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候诊室合理化布局与紧急事件防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3

核医学科候诊室合理化布局与紧急事件防护

王渊恺张光明袁杰刘淼朱汇庆陆云高光琦

王渊恺张光明袁杰刘淼朱汇庆陆云高光琦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科上海200040)

【摘要】目的核医学科由于涉及放射性核素的使用,其候诊室(候诊区)需要特殊布局与配置,需要应对辐射事故与其他紧急事件。目前大多数的医院的候诊室各有不足。方法依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医生、护士、检查者及其家属的综合意见与建议。总结核医学科候诊室需要配备的软件与硬件。结果一个完善的核医学科候诊室因具备以下6个特点。符合环境评估的要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规划合理,考虑周全,其向非控制区的出入口建议设置为迷路。为受检者做好心理护理、心理疏导配置,如果能在现场配置医护人员最佳。让陪同者避免与减少两次辐射,让陪同者了解即时辐射检测值与累积辐射情况。完善硬件配置做好相关警示,减少或避免放射性污染及辐射。制定应急预案,提升医护人员安全文化素养,做好安全(反恐)预案。结论大多数医院的核医学科候诊室应该重新设计建设,配备足够的硬件与软件,这样不仅便于管理,也符合人性化、合理化。候诊室的放射性防护要考虑周到,有应急预案与定时演练,详细稳妥的处理细则,这样才能应对各种事件。

【关键词】核医学科医院等待观察辐射安全管理心理学规范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375-02

1986年4月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1979年3月美国三哩岛核电站,2011年3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相继爆发核事故,核阴云一度笼罩全球。对广大民众而言大型核事故固然恐慌,但是也应该关心身边的放射事故——比如医院、大型工厂操作或使用放射性的单位可能引发放射事故。医院是一个人流量较密集的场所,受医院门急诊开放时间的影响,在一些特殊时间段,会造成人流量瞬时高峰。放射科、介入科、核医学科、放疗科等科室使用或操作放射性,其放射性防护尤为重要。核医学科由于涉及放射性核素的使用,放射性核素口服或注射在受检者体内后,受检者成为辐射源,所以其受检候诊室(候诊区)需要特殊布局与配置[1-3],设计一个即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又人性化,合理化,绿色环保的候诊环境非常重要。

核医学科的候诊室或候诊区(以下简称候诊室),简单的说就是让病人等候做核医学检查的地方。在分类上一些大医院核医学科候诊室分为:注射过药物候诊室与没有注射过药物候诊室;普通候诊室与VIP候诊室;SPECT候诊室与PET候诊室等各种分法。也有的医院就一个笼统的候诊室。本文研究的是注射过药物的受检者所在的候诊室,研究其合理化布局与放射性防护。

一、现阶段医院核医学科候诊室常见的四大弊端。A、候诊室布局

不合理,候诊室与其他房间合用,辐射防护措施不规范或不恰当[2]。B、候诊室不能开门,如果开门,那么门外辐射立即超标。有受检者外出时,相关通道辐射立即超标[4,5],空气环境较差[6]。C、对候诊室内受检者缺少心理护理、心理干预[7]。有些医院医生只通过摄像机监控候诊室,只通过对讲机与受检者联系,缺少人性化。D、对候诊室内陪同者缺少辐射防护警示[3,8,9]。

二、核医学科的候诊室首先要符合环境评估的要求,符合相关法律

法规要求。在《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所有区域分为3个大类,控制区、监督区与非控制区辐射危险性从高到低。当某一个时刻核医学候诊室内所有检查者在当日注射过放射性核素(99Tcm、18F等)之和超过50MBq的时候(PET全身检查一般使用18F370MBq,SPECT全身检查一般使用99Tcm925MBq),《GBZ120-2006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分类中就属于II级(监督区)。这个区有辐射但阈值不高,通常不需要采取专门防护手段和安全措施,但要不断检查其职业照射条件。而在常规的环境评估测试中,有检测位于辐射屏蔽后的放射性本底值,没有对正产生辐射房间的监控。国家规定了受检者家属、护工等陪同人员其所受辐射年剂量的上限值,需要通过有效监控,了解这类人所受到的额外辐射值。

三、核医学科候诊室规划合理,考虑周全,其向非控制区的出入口

建议设置为迷路。作为核医学科整体的布局要合理,核素存储-给药-候诊-检查-治疗整个科室有阶梯状的布局安排。候诊室是承前启后的地方,有的候诊室与走廊间有明显阻断,是界限清晰的房间或区域。这种设计从理念上讲减少非相关人员受到医疗照射,但往往受检查需要长时间等候[10],有些受检者会走出房间,在走廊间反复走动或长时间停留,此时走廊也成为了一个有辐射的场所。设计为独立房间或区域候诊室,常设有多扇房门或多个出入口,因为要与各个控制区相连,候诊室必然是一个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候诊室也必然有一扇门(或通道)与非控制区相连,按要求控制区门口需设置放射性警示标志,而监督区不需要设置放射性警示标志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如果候诊室门口设置放射性警示标志,不仅会阻拦病人初诊也与对病人家属产生误解)。一个非相关人员路过候诊室门口时,可能会受到医疗照射,特别是遇到婴幼儿或孕妇时不免会产生纠纷。候诊室的大门设置为铅门不合理,因为人流量较大的出入口,门常常是常打开状态,这样铅门形同虚设;如果大门设置为常关闭状态,因为铅门较重,门开关极不方便,遇到火警等突发情况会阻碍流通。所以这里提出核医学科候诊室其向非控制区的出入口建议设置建议迷路,如门口有一个90度的弯道或门内有铅屏风阻挡直射线。当然设计时要考虑行动不便推轮椅、推床的检查者,各通道要保持通畅与便于流通。

四、从受检者角度考虑,做好心理护理、心理疏导配置,如果能在现场配置医护人员最佳。候诊室内等候的主要是做全身骨扫描这类检查时间比较长的检查者,所以需要提供给病人方便饮水的取水处,有走廊或门通向专业的放射性厕所。有年纪较大的检查者可能需要平卧,可以设置置放担架处、床位或躺椅。在一个安静、舒适、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环境可以给受检查消除对陌生环境带来的焦急;在显眼的地方张贴检查与治疗的告知、步骤、注意事项等,可以给受检查消除等候检查带来的焦急;设置一些宣传资料(提供电视、小册子、宣传画等),可以给受检查消除对核知识不了解带来的恐惧。当然如果有一位穿戴完整铅衣的医护人员,在候诊室内耐心做各项解释工作是最好的。只有做好心理上的安抚,才能给受检者带来最大的放松。

五、从陪同者角度考虑,避免与减少两次辐射,能让陪同者了解即时辐射检测值与累积辐射情况。许多受检者有各项不便,需要有家属或亲友陪同。而陪同者的放射防护,在以往一直会被忽略,其实这种医疗照射更应该注意。在检查者身体内注射完放射性药物后,自身就会变成一个辐射体,散发辐射。特别像在候诊室这类空间中,往往会聚集十几、二十几个受检者,陪同者就会受到多重两次辐射,而一位陪同者在整个陪同过程中受到的累积辐射剂量,往往无从得知。特别是做PET体检的检查者,陪同者中如果有儿童或孕妇,那么对陪同者所受辐射的干预非常重要。可以设计一个特殊的房间,陪同者与检查者通过铅玻璃隔开,相互可以看得见,这样即可相互照应,又不会接受到辐射。有的陪同者需要在受检者身边贴身照顾,所以候诊室内应该设置能让陪同者看到现阶段即时室内辐射值的指示,以便在辐射太高时(放射性核素加权活度超过50000MBq),及时避开辐射源或做好个人辐射防护。曾遇到过一个六旬老妪怀疑肿瘤骨转移需做全身骨扫描,同时还带着其不满2岁的孙子,又没有其他家属陪同。老妪往返家与医院非常不便,且其儿子、儿媳上班繁忙平时就只有她带孩子,取消当日检查不仅会耽搁老妪的病情,还会浪费珍贵的放射性药物,继续检查其不满2岁的孙子就会受到两次辐射。为了完成检查,并减少两次辐射,让老妪身穿一件铅衣并与其孙子在单独的房间内候诊,这样其孙子受到的两次辐射会减少,但是铅衣较重,有肿瘤病史的老妪穿戴了半天铅衣后浑身酸疼。通过此次事件可以发现,完善的硬件与配套的设施非常重要。

六、从放射性污染及辐射考虑,完善硬件配置,做好相关警示。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注射完放药的检查者产生呕吐物或其他排泄物,有能及时处理的清洗及去污设备。候诊室地面易清洗且不易渗漏,有良好的通风,配置通风设备,有辐射应急事故处理箱。《GBZ120-2006》中5.5规定放射性工作场所不得饮食、饮水、吸烟等。但是有些检查需要饮水,有些检查要等候3小时以上,如果按照《GBZ120-2006》中5.5规定(放射性工作场所内禁止饮食与饮水),这很难具体操作。当然应该在候诊室内做好警示,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饮食。对候诊室定期做环境辐射影响评估,制定防护对策,设立防护行动、补救行动成员。

七、从安全(反恐)角度考虑,不仅要配备相关硬件,还应制定应急预案[2],提升医护人员安全文化素养。现状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做好对放射源保护的期防工作。候诊室内因设有预警与报警装置,比如对讲电话、摄像机、扩音机、警报器、消防设施等。作为核医学的科的候诊室,从设计上讲一定与注射室等控制区相连,为了防止有人偷盗核医学科的放射源,部分房门应该设置为双锁,钥匙也应该有两个人掌握;部分房门应该设置为单向门,从一边可以轻易打开,而另一边需要密码或磁卡才能打开。应急预案的制定也很重要,如何对受辐射人员做好相关保障,如何在遇到火警时能做到既不扩散辐射范围,又能有效扑灭火势。在平时常使用铅来做防护辐射材料,铅是柔软、延展性强的重金属,有毒,熔点327.46℃,沸点1749℃。遇到火灾时铅会熔化,此时如果使用水或其他液体来灭火,铅屏蔽中的放射性核素会有泄漏的隐患。所以候诊室内要设置烟雾报警装置,尽早的发现火灾隐患,与药物储藏室与药物注射室之间加设防火门并设置一定高度的门槛,遇到火警时也可以用一定量的水来灭火。在平时每位医护人员要演练各种突发状态,这样才能在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时,才能沉着冷静的应付。

总的来说,核医学科的候诊室必需在设计时多方面考虑,配备足够的硬件与软件,这样不仅便于管理,也符合人性化、合理化。候诊室的放射性防护要考虑周到,有应急预案与定时演练,详细稳妥的处理细则,这样才能应对各种事件。

参考文献

[1]郑钧正.我国医用辐射及其防护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展望[J].辐射防护,2000,20(5):266-274.

[2]王渊恺.医院核医学科安全事故的预防[J].中国辐射卫生,2010,19(1):78-80.

[3]徐晓红.核医学科的辐射防护屏蔽设计构想[J].甘肃科技,2009,25(11):139-140.

[4]李桂云.北京市临床核医学使用18F核素场所的辐射水平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04,13(4):299.

[5]谢向东,杨国山,杨龙,等.某医院核医学科改建的放射防护设计[J].中国辐射卫生,2006,15(2):185-186.

[6]程小莉,汪长银,陈祖云.核医学室内环境辐射水平及空气离子浓度测定[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1,12(2):3-4.

[7]陈彩连,黄斌豪.门诊甲亢患者131I治疗的心理护理探讨[J].海南医学,2001,12(11):74-75.

[8]徐晓红.临床核医学的放射防护及静脉注射方法探讨[J].甘肃科技,2009,25(10):141-142.

[9]王渊恺,朱汇庆,陆云,等.了解放射性核素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核医学工作[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3):3-5.

[10]王渊恺.核医学科实施计算机综合管理预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中国卫生资源,2010,13(5):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