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塘角鱼健康养殖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本地塘角鱼健康养殖技术

李水和

李水和

(贵港市港南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广西贵港537100)

【摘要】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我们应该注重学科本身,从学得后产生的成功体验来不断滋长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保持兴趣;主动学习

塘角鱼,学名胡子鲶,我区俗称本地塘角鱼。近年来,塘角鱼人工养殖在我区蓬勃兴起,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给我区水产业增添了一定活力。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环保健康的农产品将成为市场准入和人们的主导食品。塘角鱼其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滋补水产品之一。掌握好健康的养殖技术,才能确保塘角鱼的养殖立足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1.本地塘角鱼的生活心性

养殖塘角鱼具有投资少、技术简便的特点,而且塘角鱼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耐低氧,可以进行高密度养殖,每年可养殖2批。生存温度7-38℃,最适宜20-33℃,杂食性,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耐低温,喜阴暗,合群穴居,有较强的逆水上逃习性,野生者体色较黄,两侧有斑点,人工养殖者体色较淡,多呈灰暗色。

2.本地塘角鱼健康养殖的条件要求

选址要求:要远离城镇、居民聚集区、公路主干线,周边1公里内无工厂“三废”、医院、学校、垃圾及生活污水等污染源,环境优良,空气清新,土壤无污染,无异臭。

场址布局:养殖本地塘角鱼的面积一般要求333—1333㎡,水深1.2-1.8米,池塘周围要用砖石砌筑牢固,并用水泥砂浆抹面以防渗漏,池底的淤泥厚度应保持在20--30厘米,以利于塘角鱼的活动与觅食。在池塘对角分别设进排水口,并设置拦鱼栏。进水口最好用水管延伸到离岸1米以外的塘中。高密度精养池塘还应安装增氧设备。

水质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不受污染,符合国家农业行业标准NY5051-2001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要求,适宜塘角鱼生长的要求。

所使用的渔药符合NY5071-2002的规定要求,渔药来自具有《兽药经营许可证》或《兽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所用的渔药符合《兽药管理条件》的要求,禁止使用人用药和其他违禁药,严格遵守所用渔药规定的休药期,未规定休药期的种,休药期不少于20天。

使用的优质饲料并且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要求。

3.池塘设施

养殖塘角鱼的池塘一般应围种有水葫芦或搭建遮荫棚,面积3-5㎡即可。另外,因本地塘角鱼性喜阴暗,故应在塘中放置瓦筒、竹筒或用石棉瓦(离塘底高20cm左右)搭几个鱼洞供塘角鱼栖息和遮荫,但不要把竹枝、松树叉等物(有的因防盗而设)丢入塘中,以免影响鱼的正常生活。

4.池塘消毒

在鱼苗下塘前,干塘或留水10cm深,然后用75kg/667㎡生石灰兑水泼洒,一定要全塘泼洒均匀,连池塘四壁都要泼洒到。消毒后最好能晒塘几天,然后才回水50—70cm,回水7—10天后经测定ph值≤9或经测试水的毒性消失后方可放鱼苗。平时每个月用生石灰浆泼洒2次,用量为15kg/667㎡。

5.培育水质

在鱼苗下塘前如能先育培塘水,大量繁殖技角类、桡足类、轮虫类浮游生物,则苗种下塘后适口活饵充足,开口吃食快,生长迅速,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可隆低成本,方法是在清塘消毒后2-3天施放经过充分发酵、腐熟后的禽畜粪肥300—400kg/667㎡,然后蓄水。通常施肥回水后7天,水中浮游生物生长繁殖达到高峰期,此时为投放苗种的最佳时间,以后只需每隔5天追肥100kg/667㎡就可以连续给鱼类提供鲜活饵料,直至鱼长至手指般粗细,期间(约25—30d)可以不投料或只投少量配合饲料。

6.鱼种放养

塘角鱼具有辅助呼吸器官,能在低氧水体里正常生活,因此采用池塘高密度单养的模式非常适宜。本地塘角鱼的放养密度一般为1-3万尾/667㎡,放养密度过大,首先容易诱发疾病致死,直接影响成活率;其次会导致摄食不均,出现大小差异,影响产量和效益;三是到了养殖中期往往超过了池塘的生产能力,塘角鱼只吃不长,养殖周期大大延长;四是养殖投资过大,风险增加。因此,池塘养殖本地塘角鱼要严格控制放养密度,放苗时要选择体质健壮,体形较长,无病无伤且大小均匀的鱼种,一次性投足,避免一池塘养两批鱼,放养时注意温差不超过3℃,放养规格3-7cm/尾,放养的苗种规格越大其对环境污染适应能力越强,成活率越高,每667㎡可搭配100g以上鲢、鳙(俗称鳔、鲈鱼)100尾,在我区放苗时间多数在3月底至10月中旬。

7.日常管理

科学投饵。特别喜食新鲜动物饵料,活饵投喂效果更佳。投喂饲料应从投放鱼种后的第3天起,以活饵或新鲜动物内脏为主,如蝇蛆、水蚯蚓等活饵消毒后可直接投喂。动物内脏需要清洗干净,用绞肉机绞成肉泥拌入面粉制成团糊状投喂。每天投喂3次,持续1个月。此后即可转入到投喂颗粒饲料阶段。投喂的饲料一定要保持新鲜,蛋白质含量在25%--30%,每天的投饵量占鱼体总重的5%--8%,可视天气变化、鱼的吃食情况而酌情增减,以后每15天调整一次投饵量。每天投喂2次,分别为上午8--9时,下午3--4时。

投饵初期要首先驯化其摄食习惯,方法是在投料前先用石块或铁器敲击塘堤发出声响,然后缓慢少量投喂饲料,反复多次直至鱼形成听到声响便来摄食的条件反射,这样有利于提高摄食率和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和生产成本。日常投饵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实践证明,忽视“四定”容易导致鱼报食不足,患病率升高,特别是肠炎病的发生绝大部分是因为投饵不当或饵料质量问题引起的,日投喂量(干重)占塘角鱼总重的2—6%,分2-3次投喂,在苗种阶段投饲率应达6%,以后随鱼的生长远渐降低至2%,后期可用部分豆粕、米糠、玉米粉、熟红茄等代替全价配合饲料。由于塘角鱼较贪食,不宜喂得大饱,一般控制中20-30分钟吃完,达到七八成饱就可以了。

防逃及敌害。本地塘角鱼有逆水逃逸性,在下雨或池塘有新水注入时极易逆水外逃。生产实践中曾发现进水口离水面1米多高都有逃鱼现象,因此,进水口最好用水管伸至塘中1米以外,池塘水位也不要过高,多雨季节尤其要注意,有条件的地方应在池塘四周设置拦网,网高50cm以上,一方面防止逃鱼,另一方面防止蛇、蛙、水老鼠等敌害入侵。

大小鱼分类:尽管放苗时规格一致,但在养殖一段时间后往往出现大小鱼差异较大的情况,到出塘时,小的甚至只有25g或更小,无法上市。这主要是因为塘角鱼摄食不均匀,强壮的抢得多,生长较快,瘦弱的抢食得少甚至吃不上,生长慢,形成恶性循环,特别是鱼患病之后更为明显,这样会影响养鱼的效益。解决这一问题有两种途径:一是每月进行一次分塘,按大小鱼分池放养,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可操作性不强;二是在食场旁边另设一个可限制大鱼抢食的围栏,方法是首先根据搪角鱼的大小比例,用竹蔑编成适当间隔的围栏围住,使较小的鱼能自由出入吃食,以后随鱼的生长逐渐加大围栏间隔,这一方法在生产实际中使用效果较好。

施肥注水:饲养本地塘角鱼的池塘,由于经常投喂动物性饲料,塘中易滋生长蓝绿藻类,导致水质恶化。因此,注水是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一般随鱼的生长逐渐将水深加至1.2-1.5米,越冬鱼池水深必须达1.5米以是才安全,否则当水温降至7℃以下塘角鱼会被冻死。夏季节每隔3-5天换水5-10cm,每隔10天施禽畜粪肥100kg/667㎡,使水色保持绿豆青色或茶褐色,透明℃25-30cm。

8.鱼病防治

野生塘角鱼几乎不发病,但人工养殖由于密度较高,受鱼本身的排泄物影响及鱼因抢食,撕咬受伤而诱发疾病。塘角鱼的抗病力强,但应及早防病,除对池塘进行严格消毒外,在鱼种下塘前应用3%--5%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养殖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防为止的原因,每15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用量为15kg/667㎡,同时连续2天投喂土霉素或环丙沙星药饵,每千克饲料添加药物2-3克。发现鱼病要及时治疗,对症下药。如水质性鱼病,此病是因不良水质引起的鱼病,其主要症状是泛池,治疗方法:及时灌注清水,开动增氧机或泼洒化学增氧剂“鱼浮灵”或“过氧化钙”进行急救。在正确诊断出鱼病之后,确定用药时,还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药物在混合使用时要谨慎。如漂白粉、硫酸铜、敌百虫均不能与生石灰同进使用;②对症下药,不要胡乱用药;③药物要充分溶解之后才能使用;④轮换用药,综合预防,避免单一用药;⑤注意药物质量,药物变质失效,不能使用。用药时,注意药物的安全浓度。如果是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可用灭虫王、敌百虫、强力混养杀剂等药物兑水全池泼洒;如果是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可用鱼能生、鱼菌杀星、鱼必康、出血平等药物投喂,必要时还可以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双铵碘等外消毒剂兑水全池泼洒。用药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和有关规定,不能随意加大用药量,更不能使用农业部最近公布的食品动物禁用药物和添加剂,用药通常要持续2-3天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人工养殖条件下常见鱼病有:①水霉病。此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鱼种下塘后,由于捕捞、运输等造成鱼体碰伤而感染水霉病,病鱼急燥不安,运动失常,皮肤黏液增多,食欲减退,最后衰竭而死。防治方法:每0.067公顷1米水深用五倍子1.5--2.5公斤磨碎煮汁带渣全池泼洒。②肠炎病。此病是由于饲养时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或投喂不卫生的动物内脏而引起的。病鱼体色发黑,腹腔因积水而明显膨大,肠壁充血发炎显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流出。防治方法:每50公斤鱼每日用大蒜头250克(或大蒜素)、食盐100克捣碎拌料投喂,连续5日即可。或每50公斤鱼用“肠炎灵”5克,拌入0.5公斤面粉后加温水制成浆糊状,然后均匀拌料投喂3--5天。

收稿日期:201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