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芪止血丸治疗隐匿性肾炎单纯性血尿75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仙芪止血丸治疗隐匿性肾炎单纯性血尿75例临床观察

赵伟杰庞朝勋

赵伟杰庞朝勋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肾内科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目的:观察凉血止血类中药组方治疗肾小球性血尿的效果。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加用仙芪止血丸治疗,治疗三个月后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总疗效、尿中畸形红细胞数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芪止血丸能显著消除血尿,降低尿畸形红细胞计数。

【关键词】隐匿性肾炎单纯性血尿仙芪止血丸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158-01

隐匿性肾炎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不伴有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仅表现为持续性轻度蛋白尿和反复血尿,其中以单纯血尿为表现的称隐匿性肾炎单纯血尿型又称无症状性肾小球性血尿。我科近几年采用院内制剂仙芪止血丸隐匿性肾炎单纯性血尿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共观察治疗75例,为2010年7月-2012年11月期间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l8例,女22例;年龄13-57岁,平均(27.8±8.6)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l8个月;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肉眼血尿6例,持续镜下血尿34例。对照组35例,其中男l6例,女l9例;年龄16—54岁,平均(28.1±7.8)岁;病程一个月一7年,平均16个月;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肉眼血尿5例,持续镜下血尿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1993年l0月制定的《中药新药I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尿外观呈洗肉水样、血样、酱油样;新鲜尿沉渣光镜下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或1h尿红细胞超过10万,或12h尿红细胞计数超过50万,或牛包华氏计算盘计数≥8000个/mL。(2)原发性肾小球性血尿:位相镜检查尿畸形红细胞I>75%。(3)排除继发性肾小球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组等)、遗传性肾脏病(薄基底膜肾病、遗传性肾炎等)腰痛一血尿综合征,特发性高钙尿症及运动所致的运动员肾炎等。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双嘧达莫75-150mgqd,ACEI类药物如贝那普利20mgqd。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每日盐的摄入量<3g/d,蛋白质1.0~1.5g/kg.d,避免劳累,及时防治感染,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仙芪止血丸(生地黄、栀子、大蓟、荆芥炭、仙鹤草、旱莲草、续断、三七、淮牛膝、黄芪、茜草、甘草、紫草、白茅根、黄柏、法半夏),每日2次,每次口服6g。总疗程为3个月。

检测项目:每周两组患者做离心尿光镜检查及牛包华氏计算一组尿红细胞计数1次,每月作位相镜检尿畸形红细胞计数1次。治疗前后检查1次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评价仙芪止血丸的安全性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用率或构成比表示;P值取双侧,a=0.05。

结果

1.疗效评价标准:显效:血尿症状明显改善,离心尿光镜检查红细胞减少≥3个/HP或2个“+”,畸形尿红细胞<8000个/mL;有效:血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离心尿光镜检查红细胞减少<3个/HP或1个“+”,畸形尿红细胞减少50%以上;无效:血尿症状无改善,离心尿光镜检查及畸形尿红细胞减少不明显或无变化

2.疗效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n=40)2017392.50**

对照组(n=35)5121848.57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两组治疗前后尿畸形红细胞数比较(x-±S)

组别尿畸形红细胞数(×104/m1)

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18.96±7.6510.37±4.68*

对照组19.84±8.7316.48±5.94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安全性评价:本方药临床观察过程中未发现毒副作用,对心、肝、肾功能未见到不良影响,对凝血及造血系统亦未发现不良反应。

讨论

隐匿性肾炎单纯血尿产生的机制是由于肾小球受损后,基底膜断裂,红细胞从裂缝中挤出而形成[1]。现代医学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本病属祖国医学“血证、尿血”范畴,病机无外虚实,初期多湿热为患,阻滞气机,气滞血瘀,致肾络不宁,血逸脉外。湿热瘀贯穿本病始终,既是本病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久则耗伤正气,气阴两虚,虚实夹杂而血尿缠绵难愈。治疗以凉血止血,清热祛湿活血,兼顾益气养阴为主。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止血而不留瘀,为治血尿之要药,现代药理证实其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能显著改善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2],并可抗氧自由基,抗凝血、促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高凝状态,抗炎等[3];茜草具有凉血止血,活血祛瘀作用,既能对凝血酶生产,纤维蛋白原形成有促进作用,又对血小板聚集有较强抑制作用[4]。二者合为君,既止血又活血,标本兼治。仙鹤草又名肾草,不仅止血,而且益气补肾,其有效成分能增加血小板数量,提高血小板粘附性、聚集性[5];黄芪补中益气、健脾统血,可改善患者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抑制亢进的血小板功能,抑制血栓素合成,改善高粘状态[6]。诸药合用,既能清利湿热,祛除瘀血,又能益气养阴,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研究表明,仙芪止血丸能显著消除血尿,降低尿畸形红细胞计数。本药应用方便,可长期服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85-1299

[2]韩淑燕,李海霞,文宗曜,等.三七总皂苷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9,23(3):183.

[3]彭书玲,郭兆安.三七总皂苷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8,15(1):63.

[4]谭朝阳,尤昭玲等。三七茜草复方治疗宫环出血有效部位组方比例得实验研究。2010,17(5):4168.

[5]洪阁,戴永红,刘培勋等。仙鹤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5):363.

[6]沈波,郑华,田树敏.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肾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上海医药,1999,20(9):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