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1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探讨

耿美忠刘晓玲

耿美忠刘晓玲(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山东平度266700)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354-01

【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人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12例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12例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主要为滤过过畅(83.3%)、结膜瓣渗漏(16.7%)。采用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前房均形成。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房水滤过过畅、结膜瓣渗漏,应针对不同病因做出相应处理以形成前房。

【关键词】浅前房小梁切除术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甚至无前房是常见的术后近期并发症,可导致抗青光眼手术失败及眼内组织结构异常而影响视功能。我就本人2009年4月~2012年6月共81例(95只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12例的原因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4月~2012年6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12例,其中,女11例,男1例;年龄55~79岁。

1.2方法

术前经过1~3d的降眼压治疗,所有患者均在药物基本控制眼压情况下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术后每天裂隙灯下检查滤过泡、角膜、前房深度、晶状体等。

1.3浅前房的判断

本组病例所述术后浅前房是指:术后1~7d前房仍未恢复或仍极浅包括前房形成后又变浅的。

判断标准:按Speath分类。浅Ⅰ度:中央前房形成,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浅Ⅱ度:除瞳孔区的晶状体前囊未与角膜接触外,其余整个虹膜面均与角膜内皮相接触;浅Ⅲ度:前房消失,整个虹膜面、晶状体前囊均与角膜内皮相贴。

1.4处理方法

1.4.1保守治疗采用加压包扎,1%阿托品眼液散瞳,局部及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口服醋氮酰胺或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后,前房重新形成。

1.4.2手术治疗结膜瓣渗漏经结膜修补后前房形成。

2结果

按以上标准,81例术后有12例出现浅前房。其中,浅Ⅰ度8眼,占66.7%;浅Ⅱ度3眼,占25%;浅Ⅲ度1眼占8.3%。其中滤过过畅10眼,占83.3%,结膜瓣渗漏2眼,占16.7%。

3讨论

浅前房是青光眼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对于滤过性手术,多数在5d后形成前房,如10d后前房仍未形成,则视为前房延缓形成;持续性浅前房导致的严重后果又称为浅前房综合征,可进一步损害视功能。因此,对浅前房要及时判断其严重程度和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3.1滤过过畅

引流过畅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最常见原因,占本组浅前房病例的83.3%,引流过畅表现为低眼压、浅前房、大而局限隆起或弥散扁平的滤过泡。可能与巩膜瓣过薄导致损伤、巩膜瓣缝合松散、小梁或巩膜切除过大、瓣膜密闭差等因素有关。这种浅前房通常保守治疗即可获良好效果。药物治疗的同时用小棉枕压在滤过泡的上睑部位,胶布固定,绷带轻轻加压包扎,充分散瞳活动瞳孔,以防虹膜粘连。

3.2结膜瓣渗漏

占本组浅前房病例的16.7%,结膜瓣为滤过泡外层保护组织,术中穿破结膜,过度夹持,过度牵拉,缝线线结擦破结膜,结膜内卷,筋膜嵌顿等均可使房水流出,导致浅前房。同时房水渗漏又影响结膜伤口的愈合。本组2例由结膜瓣渗漏引起的浅前房早期修补,第2天前房均形成。