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探索

郑学荣

郑学荣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中心小学河南登封45247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的特性

1.语文性: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很多学科的内容,但它首先姓“语”,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学到的在课外得到延伸,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它要立足语文学习。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注重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语文综合能力。

2.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要求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因此要强调综合学习。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同时应注意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3.实践性: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内外书籍,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亲自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在实践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4.开放性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是一种开放性学习,它“超越课堂,超越学校”,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需要教师确立大语文学习理念,做到教学思想的开放;形成开放性学习格局,体现教学活动的开放;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实现教学主体的开放,从而在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课程资源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必备条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课程资源开发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其他图书、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演讲会、图书馆、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等等。作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必须有意识地从低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1)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2)查阅图书资料的能力(3)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4)善于观察的能力等。

(二)寻找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最佳途径。

1.依托教材,使综合性学习成为课文的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的内容广泛,在课文学习中,如果我们就事论事,不做任何拓展延伸,学生就会被局限在十分狭小的知识天地里,既不能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也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既要依据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教语文。教师要凭借教材中文本的特点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拓展,将课堂延伸到校外,将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扩大学习领域,开拓学生视野,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觉得依托教材可有以下三部曲:

(1)课未始而已入境——课前的生活积累;有些课文,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已有知识作为基础,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通过生活的积累,有关资料的搜寻,为学习课文内容做有效的铺垫。

(2)课展开而情趣浓——文本的合理补充;课中,学生在接受文本知识后,当学到每一样蔬菜时,让带来这样蔬菜的同学再把这样蔬菜展示给大家,对“茄子高高打灯笼”一句的理解可让同学看录像,学生一看就理解了茄子为什么会高高打灯笼了。这样通过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蔬菜,请学生上台,边展示边介绍,下面同学可根据他的介绍可评价,可提问,这样有说、有评、有问、有答,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课虽尽而意无穷——课后的有效延伸。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下册中新出现的“宽带网”栏目,其设计意图也是引导学生拓展延伸课文的探究性学习,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因此作为教师不可忽视这一块内容的教学。因“宽带网”的内容往往与单元主题相关,因此教学的时候可先在单元学习前布置资料收集,也可以在单元学习中或最后布置资料收集,在单元教学后安排交流,这同样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内容。

2.渗透整合,让综合性学习成为语文与其他学科沟通的桥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文本的延伸拓展中,要渗透整合思想,有机整合各门学科,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这也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如学习《雷雨》一课后,布置了如下的综合性分层作业:爱读书的你,不妨再阅读几篇有关夏天的小短文;爱写作的你,不妨写写你对雷雨的感受;爱朗读的你,不妨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背背;爱绘画的你,不妨可以画出雷雨前或雷雨后的景象;爱科学的你,不妨找找雷雨其他的特点。以上作业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做,这样的延伸既拓展了文本内容,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可谓一举两得。

3.面对生活,让综合性学习成为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教材第四册的第一单元,是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课文。我在教学中,根据生活实际,把这一组课文放在三月份进行教学,并与一年一度的春游活动结合,开展了“拥抱春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的目标为:让学生了解春天万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乐于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具体是这样设计的:(1)亲近自然,捕捉春天。让学生在校园里、公园里、大街上、田野里、庭院里寻找春天的足迹,并把自己的发现大方、清楚地讲给老师和小伙伴听。(2)学习课文,感悟春天。在学生对春天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这一组描写春天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告诉学生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从古到今,有多少文人墨客描写过春天、赞美过春天,让我们一起去课外书上找找有关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诗歌、儿歌、美文,在班中举行一次“赞美春天朗诵会”,评选出“快乐报春者”。(3)放飞心情,拥抱春天。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春游活动,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回来后,让学生可以用自己最美的语言,写一写你眼中的春天;可以用你的巧手,画一画你心中的春天;用自己美妙的歌喉,唱出你对春天的喜爱。(4)融入爱心,情溢春天。组织学生开展“春天送温暖活动”,为长辈、为班级、为同学送去自己的爱心。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到自己既是在学习语文,也在参与生活,语文的学习与真实的生活更贴近了,从而学得兴趣盎然,并在此过程中,释放了心灵,得到了情感的体验,使学生的观察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审美情趣得到了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与探讨的话题,它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其课程目标的开放性,给学校、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只有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才能为小学生打开更多的认识世界的窗户,拓展他们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让他们的各方面素质在能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