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管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管理策略

罗四维

吴江区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江苏吴江215200

摘要:近年来在,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机动车和驾驶员的数量在不断的上升,给公安交警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怎么去运用“大数据”的技术、理念、方法和思维,并且把大数据与日常的交通管理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效能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和各单位的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一步。在现阶段,已有部分城市将大数据技术引入了公安交通管理领域,通过对交通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和综合运用,有效推动了交通管理策略由“业务驱动”向“数据预测”的转变,进一步实现了“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战斗力”的目标。

关键词:大数据;交通管理;智能交通;管理策略

一、大数据对于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所起的作用

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2.8亿辆,其中汽车1.6亿辆;驾驶人超过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2.5亿人。按照国际百户拥有汽车数量标准,我国已进入汽车社会。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汽车将由现在的1.6亿辆增加到2亿多辆,当汽车达到3亿辆的时候才会进入平稳期,在此之前,机动车、驾驶人保有量仍将持续大幅增加,机动车每年增加1500万辆,驾驶人每年增加2000万人。目前,我国公路里程约5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约12万公里。到2030年,交通需求量、主要通道交通流量将增长3至4倍。近年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围绕中心工作,以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道路交通安全局势能力为核心,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源头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道路交通事故稳中有降。与此同时,摆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面前的是一系列尖锐的矛盾:快速增长的车辆、驾驶人与有限道路资源之间的矛盾,快速机动化、群众安全意识不高、综合治理体系缺乏与交通安全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服务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繁重的交通保障任务与警力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些问题,传统的靠拼警力、注重一定时期的集中整治以及粗放的管理已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理念、管理思路有待转变,管理手段、管理方法有待改进,管理能力、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不断提高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信息化水平,是实现公安交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客观需要、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也是服务人民群众的最优手段。

二、交通管理中的大数据运用

(一)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

公安交警科技信息化规划建设是国家“金盾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公安部在推进基础信息化建设中提出过“四个平台”的理念,这四大平台中,一个是已经建成的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主要是交警的窗口柜台业务管理,机动车、驾驶人、违法、事故业务,以静态信息管理为主。还有一个就是集成指挥平台,主要是路面执法业务管理,以动态信息为主。这两个平台构成了交警系统业务实战平台。两个平台基础上,是以后台数据分析为主研判分析平台,面向社会化服务的互联网服务平台。

近年来,为了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国务院、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公安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要求推进公路交通监控系统系统,提高道路交通安全防控能力。

由公安部印发的《全国主干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明确,防控体系建设的重点是“三大建设、一项改革”。围绕公路交通管理勤务改革,建成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其中,集成指挥平台的建设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三位一体的中枢大脑(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总体构架如1所示)。

图1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总体构架

按照防控体系建设的要求,集成指挥平台确立的建设目标:要立足于公路,在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对各地的监控资源进行整合,联网接入各地建设视频、流量等设备,建成部、省、地市三级互联互通的集成指挥平台和统一的应急指挥体系,实现交通运行监测、重点车辆管控、应急指挥调度、勤务监督考核等功能,最终达到“看得见”路面的交通情况,“抓得住”路面的违法车辆,及时预警处置路面的突发情况等目标。

三、应用大数据构建智能交通管理的策略

基于大数据的公安交通管理本质上是交通信息化管理的一种途径或应用。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管理面临新形势,对交通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机动化、城镇化进程加速,交通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缓解交通拥堵已成为必由之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以大数据技术为有利契机,结合当前智能交通管理的实际,打造大数据时代的交通警务,全面提升道路交通管理的现代化、精细化水平。

(一)挖掘现有系统数据

加强智能交通指挥控制系统的技术拓展与研发,突出数据对警情的预测性作用,在众多现有数据中揭示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突发事件等各类影响交通的警情发生的规律,为制定针对性的决策和措施提供保障。根据道路线型、坡度、天气条件、车流量、平均速度、最高速度、车辆类型、驾驶人群体特性等因素,分析研判潮汐性交通流量路段、交通事故易发路段以及交通违法行为集中的路段,在电子题图中统一标注显现。同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方向、人口比例、社区规划、车辆运行等因素对新建设的城市道路的基础设施、诱导方式、管理设备、警力布置、勤务模式等进行科学规划,最大限度地发挥交通管控的效能。

(二)整合各领域数据资源

在科技信息爆炸式发展的今天,交通管理日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思考,交通基础数据信息已不仅仅局限于驾驶人、车辆和道路,公安机关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城建、交通、运管等部门以及社交工具运营商的沟通协作,充分掌握各类可对道路交通造成影响的数据。一是与交通、运管部门协调共享客运机动车、货运机动车、公交车、出租汽车数量,以及相应的行驶路线、行驶时间、载客载货量。二是与城建部门协调共享出入辖区主干道路、支路、乡村公路的里程、路面宽度、路面性质、坡道的海拔变化、弯道、交通标志的分布、时段分类机动车流量以及城市道路的路名、长度、宽度、车道数、交叉口类型、管理控制方式等信息。三是与经营性场所协调共享大型商场、商业街区、酒店、医院等场所的位置以及人员、车辆的容量。四是与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开发商沟通共享各类与道路交通有关的数据信息。通过部门、单位间的密切配合,进一步拓展交通数据信息采集方式,切实搭建交通大数据平台。

四、结语

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出现,过去很难进行处理的海量的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的多源交通数据变得易于处理,而且处理能力和速度有了极大的提升,可以实现很多前所未有的功能,蕴藏在海量交通数据中的潜在价值得以被广泛地发掘。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一个需要坚实基础且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大数据的热潮下,更需要我们回归理性,正确认识大数据,稳步推进交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炜.交通管理已进入大数据时代[J].道路交通管理,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