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集束化护理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钱小红

(如东县丰利镇中心卫生院江苏南通226400)

【摘要】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AP患者随机分为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将两组患者的入院后的睡眠状态,采用焦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组的患者入院后1天、3天、5天的焦虑水平、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AP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集柬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其焦虑症状,从而有效的改善CAP患者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社区获得性肺炎;焦虑症状;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149-02

CAP是在院外由细菌、病毒、衣原体和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等多种微生物所引起的[1]。调查发现,很多CAP患者存在睡眠质量下降的现象,主观表述为咳嗽、精神紧张、入睡困难、较易受外界干扰等,给CAP患者的治疗及急性危重疾病的恢复、预后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可导致患者加重病情,甚至影响患者预后[2]。集束化护理干预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3]。我科近年来对CAP患者住院期间的焦虑状况和睡眠质量进行睡眠集束化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科治疗的CAP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3.2±19.5)岁;护理干预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6.4±18.1)岁。排除标准:有严重精神疾病、急性脑血管疾病、长期失眠、恶性肿瘤等病史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如下干预措施:

1.2.1人员培训:①每月收集患者对睡眠质量的评价,通过科室管床护士、责任护士的学习讨论,制定包括控制噪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方法和措施。②护理操作时,先评估患者情况,接晚班时应提前通知患者夜间会有治疗操作,使患者在有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护理操作。④培养夜班护士工作的计划性,夜间有穿刺操作的患者,事先置入留置针可避免夜间光线问题影响穿刺。

1.2.2做好睡眠的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合理安排作息:①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活动、休息、睡眠时间表。②实施轻度睡眠剥夺。有目的性的进行轻度睡眠剥夺,实施适度的睡眠限制;午睡控制在1h内,晚上如30min后睡不着则起床,待困乏时就寝;④指导患者睡前可进行4O℃左右温水足浴。

1.2.3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病区安静,将噪声控制到最低限度;调节监护仪报警声、机械声为低档次,控制适宜的室内温度;护士要做到勤观察;工作人员抢救患者应沉着冷静,避免大声叫喊;夜间合理安排治疗护理,医生查房及常规护理操作尽量安排在患者睡前,特殊治疗穿插于患者的自然觉醒时进行,减少被动觉醒次数;

1.2.4进行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首先应该与患者就治疗情况与进行充分沟通,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护理时态度和蔼、面带微笑。在进行每项护理操作前应尽量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患者说明该项护理的意义、操作过程以及可能产生的不适感等,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充分调动患者内在积极的心理因素。

1.2.5对病理生理因素的干预:①通过护理干预帮助缓解患者的焦虑、不安心理:睡前安排护工给予患者指压和背部按摩20min放松肌肉。②充分的镇静止咳,对咳嗽、咯痰较重的患者通过适当镇静止咳,达到减少患者对痛苦事件的记忆的目的,从而改善睡眠。

1.3评价方法

1.3.1焦虑水平评分[4]:SAS是主要用于分析患者临床主观症状的一种工具,共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O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3.2睡眠状态与质量测评[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1)量表。由l9个项目构成,其中包括睡眠时间、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安眠药的应用和日间功能7个成分.采用“0~3”记分,总分0~21分,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较好,>7分为睡眠质量较差,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两样本比较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焦虑水平评分及与睡眠情况比较:将两组的患者入院后1天、3天、5天的焦虑水平、睡眠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提示入院后1天、3天、5天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质量评分入院后1天集束化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人院后3天、5天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CAP患者是心内科常见病患,高质量的睡眠对于CAP患者来说尤为重要。然而,实际情况往往事与愿违,由于对自身病情严重程度或预后产生的疑惑感以及由此引发的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及不良心理状态,使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配合不良,睡眠质量极低,致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常用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大多包含有对睡眠的影响。加之医院本身是一个患者集中的环境,患者及医护人员关于疾病的交流信息、各种仪器发出的噪声,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甚至加重患者的睡眠障碍。以上这些因素使得CAP患者的睡眠障碍尤为突出,影响患者的康复[5]。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一是通过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二是帮助患者学会克服恐惧心理,提高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三是通过集束化护理进行综合干预,使患者学会疏导自身不良情绪,这一点更为重要[6]。在日常的医疗活动和护理工作中,每一位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和理解一定是不同的,其所处的心理改变时期也不尽相同,即使在不同阶段的患者心理因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但是必须得承认每个阶段也有其特殊性,而且这种差异往往就是直接影响干预的效果的原因。所以我们更加实事求是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从而达到提高干预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示,通过集束化的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睡眠质量产生了较好的正面影响,除了对患者的生理方面,还对患者个体的心理方面以及睡眠环境和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了有效调节,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睡眠状况。

【参考文献】

[1]陈永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889.

[2]徐进,裴大军.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睡眠状况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0):3759.

[3]向邱,徐素琴,陈华文,等.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剥夺的集束护理干预策略[J].护理学杂志,2013,28(11):32.

[4]朱小玲.睡眠干预对呼吸内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31.

[5]田丽华,官计,王金莲,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4.

[6]陈芳,朱丽丽.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