,克服将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送到厂家进行修理,耗时长、修理费用昂贵、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等方面的矛盾。二是负责对兼职维修人员的培训。重点是对医疗设备使用人员的维修技能的培训,提高使用人员的维修技能,扩充兼职维修人员队伍。以解决医疗设备的种类多、数量大、使用分散,专职维修人员数量不足的矛盾。从而达到投资少、见效快,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的目的。

配置专职维修工程师对于设备比较集中的科室应考虑配备专职维修人员,如化验科,手术麻醉科,放射科的设备正常运行不仅与设备的性能有关,而且与操作者有很大关系。维修工程师不但要懂电子技术知识,而且要掌握设备使用操作,以便设备出现故障能随时得到解决。

2.7对于科室设备的维修应采取收费管理制度为了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加强科室管理和使用设备者责任心,维修人员应收取一定的维修费。收取的维修费用大部分做为基金,用于购置维修配件及检测设备,剩余部分可按一定比例提取维修奖金给维修人员,以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维修费的提取应由医学工程部门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各级医院可参考执行。

3设备保养和检查医疗设备的保养和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可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其保养与检查两部分都属于预防性维修的范畴,是相辅相成的两项工作。通过检查考查设备的性能、状态,通过保养提升设备的性能、状态,减少设备的消耗,消除设备故障隐患,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3.1设备保养是仪器技术性能的客观要求,主要做好防尘、防湿、防蚀、专人保管、定期保养、定点存放、定期检验。医疗设备一般实行三级保养制。

(1)日常保养:由仪器使用人负责,它的内容是表面清洁,紧固易松动的螺丝和零件,检查运转是否正常,零部件是否完整。日常保养主要在设备外部。

(2)一级保养:由仪器保养人按计划进行,主要是内部清洁,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如湿度、声音等),局部检查和调整。

(3)二级保养:一种预防性的修理,由仪器保养人及修理人员共同进行,检查设备的主体部分,成立主要组件,调整精度,必要时更换易损部件。

3.2设备检查是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常与维护保养结合起来进行,检查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1)每日检查:一般在下班前或交班时同日常保养结合起来,由保管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定期检查:由保管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参加,全面检查,根据所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护措施。

3.3检查内容。包括两种:一是功能检查,二是精度检查。功能检查指测定的各项功能是否符合仪器说明书和技术文件的要求。精度检查指测定设备的精度,特别是计量仪器,如天平、比色剂等,还需定时地由国家计量部门来检查、鉴定。

参考文献

[1]闫翔;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探究[J];求医问药(下月刊);2011年06期

[2]赵辰星,沈健,章晓;医院计算机化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1年02期

[3]顾伟民,张丹枫;对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管理维修模式的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05年01期

[4]陈乙尤,陈冠,苟秦渝;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模式的探讨[J];医疗设备信息;2005年05期

[5]种银保;大型精密智能进口医疗设备维修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7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